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江蘇法院這五年(二)|解決執行難 我們銳意進取

黨的十八大以來, 江蘇法院響應黨的號召, 順應時代潮流, 在不斷強化審判執行工作的同時, 開拓創新, 銳意進取, 以問題為導向,以群眾的司法需求為牽引,努力實現“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

我們將陸續推出《江蘇法院這五年》系列報導, 全面展示黨的十八大以來江蘇法院的工作成就和創新成果, 敬請關注。

“請問衡院長,你們的實際執結率下一步如何提高,院黨組是怎麼打算的?”“請你再用兩分鐘時間為大家介紹鼓樓法院研發的終本案件及時喚醒管理系統。 ”9月19日下午,南京中院十八樓會議室,全市法院“基本解決執行難”攻堅競賽現場,南京鼓樓法院院長衡陽正接受評委們對執行工作的質詢、提問。 這是執行戰線一場特殊的“考試”,前來應考的是南京基層法院的一把手院長,足見這場“考試”的分量。

院長們要在8分鐘的時間內彙報“基本解決執行難”工作的推進情況,同時要接受包括中院黨組書記、院長在內的“行家裡手”對執行工作的現場質詢、提問,以及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現場打分、測評。

整個九月中旬,全省13個地級市的中級法院都要在本轄區展開這樣的“打擂”。 全部結束後,省高院將對活動進行通報,並約談排名靠後的法院院長,這是江蘇法院首次通過這樣的競賽活動鼓勁“攻堅執行難”。

執行生效裁判,堪稱實現公平正義的“最後一公里”。 讓司法裁判得到有效執行,是人民法院順應群眾的期盼。

“用兩到三年時間,基本解決執行難問題,破除實現公平正義的最後一道藩籬。 ”這是2016年3月13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在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作出的莊嚴承諾。

江蘇是案件大省,2016年,全省法院受理執行案件572618件,連續第四年位居全國第一,同比增長18.97%。 2017年截至8月底,已受理案件527618件,同比又增長28.89%;其中新收376726件,同比增長24.22%。 江蘇法院以全國1/20的執行人員,承擔了全國1/10的執行案件。

為確保打贏“基本解決執行難”這場攻堅戰,江蘇法院舉全省之力向執行難全面宣戰,通過不斷努力,執結率穩步提升,執行工作逐漸步入良性迴圈發展軌道。

2016年全省法院執結案件421018件,執行到位金額1831.8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2.16%和45.16%。 執行到位金額占全國八分之一,約相當於江蘇全省GDP的2.4%。 今年1至8月,已執結案件288574件,執行到位金額1284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5.55%和38.54%。 實際執結率48.22%,同比增長6.2個百分點。

“近年來,我們的執行工作更多尋求突破,特別是立足資訊化建設,強基固本,全面提高執行工作品質效率。 ”江蘇高院執行局負責同志介紹,江蘇法院自2014年起全面推進執行指揮中心建設,至2015年底,全省三級法院均已建成執行指揮中心。 2016年,江蘇進一步提出“執行指揮中心實體化運行”的思路,將執行指揮中心的功能由7項拓展到15項,把執行指揮中心打造成集案件管理、指揮調度、網路查控、繁簡分流、司法拍賣等功能於一體化的資料化、資訊化、實體化平臺。

“一處失信,處處受限”,全省法院嚴厲打擊失信被執行人,推進聯合信用懲戒落地生根。 今年1至8月,全省法院發佈失信被執行人資訊201074例,已促使48351名被執行人主動履行了義務,同比增長40.71%。 失信被執行人資訊通過省法院執行指揮中心,以網路對接方式,直接嵌入省公共信用資訊中心、人行南京分行、省工商局、省住建廳等聯動單位的工作平臺,進行自動比對、自動攔截、自動鎖定,自動啟動對被執行人貸款、投資、擔任企業高管、參加招投標等活動的限制,形成了有效的失信懲戒威懾態勢。

為了讓人民群眾以更直觀的方式見證執行,今年5月,由最高人民法院新聞局、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鹽城市中級人民法院共同發起,聯合24家中央及省市級媒體在鹽城開展第五次大型全媒體直播抓“老賴”活動,帶領廣大網友直擊執行現場,引發千萬網友圍觀點贊。江蘇法院開展的5次大型網路直播行動,共吸引4000多萬網友參與,受到最高法院領導的高度肯定。

“全程直播對‘老賴’形成很好的震懾,增強了執行效果,最終在全社會形成讓‘讓老賴無處可逃’的氛圍。同時也是一場生動的普法活動,凝聚了社會共識,提升了社會對法律的敬畏。”全國人大代表沈進進接受採訪時說。江蘇高院執行局負責同志認為,讓人民群眾以更直觀的方式見證執行,通過直播執行,一方面震懾“老賴”們自動履行法律義務,同時,通過線上和線下互動,向社會傳遞誠實守信的核心價值觀,為基本解決執行難創造了良好的社會環境。

經過309輪競價,日前位於江蘇省蘇州市內的古宅繡園被一位買家以6525萬元競得,溢價達到驚人的3625萬元。

蘇州繡園作為蘇州有“身份證”的五座私家園林之一,此次拍賣標的的稀缺性引發了廣大蘇州市民的關注。繡園建於清代,當時的蘇州刺繡大師沈壽曾在這裡與她的丈夫一起創辦同立繡校,培養了不少刺繡能手。新中國成立後轉為直管公房,在本世紀初該房產轉讓給私人。繡園房產面積為628.43平方米,土地使用權面積為812.30平方米。

繡園的此次拍賣引來了17382次圍觀,218人設置提醒,並有7人報名參與了最終的競拍,開拍僅兩分鐘就有參與者率先出價,309次競拍記錄充分展現了此次拍賣的盛況。由於競拍太過激烈,拍賣出現了14次延時,原本10時結束的拍賣直至10時49分才最終結束。最終一位買家以6525萬元出價成為本場拍賣的最終贏家。

針對拍賣結束後,還有不少市民對於繡園產生強烈的好奇之心,法院組織部分市民和媒體記者前往繡園進行了實地探訪。探訪過程中,法院執行局工作人員對整個司法網拍的組織過程進行了講解。

蘇州繡園的成功網拍是全省法院司法網拍工作日臻成熟的一個縮影。江蘇法院2014年1月1日起入駐淘寶網,創建江蘇省司法拍賣平臺,同年6月30日,江蘇地區所有法院全部入駐淘寶網“司法拍賣平臺”,全面開展網路司法拍賣工作。

近四年來,江蘇法院不斷深化網路拍賣機制改,在全國率先實現“三個全部兩個零”。即所有法院全部入駐“淘寶網”、所有需要變現資產全部網上拍賣、所有拍賣環節全部網上公開。司法網拍的全面推行,實現了“兩個零”的效果,一是所有拍賣實行零傭金;二是司法網拍領域實現零投訴。

據瞭解,今年以來,全省法院在落實網路司法拍賣司法解釋的基礎上,重點解決“保留價難評估”“競買人難融資”“流拍標的難處理”“網拍資訊難獲知”等問題,促進拍賣價值和效率的最大化。克服“評估依賴症”,將當事人向物價、房管、二手車市場等機關或社會機構詢價、參考同類標的物市場交易價等作為確定保留價的重要方式。目前,已有25%的拍賣標的通過議價、詢價方式確定保留價,在江蘇吳江等法院這一比例達到60%。同時將拍賣標的物成交與否和是否收取評估費關聯,不成交就不收費,防止了保留價與實際市場價格的脫節。

全省法院推動金融機構開展“易拍貸”等業務,為參拍人提供貸款支援,僅中國銀行一家,2016年就發放貸款940筆,累計金額9.37億元。今年1至8月,網拍貸款已達16億元,已發放9億元。

全省法院還通過對首輪網拍無法變現資產進行“二輪網拍”,推進拍品“清零”;通過將網拍宣傳工作委託給專業傳媒公司,提高網拍社會關注度;通過推廣VR虛擬實境技術展示拍品,讓參拍人身臨其境;通過將部分拍賣事務性工作外包給協力廠商,減輕執行人員工作壓力,提升拍賣服務品質。2016年全年,全省三級法院共上網拍品22091件,進行網路拍賣55563次,成交金額351.33億元,是2014年的3倍,2015年的1.8倍,網上圍觀人次累計超過1.76億。今年1-8月,已上網拍品17645件,同比上升31.99%,一拍成交率達到39.80%,同比上升了28.3個百分點;網拍成交金額達到357.27億元,同比上升109.84%。今年8月10日,鹽城中院拍賣一塊土地,起拍價16億元,經過901輪競拍,最終以26.33億成交,再次刷新全國司法拍賣單品成交價最高紀錄。本次拍賣標的未經評估,而是通過詢價方式確定起拍價,僅評估費就為當事人節省數千萬元。

資料顯示,2014年至2016年,江蘇全省法院網拍次數共計126731次,成交金額6599417萬元,平均成交率高達81.9%。而由法院委託的傳統司法拍賣,2010年為4242件,成交率50.05%;2011年為3339件,成交率44.98%;2012年為4337件,成交率44.46%。根據有關部門提供的資料,2016年,江蘇法院司法平臺成交額351.28億,位居全國第二。

“隨著網路司法拍賣在我省的推廣,更多的民眾瞭解並參與進來。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江蘇省司法拍賣平臺圍觀量累積6846.85萬人次,報名參拍人數7.8萬人次。實踐中我們深深體會到,與傳統司法拍賣相比,司法網拍無論是拍賣次數、圍觀人次、報名人數,還是成交量、成交率等,都遠超傳統司法拍賣,且節省大量人力物力財力,不僅落實了司法拍賣公平、公正、公開原則,而且還能有效避免貶值賤賣、暗箱操作、圍標、串標、關聯交易等問題,讓司法拍賣更加透明便捷,便民利民,更加深入人心。”江蘇高院執行局負責同志談到。

為了讓人民群眾以更直觀的方式見證執行,今年5月,由最高人民法院新聞局、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鹽城市中級人民法院共同發起,聯合24家中央及省市級媒體在鹽城開展第五次大型全媒體直播抓“老賴”活動,帶領廣大網友直擊執行現場,引發千萬網友圍觀點贊。江蘇法院開展的5次大型網路直播行動,共吸引4000多萬網友參與,受到最高法院領導的高度肯定。

“全程直播對‘老賴’形成很好的震懾,增強了執行效果,最終在全社會形成讓‘讓老賴無處可逃’的氛圍。同時也是一場生動的普法活動,凝聚了社會共識,提升了社會對法律的敬畏。”全國人大代表沈進進接受採訪時說。江蘇高院執行局負責同志認為,讓人民群眾以更直觀的方式見證執行,通過直播執行,一方面震懾“老賴”們自動履行法律義務,同時,通過線上和線下互動,向社會傳遞誠實守信的核心價值觀,為基本解決執行難創造了良好的社會環境。

經過309輪競價,日前位於江蘇省蘇州市內的古宅繡園被一位買家以6525萬元競得,溢價達到驚人的3625萬元。

蘇州繡園作為蘇州有“身份證”的五座私家園林之一,此次拍賣標的的稀缺性引發了廣大蘇州市民的關注。繡園建於清代,當時的蘇州刺繡大師沈壽曾在這裡與她的丈夫一起創辦同立繡校,培養了不少刺繡能手。新中國成立後轉為直管公房,在本世紀初該房產轉讓給私人。繡園房產面積為628.43平方米,土地使用權面積為812.30平方米。

繡園的此次拍賣引來了17382次圍觀,218人設置提醒,並有7人報名參與了最終的競拍,開拍僅兩分鐘就有參與者率先出價,309次競拍記錄充分展現了此次拍賣的盛況。由於競拍太過激烈,拍賣出現了14次延時,原本10時結束的拍賣直至10時49分才最終結束。最終一位買家以6525萬元出價成為本場拍賣的最終贏家。

針對拍賣結束後,還有不少市民對於繡園產生強烈的好奇之心,法院組織部分市民和媒體記者前往繡園進行了實地探訪。探訪過程中,法院執行局工作人員對整個司法網拍的組織過程進行了講解。

蘇州繡園的成功網拍是全省法院司法網拍工作日臻成熟的一個縮影。江蘇法院2014年1月1日起入駐淘寶網,創建江蘇省司法拍賣平臺,同年6月30日,江蘇地區所有法院全部入駐淘寶網“司法拍賣平臺”,全面開展網路司法拍賣工作。

近四年來,江蘇法院不斷深化網路拍賣機制改,在全國率先實現“三個全部兩個零”。即所有法院全部入駐“淘寶網”、所有需要變現資產全部網上拍賣、所有拍賣環節全部網上公開。司法網拍的全面推行,實現了“兩個零”的效果,一是所有拍賣實行零傭金;二是司法網拍領域實現零投訴。

據瞭解,今年以來,全省法院在落實網路司法拍賣司法解釋的基礎上,重點解決“保留價難評估”“競買人難融資”“流拍標的難處理”“網拍資訊難獲知”等問題,促進拍賣價值和效率的最大化。克服“評估依賴症”,將當事人向物價、房管、二手車市場等機關或社會機構詢價、參考同類標的物市場交易價等作為確定保留價的重要方式。目前,已有25%的拍賣標的通過議價、詢價方式確定保留價,在江蘇吳江等法院這一比例達到60%。同時將拍賣標的物成交與否和是否收取評估費關聯,不成交就不收費,防止了保留價與實際市場價格的脫節。

全省法院推動金融機構開展“易拍貸”等業務,為參拍人提供貸款支援,僅中國銀行一家,2016年就發放貸款940筆,累計金額9.37億元。今年1至8月,網拍貸款已達16億元,已發放9億元。

全省法院還通過對首輪網拍無法變現資產進行“二輪網拍”,推進拍品“清零”;通過將網拍宣傳工作委託給專業傳媒公司,提高網拍社會關注度;通過推廣VR虛擬實境技術展示拍品,讓參拍人身臨其境;通過將部分拍賣事務性工作外包給協力廠商,減輕執行人員工作壓力,提升拍賣服務品質。2016年全年,全省三級法院共上網拍品22091件,進行網路拍賣55563次,成交金額351.33億元,是2014年的3倍,2015年的1.8倍,網上圍觀人次累計超過1.76億。今年1-8月,已上網拍品17645件,同比上升31.99%,一拍成交率達到39.80%,同比上升了28.3個百分點;網拍成交金額達到357.27億元,同比上升109.84%。今年8月10日,鹽城中院拍賣一塊土地,起拍價16億元,經過901輪競拍,最終以26.33億成交,再次刷新全國司法拍賣單品成交價最高紀錄。本次拍賣標的未經評估,而是通過詢價方式確定起拍價,僅評估費就為當事人節省數千萬元。

資料顯示,2014年至2016年,江蘇全省法院網拍次數共計126731次,成交金額6599417萬元,平均成交率高達81.9%。而由法院委託的傳統司法拍賣,2010年為4242件,成交率50.05%;2011年為3339件,成交率44.98%;2012年為4337件,成交率44.46%。根據有關部門提供的資料,2016年,江蘇法院司法平臺成交額351.28億,位居全國第二。

“隨著網路司法拍賣在我省的推廣,更多的民眾瞭解並參與進來。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江蘇省司法拍賣平臺圍觀量累積6846.85萬人次,報名參拍人數7.8萬人次。實踐中我們深深體會到,與傳統司法拍賣相比,司法網拍無論是拍賣次數、圍觀人次、報名人數,還是成交量、成交率等,都遠超傳統司法拍賣,且節省大量人力物力財力,不僅落實了司法拍賣公平、公正、公開原則,而且還能有效避免貶值賤賣、暗箱操作、圍標、串標、關聯交易等問題,讓司法拍賣更加透明便捷,便民利民,更加深入人心。”江蘇高院執行局負責同志談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