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死亡之海”變沙漠綠洲 菲媒點贊億利治沙扶貧

長期以來, 荒漠化威脅著人類的生存發展,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生態脆弱, 荒漠化和土地退化嚴重, 為全球生態治理與經濟發展帶來了挑戰。 內蒙古庫布其沙漠是中國第七大沙漠, 總面積1.86萬平方公里, 這裡曾經狂風肆虐、漫天黃沙, 牧民散居在沙漠深處, 過著最原始的生活, 沙塵暴頻頻侵襲京津冀地區。 如今, 經過科學治理, 曾經的“死亡之海”發生了巨變, 億利人在庫布其沙漠上書寫了世界治沙奇跡。

近日, 一部中國治沙扶貧的故事片在菲律賓第二大電視臺GMA電視臺播出後, 引起廣泛關注, 故事通過記錄庫布其牧民巴布的生活變遷,

反映了庫布其沙漠的巨變。

GMA電視網(GMA Network)是菲律賓最大的商營電視網, 也是菲律賓第二大電視臺, 其旗下兩大旗艦頻道GMA Channel7和GMA News TV都在黃金時間以菲律賓語播出了庫布其治沙扶貧故事, 收視率高達10%。 其中, GMA Channel7在9月26號的晚間新聞《Saksi》欄目播出報導該故事, GMA News TV在9月27號的午間新聞《Balitanghali》欄目報導了該故事。

GMA Newtork製作人 Kat Habon評價道:中國治沙扶貧故事非常有價值, 很有啟發性, 拍攝製作很精良。

“死亡之海”變沙漠綠洲

科學沒有國界, 動人的故事同樣如此。 庫布其沙漠究竟有什麼樣的魔力吸引菲律賓媒體如此關注?在“一帶一路”倡議的契機之下, 如何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 助力中國企業“走出去”?

1988年, 中國治沙企業億利資源集團挺進被成為“死亡之海”的庫布其沙漠,

與當地政府及農牧民加強合作, 修建穿沙公路, 用獨創的水氣植樹法等方法建設鎖邊林、打造沙漠綠洲, 發展甘草等中藥種植經營產業和生態農牧業, 發展光伏發電產業, 建設耐寒、耐旱、耐鹽鹼植物種苗基地, 建設牧民新村。

庫布其沙漠今昔對比

億利人用近30年的時間在大漠中闖出了一條生路, 也為破解世界性的治沙難題提供了解決方案。 億利資源在庫布其沙漠堅持同步推進治沙、生態、產業、扶貧平衡驅動的可持續發展模式, 通過發展生態修復、生態牧業、生態健康、生態旅遊、生態光伏、生態工業的六位一體產業體系, 截至2017年, 億利資源累計綠化庫布其沙漠6000多平方公里, 創造生態財富5000多億元, 創造就業100萬人次, 累計脫貧10萬人。

億利扶貧樣本走向世界

庫布其沙漠華麗轉身, 三分之一的沙漠變綠洲, 土生土長的牧民巴布正是這一奇跡的見證者。 他們一家人的生活也發生了巨變, 搬離了大漠深處與世隔絕的土屋, 住了牧民新村現代化的樓房。

隨著遊客的增多, 巴布經營起了蒙古族特色餐廳, 還與兩個朋友承包了沙漠越野專案, 管理著16輛沙漠越野車, 還有十多位專業車手, 年收入從十幾年前的幾百元增長到現在的10多萬元, 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牧民巴布經營的越野車

改善生態環境, 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是人們普遍的期望。 庫布其沙漠的生態經濟模式不僅為國內的各類荒漠化問題和生態扶貧問題提供了解決方案, 更是為其他國家提供了示範, 得到了聯合國的認可。 2017年9月11日, 聯合國官方發佈的《中國庫布其生態財富評估報告》向全球推廣中國庫布其治沙扶貧模式, 億利扶貧樣本, 逐漸走向世界。

庫布其牧民巴布的故事不僅在菲律賓GMA電視臺得到報導, 更吸引了《衛報》、CNN Turk、美聯社和彭博社等三百餘家國際主流媒體的報導, 在每日郵報、CBS、印度時報等千餘家網站, 引起了關注和討論。

近年來, 隨著中國企業的“走出去”, 海外媒體和觀眾對於中國故事以及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等方面抱有濃厚的興趣。 億利治沙扶貧故事吸引了眾多外媒聚焦,受到廣大海外網友的稱讚。

2016年9月,2017年4月,美國《國家地理》攝影師喬治•斯坦梅茨先後兩次到訪庫布其沙漠,向世人呈現了一片不一樣的沙漠,他的作品在海外社交媒體平臺引起了數百萬海外網友的點贊。

2017年6月初,美國《時代》雜誌駐華記者查理•坎貝爾一行也被庫布其的故事吸引,走進這片沙漠,記錄治沙扶貧故事。8月21日,美國《時代》雜誌刊載了《中國對庫布其沙漠的綠化值得世界學習》,在國內外引發持續熱議和廣泛好評。

據南非《獨立報》網站7月2日報導,中國第七大沙漠庫布其沙漠曾因條件艱苦、居民生活赤貧而被稱為“死亡之海”。沙丘吞噬了人們曾居住、放羊的草原。在過去30年裡,中國制定了解決這些地區的沙漠化問題的計畫,而且中國人相信隨著乾旱、貧困、缺水成為嚴重問題,庫布其模式可以在世界不同地區複製。

聯合國發佈《中國庫布其生態財富評估報告》

億利治沙扶貧故事吸引了眾多外媒聚焦,受到廣大海外網友的稱讚。

2016年9月,2017年4月,美國《國家地理》攝影師喬治•斯坦梅茨先後兩次到訪庫布其沙漠,向世人呈現了一片不一樣的沙漠,他的作品在海外社交媒體平臺引起了數百萬海外網友的點贊。

2017年6月初,美國《時代》雜誌駐華記者查理•坎貝爾一行也被庫布其的故事吸引,走進這片沙漠,記錄治沙扶貧故事。8月21日,美國《時代》雜誌刊載了《中國對庫布其沙漠的綠化值得世界學習》,在國內外引發持續熱議和廣泛好評。

據南非《獨立報》網站7月2日報導,中國第七大沙漠庫布其沙漠曾因條件艱苦、居民生活赤貧而被稱為“死亡之海”。沙丘吞噬了人們曾居住、放羊的草原。在過去30年裡,中國制定了解決這些地區的沙漠化問題的計畫,而且中國人相信隨著乾旱、貧困、缺水成為嚴重問題,庫布其模式可以在世界不同地區複製。

聯合國發佈《中國庫布其生態財富評估報告》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