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宮頸炎的診斷與治療

宮頸炎大部分患者無症狀。 有症狀者主要表現為陰道分泌物增多, 呈黏液膿性, 引導分泌物刺激可引起外陰瘙癢及灼熱感。 此外, 可出現經間期出血、性交後出血等症狀。 若合併尿路感染, 可出現尿急、尿頻、尿痛。 若為淋病奈瑟菌感染, 因尿道旁腺、前庭大腺受累, 可見尿道口、陰道口黏膜充血、水腫以及多量膿性分泌物。 少數患者可有陰道分泌物增多, 淡黃色或膿性, 性交後出血, 月經間期出血, 偶有分泌物刺激引起外陰瘙癢不適。 婦科檢查可發現子宮頸呈糜爛樣改變, 或有黃色分泌物覆蓋子宮頸口或從子宮頸口流出,

也可表現為子宮頸息肉或子宮頸肥大。

1.急性子宮頸炎的治療主要為抗生素治療。 對有以下性傳播疾病高危因素的患者(如年齡小於25歲, 多性伴或新性伴, 並且為無保護性性交), 在未獲得病原體檢測結果前, 採用針對衣原體的經驗性抗生素治療。 對於獲得病原體者, 選擇針對病原體的抗生素。 由於淋病奈瑟菌感染常伴有衣原體感染, 因此, 若為淋菌性子宮頸炎, 治療時除選用抗淋病奈瑟菌藥物外, 同時應用抗衣原體感染藥物。 若子宮頸炎患者的病原體為沙眼衣原體及淋病奈瑟菌, 應對其性伴進行相應的檢查及治療。 不同病變採用不同的治療方法。 對表現為糜爛樣改變者, 若為無症狀的生理學柱狀上皮異位無需處理。

對糜爛樣改變伴有分泌物增多、乳頭狀增生或接觸性出血, 可給予局部物理治療, 包括鐳射、冷凍、微波等方法, 也可給予中藥治療或其作為物理治療前後的輔助治療。 但治療前必須經篩查排除子宮頸上皮內瘤變和子宮頸癌。

2.慢性子宮頸炎, 對持續性子宮頸管黏膜炎症, 需瞭解有無沙眼衣原體及淋病奈瑟菌的再次感染、性伴是否已進行治療、陰道微生物群失調是否持續存在。 針對病因給予治療。 對病原體不清者, 尚無有效治療方法, 可試用物理治療。 子宮頸息肉進行息肉摘除術, 術後將切除息肉送病理組織學檢查。 子宮頸肥大一般無需治療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