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自卑?自負?那不過是偽裝的面具罷了!

一個人他是否自卑, 很難通過外在的表現看到的。 我們最擅長的事情就是偽裝自己, 特別是在他人面前。 在很多的朋友眼中,

往往會認為我是一個很自信的人:在人群中說話不怯場;對自己要做的事情看似信心滿滿;對不熟悉的事情貌似也能夠侃侃而談……

你看, 我都用了這麼多不確定的詞語, 說明看到的這些都不是真實的。 這些表面的自信, 絲毫無法掩蓋我是一個自卑之人, 或許還有些自卑情節的成份。 外在表現跟內心的真實情感確實是有較大的衝突, 為什麼要這麼說呢?

人群中的我, 更多的時候是做一個默默無聞傾聽者, 我對自己的表達能力和知識儲備都是比較沮喪的, 與其鬧出笑話, 還不如安然的做一片綠葉;

對自己的計畫信心十足, 甚至有些盲目樂觀, 有欲蓋彌彰之意。 我怕開始就沒有信心了, 就無法堅持下去了, 就用一種假像的內心的繁榮來欺騙自己,

好像這樣心裡就有了力量一樣。 其結果往往還是虎頭蛇尾的半途而廢, 過度樂觀, 總會忽視了太多執行過程中的種種困難;

對不熟悉的內容, 也能說三道四, 就是為了掩蓋自己的內心不安:我是一個什麼也不懂的人

如同文章中說的那樣, 我總是拿外在的的優秀與否來評價自己的價值感。 於是拼命的努力學習, 妄圖改變客觀能力薄弱的實質, 然而, 這又是一個深淵。 一來外在的優秀與內心的認可度是無關的, 二來意志力薄弱會反哺做事情的失敗, 從而更加渴求現實中的成功和認可, 形成惡性循環, 難以逃脫。

啊!無法面對自己的無知, 因為要承認自己的無知是一件難以接受的事情。

接納自己,

談何容易。 接納不是語言上的認可, 而是內心的平和。 面對自己的內心就更加難上加難, 因為很多時候的我們, 對於自己根本就一點也不瞭解, 又談和面對?倒也不必如此悲觀的看待, 隨著行動的深入, 總能牽扯出一些千絲萬縷, 能夠滋養那顆匱乏感氾濫的自己。

我要感謝自卑。 它讓我緊迫感十足, 絲毫不敢懈怠自己的生活, 認真、踏實、感激的看待身邊的人和物, 幸福感會強一些。 同時也是這種自卑感, 也確實克服了一些困難, 變成了一個更好的自己。

我也憎恨自卑。 是它的存在讓我總是有種不安全感, 讓我不滿足於自己的狀態, 像是身後有一個鞭子隨時鞭策一般, 過於努力的我也會很勞累和緊張的應付每一天。

我不敢過慢生活, 討厭享樂主義。

無論是好是壞, 自卑它就如同血肉一般, 是我的一部分, 我需要接納它的存在和對我的羈絆, 並且要努力做到有一天終能與它和解, 成為內外和諧的自己。

慢慢接納自己的激進:這是漫長時光的“鬥爭”。 它不是表面意義上的妥協, 它存在於內心的認同, 認同自己本就是一個平凡無奇的人, 認同所謂不好的習慣, 認同那個就是糾結的自己。

和自己對話:聽聽自己喜歡什麼, 討厭什麼, 期待什麼。 懂了自己, 也就懂了這個世界。

《兒童的人格教育》閱讀筆記

2017/10/19

1100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