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廣東惠州監獄醫院院長推罪犯猝死管理辦法,7年零猝死

22年前, 監獄的工作條件很艱苦, 很多同事想方設法調離, 譚朝陽卻選擇留下來, 並一直堅守至今。 記者問他為什麼留下, 他說:“外面的醫院不缺我這樣一個醫生, 但是監獄缺, 這裡有很多需要我説明他們解決疾苦的人。 ”

惠州監獄醫院院長譚朝陽並開始實施。

對於管理辦法的制定和落實, 監獄領導認為譚朝陽功不可沒, 可譚朝陽卻說:“系統構築罪犯猝死防控工程首先是監獄領導重視並提出, 它的落實則靠全監系統的聯動配合, 醫院主要是體檢排查及之後的跟蹤監測任務重一些;特別是對高危病犯的嚴密監測, 不但是藥物治療, 還要從精神、飲食、休息等方面進行特殊照顧。 ”

排查並監測, 說起來容易, 做起來工作量巨大。 按管理辦法規定, 服刑人員入監體檢後, 醫院必須對有猝死可能的服刑人員進行逐項排查, 詢問既往病史, 並記入健康檔案。

除此之外, 還要對全監服刑人員進行一次全面的專項排查, 認定是否有猝死危險。 排查後, 對目標人群按低、中、高度分級後進行監測、治療、管理。 低度病患每週巡診兩次, 加強常規檢查, 對中高度病患則要嚴密觀察其病情變化。

據瞭解, 惠州監獄醫院配備36名醫務人員, 低於全省平均數。 這個數量, 應付正常的醫療保健工作尚可, 陡然增加這麼多工作量, 就很考驗醫務人員的責任心和耐力。

民主與法制社記者採訪譚朝陽時, 就因為他工作太忙不得不中斷採訪, 他抱歉地說:“上班時間有時忙得暈頭轉向, 加班也是常有的事。 ”

醫院工作人員小劉說:“譚院長很忙, 卻能對每個人都笑眯眯, 他經常和同事下屬們一起打球, 跑步, 騎車;在工作中,

他事事以身作則, 儘量做好。 比如, 熟練掌握心肺復蘇術是防猝死的一個重要手段, 譚院長要求所有醫務人員都要熟練掌握並接受考核, 院長自己也一樣與他們一起練習、考核。 每次查房, 病人一看譚院長進來就特別高興。 在醫院, 大家都知道, 譚院長收到的感謝信最多。 ”

“惠州好人”源於愛與責任

“我真心誠意地向譚院長說聲‘謝謝’, 我只有好好改造才能回報他對我的幫助……他總是那麼辛苦, 每天都要操那麼多的心, 連節假日也能看見他忙碌的身影……”這是服刑人員寫給譚朝陽的眾多感謝信中的節選, 每一封感謝信的背後都有一個感人的故事。

服刑人員崔某入監前患有冠心病、心肌梗塞, 入監第一天體檢時就被列為高度猝死危險病犯,

譚朝陽立即將他安排在監獄醫院住院治療與監測病情。 在這期間, 崔某心絞痛經常發作, 病情隨時可能惡化。 為了讓他得到更有效的治療, 譚朝陽一次次將他送到市人民醫院檢查, 請心血管醫生會診, 制定有效的治療方案;經積極治療後崔某病情穩定, 才分到老病殘監區。 醫院每星期都給他做一次心電圖, 每天都有醫生巡診, 發現病情變化及時處理。 至今3年過去了, 在譚朝陽的帶領下, 醫務人員嚴格按照管理辦法執行, 崔某的冠心病雖數次發作, 但每次都得到了及時有效的治療, 現病情基本穩定。 崔某多次對譚朝陽說:“我這條命是你們給的。 ”

走出監獄, 譚朝陽還有一份社會兼職——“鵝城公益”協會的資深志願者,

多年來, 他助學、扶貧、幫困, 從未間斷。 媒體報導後, 榮譽接踵而來, 譚朝陽說:“因為他們需要幫助, 而我恰好能幫到他們。 ”正如22年前, 監獄的工作條件很艱苦, 很多同事想方設法調離, 他卻選擇留下來, 並一直堅守至今。 記者問他為什麼留下, 他說:“外面的醫院不缺我這樣一個醫生, 但是監獄缺, 這裡有很多需要我説明他們解決疾苦的人。 ”

對於家庭, 譚朝陽同樣傾注了愛與責任, 譚朝陽的妻子也是一位監獄員警, 她告訴記者, 丈夫是一位元穩重、工作認真負責、讓人心安的伴侶, 他對孩子盡心盡責、是孩子的“大朋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