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法官要捋順的不僅僅是案子,還有人心”——記黨的十九大代表、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奧運村法庭庭長劉黎

紮根基層15年, 累計結案3000餘件, 涉案當事人8000余人, 榮獲30余項重要獎勵且無一信訪, 無一投訴, 這就是黨的十九大代表、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奧運村法庭庭長劉黎。

2014年10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接見全國最美基層法官劉黎。

“法官所面對的, 是一個個有血有肉的人”

劉黎所在的朝陽區人民法院, 是北京收案量最多的基層法院, 每天都會接到大量案子。

2007年, 她審理了一起離婚案件, 當事人都是 “80後”。 庭審前夜, 女方服藥自殺, 被家人及時發現送醫搶救。 開庭時, 女方家屬來了幾十個人, 圍在法庭門口。 雙方劍拔弩張, 情緒激動。

瞭解情況後, 劉黎將男方請到辦公室, 將事情原委對他和盤托出。 當聽說女方正在醫院救治時, 原本堅決要離婚的男方陷入沉默, 久久不語。

“那一瞬間, 我覺得兩人間還是有感情的。 ”通過耐心詢問, 她得知二人離婚的真實原因並非感情不和, 而是岳父母對二人生活干涉過多。

隨即, 劉黎找來女方父母, 經過耐心細緻的調解, 迎來滿意結果:老人承諾今後給小倆口獨立的空間。 雙方還就過往的不愉快互相致歉。

“法官所面對的, 不是冰冷的法律關係, 而是一個個有血有肉的人。 ”劉黎說, “法官要捋順的不僅僅是案子, 還有人心”。

“以一個個公正判決推動法治進步”

在今年北京法院首例案件專題展覽中,劉黎主審的一起離婚案件入選。

案件中,妻子因遭受家庭暴力將丈夫訴至法院,請求判決離婚,並希望法院給予人身保護。“家庭暴力的認定是法律上的難點,對於人身安全保護令的司法實踐更是缺乏先例。”劉黎說。法無先例可循,而輿論高度關注,直面還是回避?

“我給自己定下了幾條雷打不動的原則:無論外界怎樣關注都不能擾亂正常的審判思路;對男方行為的定性必須有充分的司法依據和足夠的說服力;在公正審判的前提下,爭取有些創新舉措。”劉黎說。

為了更好地作出判決,劉黎和合議庭成員經過反復論證、深入研究,最終作出准予離婚的判決,確認男方的行為構成家庭暴力並發出了人身安全保護令。這是北京法院首例人身安全保護裁定,被業界譽為“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判例”。

“以一個個公正判決推動法治進步,我感到欣慰。”劉黎說。

做好“傳幫帶” 傳承法治精神

如今,劉黎已是奧運村法庭庭長,做好“傳幫帶”,是她的重要工作。

為了提高法官的能力和素養,作為黨支部書記,她建立了“法官+”工作機制,通過黨性教育、能力培養和便民服務等活動載體,找准個人成長與法庭發展的結合點,將黨支部建設成幹警的精神家園、人才的培養基地、司法改革的試驗田和為民服務的視窗。

在她的帶領下,奧運村法庭先後獲得全國巾幗文明崗、全國“五一”巾幗標兵崗、首都文明單位等多項榮譽,湧現出北京法院先進法官等一批優秀審判人才。

劉黎當選CCTV年度十大法治人物

這些年,一直紮根基層一線,劉黎最關注的莫過於司法改革的推進歷程以及帶來的成效變化。“法官崗位回歸一線,法官職能回歸審判。這是司法改革帶來的最根本的變化。”劉黎說,她所在的朝陽法院,一線辦案人員比例由65%提升到了72%,僅2016年,全院院、庭長即結案26956件,占到了全院結案數的27%。

“與此同時,審判輔助力量顯著增強,新型審判團隊全面組建,事務性工作進一步剝離,法官的中心地位日益凸顯。北京法官職務套改後的工資已經得到落實,法官的職業保障更加有力,職業安全不斷提升”。提起這些,劉黎總是掩飾不住的興奮。

通過推進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今年前三個季度,朝陽法院成功化解糾紛7400餘件,一起金額高達4920萬元的案件也在訴前成功調解;通過組建民事、商事速裁庭,案件繁簡分流機制不斷深入推進,今年前三個季度,兩個速裁庭以10%的法官數量完成了35%的民商事審判任務。

“對公平正義的信念與追求、對法治精神的理解與掌握、對法學理論的學習和思考,使得以劉黎為代表的青年法官群體勇於擔當,敢於直面困難與挑戰。作為法治建設的中流砥柱,他們正在為推動國家的法治進步發揮積極作用。”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院長靳學軍說。

代表心語

“ 能夠當選黨的十九大代表,我覺得無比的光榮和激動。我將時刻牢記全黨囑託,切實擔負起神聖職責和莊嚴使命,不辜負党的信任和重托。牢固樹立“四個自信”,增強“四個意識”,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都與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終幹在實處、走在前列,在本職崗位上取得更加優異的成績,時時處處發揮好先鋒模範作用。”

“ 國家要走向現代化,必須走向法治。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繪製了全面依法治國的宏偉藍圖,法院作為司法機關,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黨中央部署的這一輪司法體制改革,方向正確、目標明確、措施有力,必將有力地推動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邁向新的臺階,對全面依法治國具有重要意義。作為一名法官,法治和公正是我們畢生的職業追求,有幸參與到這一輪司法體制改革中,是歷史賦予我們難得的機遇,我們要堅定地做改革的促進派和實幹家,為法治中國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以一個個公正判決推動法治進步”

在今年北京法院首例案件專題展覽中,劉黎主審的一起離婚案件入選。

案件中,妻子因遭受家庭暴力將丈夫訴至法院,請求判決離婚,並希望法院給予人身保護。“家庭暴力的認定是法律上的難點,對於人身安全保護令的司法實踐更是缺乏先例。”劉黎說。法無先例可循,而輿論高度關注,直面還是回避?

“我給自己定下了幾條雷打不動的原則:無論外界怎樣關注都不能擾亂正常的審判思路;對男方行為的定性必須有充分的司法依據和足夠的說服力;在公正審判的前提下,爭取有些創新舉措。”劉黎說。

為了更好地作出判決,劉黎和合議庭成員經過反復論證、深入研究,最終作出准予離婚的判決,確認男方的行為構成家庭暴力並發出了人身安全保護令。這是北京法院首例人身安全保護裁定,被業界譽為“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判例”。

“以一個個公正判決推動法治進步,我感到欣慰。”劉黎說。

做好“傳幫帶” 傳承法治精神

如今,劉黎已是奧運村法庭庭長,做好“傳幫帶”,是她的重要工作。

為了提高法官的能力和素養,作為黨支部書記,她建立了“法官+”工作機制,通過黨性教育、能力培養和便民服務等活動載體,找准個人成長與法庭發展的結合點,將黨支部建設成幹警的精神家園、人才的培養基地、司法改革的試驗田和為民服務的視窗。

在她的帶領下,奧運村法庭先後獲得全國巾幗文明崗、全國“五一”巾幗標兵崗、首都文明單位等多項榮譽,湧現出北京法院先進法官等一批優秀審判人才。

劉黎當選CCTV年度十大法治人物

這些年,一直紮根基層一線,劉黎最關注的莫過於司法改革的推進歷程以及帶來的成效變化。“法官崗位回歸一線,法官職能回歸審判。這是司法改革帶來的最根本的變化。”劉黎說,她所在的朝陽法院,一線辦案人員比例由65%提升到了72%,僅2016年,全院院、庭長即結案26956件,占到了全院結案數的27%。

“與此同時,審判輔助力量顯著增強,新型審判團隊全面組建,事務性工作進一步剝離,法官的中心地位日益凸顯。北京法官職務套改後的工資已經得到落實,法官的職業保障更加有力,職業安全不斷提升”。提起這些,劉黎總是掩飾不住的興奮。

通過推進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今年前三個季度,朝陽法院成功化解糾紛7400餘件,一起金額高達4920萬元的案件也在訴前成功調解;通過組建民事、商事速裁庭,案件繁簡分流機制不斷深入推進,今年前三個季度,兩個速裁庭以10%的法官數量完成了35%的民商事審判任務。

“對公平正義的信念與追求、對法治精神的理解與掌握、對法學理論的學習和思考,使得以劉黎為代表的青年法官群體勇於擔當,敢於直面困難與挑戰。作為法治建設的中流砥柱,他們正在為推動國家的法治進步發揮積極作用。”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院長靳學軍說。

代表心語

“ 能夠當選黨的十九大代表,我覺得無比的光榮和激動。我將時刻牢記全黨囑託,切實擔負起神聖職責和莊嚴使命,不辜負党的信任和重托。牢固樹立“四個自信”,增強“四個意識”,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都與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終幹在實處、走在前列,在本職崗位上取得更加優異的成績,時時處處發揮好先鋒模範作用。”

“ 國家要走向現代化,必須走向法治。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繪製了全面依法治國的宏偉藍圖,法院作為司法機關,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黨中央部署的這一輪司法體制改革,方向正確、目標明確、措施有力,必將有力地推動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邁向新的臺階,對全面依法治國具有重要意義。作為一名法官,法治和公正是我們畢生的職業追求,有幸參與到這一輪司法體制改革中,是歷史賦予我們難得的機遇,我們要堅定地做改革的促進派和實幹家,為法治中國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