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北京:疏解騰退地塊成今年植樹主陣地

春風送暖, 新綠初綻。 昨天, 本市迎來第33個首都全民義務植樹日。 城鄉市民紛紛走出家門, 栽花種樹, 認養樹木, 參加林地養護、綠地清潔等活動,

以多種形式履行植樹義務。

疏解增綠, 是今年義務植樹活動的顯著特色。 東城、西城、海澱、朝陽、豐台、昌平, 包括遠郊的懷柔, 都將義務植樹主會場設在了疏解騰退地塊, 各個區四套班子帶頭, 揮鍬鏟土, 為市民身邊增添綠色。

西城區義務植樹主會場“逸駿園”綠地,

去年還是一處城中村邊角地。 今年2月份違建拆除後, 被街道規劃為小微公園。 昨天, 西城區100多名機關幹部、駐區武警官兵、社區居民代表, 來到“逸駿園”, 栽下銀杏、鵝掌楸、海棠等景觀喬木160多棵。 東城區在通惠河南岸的大通濱河公園設立了義務植樹點。 公園建設和棚戶區改造相結合, 利用騰退土地可為地區居民增綠6.8公頃。

海澱區雙泉堡, 過去是京北最大的燈具建材城“萬家燈火”所在地。 昨天, 海澱區200餘人在市場騰退後的地塊上, 種下了油松、白皮松、華山松、元寶楓等1000余株喬灌木。 這片130多畝的地塊, 今後將建成綜合公園, 提升地區環境, 緩解城市的熱島效應。 昌平區七裡渠南村, 出租大院、低端產業用房拆除後,

騰退出300多畝地塊, 今春全部用來植樹。 昨天, 昌平區200多人在這裡種下樹木800多棵。

疏解增綠, 留白建綠。 朝陽蕭太后河畔、豐台新宮地鐵站西、懷柔北房西橋……曾經的違建和低端產業聚集地, 在市民播撒綠色的辛勤汗水中, 一點點煥發出新的生機。

由於森林覆蓋率逐年在增加,

本市可用於義務植樹的地塊近年來越來越難找。 “發動全市人民都來種樹, 不現實。 ”首綠辦相關負責人介紹, 本市於2010年確定了首都義務植樹盡責的18種形式, 參加林地養護、綠化宣傳、撫育幼樹、購買碳匯、單位屋頂綠化、節日擺花等, 均能折算成一定的植樹任務。

今年, 房山區將義務植樹與農村綠化相結合。 由政府提供苗木, 各村村民自己動手整地、挖坑、栽植, 不但美化了自家庭院, 也大大提升了農民履行植樹義務的盡責率。 順義區在5個街道8個社區中開展“綠植進家庭”活動, 園林免費發放綠植, 幫助居民打扮自己的陽臺, 實現身邊增綠。 通州區號召機關幹部、社區居民認建認養綠地, 為城市副中心增綠添彩。

據首都第33個全民義務植樹日前後, 全市共有112萬人次參加了形式多樣的義務植樹活動, 栽植各類樹木77.5萬餘株, 挖坑81.9萬個, 養護樹木477.6萬餘株, 發放宣傳材料90.8萬份。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