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駐村就要為群眾多幹點實事——記彬縣涇河西區管委會咀頭村駐村第一書記何文龍

陝西網訊(通訊員 鄭小雅 楊曉春)“我既然當了駐村第一書記, 就要為村民、貧困戶辦些看得見的實事。 ”今年2月, 縣機關事務管理局的何文龍被選派到了涇河西區管委會咀頭村任第一書記。

駐村以來, 何文龍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 踐行著他當初的承諾。

31歲的何文龍, 出生在農村, 成長在農村, 十分熟悉農村, 一駐村就擼起袖子幹了起來。 咀頭村共有387戶, 1400多人, 地理位置偏僻, 屬於省級重點貧困村。 他和涇河西區管委會派來的工作隊員一起對咀頭村進行全方位的走訪, 迅速掌握咀頭村基本情況、瞭解貧困戶的致貧原因, 對全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進行覆核、甄別, 最終確定貧困戶建檔立卡51戶161人。 根據貧困戶的實際情況, 何文龍分類分戶制定幫扶措施, 每月到貧困戶家至少走訪一次, 宣傳扶貧政策, 幫助貧困戶申請扶貧資助專案資金, 聯繫外出務工等。

走訪時, 何文龍瞭解到村上部分年齡大的老人由於經濟和行動不便等因素, 家裡房屋面貌陳舊, 環境衛生較差, 便積極協調涇河西區管委會, 爭取資金3萬多元為23戶貧困戶粉刷了房屋, 改善了貧困戶的居住環境。

何文龍還和村幹部積極到縣上各部門尋求幫扶, 給村委會廣場安裝了太陽能路燈, 硬化了村委會門前的護坡道路。

咀頭村是煤炭採空區, 好多群眾房屋裂縫, 在簡易房過渡。 遇到天陰下雨, 何文龍就深入到戶下看看搭建的臨時簡易房是否安全, 一轉就是好幾個小時, 他和村上兩委會班子多方協調聯繫大佛寺煤礦,

積極賠付群眾建房款。

“文龍真是個好幹部, 我們老兩口子身體一不舒服, 只要聯繫他, 他第一個趕到, 還幫助我們聯繫大夫。 現在, 我們老兩口有低保, 再加上管委會給了五隻兔、一隻奶羊、還有四十只雞, 羊可以賣羊奶, 雞下蛋可以賣雞蛋, 每天都有收入, 生活已經不錯了, 沒有文龍就沒有我現在的生活。 ”71歲的劉紅儒老人說道。

60歲的劉大爺是咀頭村的貧困戶, 患有風濕病, 日子過的緊張。 何文龍得知情況後, 經常到老人家和他聊天, 還給他講解如何辦理慢性病手冊, 讓他享受國家醫療政策。

“何文龍駐村以後, 幾乎每天8點不到就到了村委會, 不擺架子, 人比較穩重, 經常跟我們村幹部聊天談心,

共同分析咀頭村發展不起來的原因, 探討新的發展規劃。 ”咀頭村支部書記這樣說。

“大到誰家還住著危房, 誰家發生了什麼災難, 小到誰家老人生病, 誰家發生了什麼矛盾, 何書記都是第一時間掌握, 主動幫群眾解決。 ”咀頭村委會村主任說, “他經常開著自己的車來回奔波, 真正把群眾的事當成自己的事,群眾都很喜歡幹實事的書記。”

談到下一步工作時,何文龍說,一是以調整產業結構為手段,努力促進咀頭村群眾增收;二是以“兩學一做”和“追趕超越”為抓手,加強村黨支部班子建設,實現黨建與扶貧“雙促雙贏”;三是繼續改善群眾居住環境,積極聯繫大佛寺煤礦,解決群眾吃水問題;四是積極聯繫縣交運局修復三、四、五、六組塌陷公路1.5公里,確保咀頭村群眾出行、勞作道路安全暢通。五是積極利用產業扶貧貸款,不斷為貧困戶提供資金保障,助力貧困戶發展產業;六是以花椒園和蘋果園為基礎,套種柴胡,並積極考察黃花、枸杞等短期作物,進一步壯大產業規模,提升管理水準,引導群眾增收致富。

真正把群眾的事當成自己的事,群眾都很喜歡幹實事的書記。”

談到下一步工作時,何文龍說,一是以調整產業結構為手段,努力促進咀頭村群眾增收;二是以“兩學一做”和“追趕超越”為抓手,加強村黨支部班子建設,實現黨建與扶貧“雙促雙贏”;三是繼續改善群眾居住環境,積極聯繫大佛寺煤礦,解決群眾吃水問題;四是積極聯繫縣交運局修復三、四、五、六組塌陷公路1.5公里,確保咀頭村群眾出行、勞作道路安全暢通。五是積極利用產業扶貧貸款,不斷為貧困戶提供資金保障,助力貧困戶發展產業;六是以花椒園和蘋果園為基礎,套種柴胡,並積極考察黃花、枸杞等短期作物,進一步壯大產業規模,提升管理水準,引導群眾增收致富。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