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情緒與疾病,修行能更好地控制情緒,使你更健康

不同的情緒對應著不同的身體疾病。 比如恐懼、焦慮會導致腹部疼痛;批評、內疚引發關節炎;壓抑導致哮喘;經常憤怒的人容易有口臭,

還愛發生膿腫;恐懼會引發暈車和痛經。

胃腸道被認為是最能表達情緒的器官, 心理上的點滴波動它們都能未卜先知。 在所有的心身疾病中, 胃腸疾病是排名第一位的, 比如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 全球約有10%的人一生中患過該病。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驗:一遇到緊張焦慮的狀況就會胃疼或腹瀉, 壓力大的時候根本吃不下飯。 司機、員警、記者、急診科醫生等患胃潰瘍的比例最大。

其次是皮膚。 對很多人來說, 緊張時頭皮發癢、煩躁時頭皮屑增加、睡不好狂掉頭發, 還有反復無常的蕁麻疹、濕疹、痤瘡, 都可能是長期不良情緒帶來的後果。

第三就是內分泌系統。 女性的卵巢、乳腺, 男性的前列腺最容易受到不良情緒的衝擊。

大量臨床醫學研究表明, 小到感冒, 大到冠心病和癌症, 都與情緒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充滿心理矛盾、壓抑, 經常感到不安全和不愉快的人, 免疫力低下, 經常感冒、一著急就喉嚨痛;緊張的人則會頭痛、血壓升高, 容易引發心血管疾病;經常忍氣吞聲的人得癌症的幾率是一般人的三倍。

而修行最直觀的好處就在於讓你從紛繁複雜的事物中解脫出自己的一顆躁動的心。 當你學會了用智慧看宇宙人生時, 你就具備了自主調伏自心的能力, 這就是修行最直觀的作用。 達到這一步, 現代社會很多的精神疾病就能夠得到解決。

(文章部分內容來源於網路, 小編有刪改)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