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誇孩子“聰明”不僅是一種“無腦”的表揚,更是在害他!

每個成年人的社交習慣, 很大程度上都在模仿自己的父輩。

從小耳濡目染, 我們的爸媽在看到別人家孩子時, 就總是誇“你家孩子真聰明”,

於是我們在教育自己孩子, 或是遇到別人家的小孩時, 也就不自覺在複製同樣的話術。

而本質上, “你真聰明”是一種“無腦”的“表揚和客套”, 誇人者不需要費力去考慮誇獎孩子哪些行為, 也不需要自己組織語言, 一句“你真聰明”, 就可以將孩子的好行為一概而過。

而“聰明”這個詞, 天然的帶著一種“智力優越感”, 不僅表揚了孩子, 連帶著還誇了孩子父母的遺傳基因, 一箭雙雕, 孩子和父母都受用得很。

雖說這是一種善意, 但誇孩子“聰明”對於孩子來說, 卻危害極大。

因為“帥、聰明、漂亮”等等都是先天遺傳, 而非孩子的後天努力的結果。 當這些先天的優勢成為孩子炫耀的資本和技能, 它很可能讓孩子養成驕傲自大虛榮浮躁的不良習慣,

以為單靠外表、靠小聰明就可以獲得回報, 從而承受不了挫折與失敗, 導致抗壓性降低。

事實上, 心理學上有個研究, 顏值高也就是漂亮、帥的人通常更容易占到便宜, 因為人們往往更樂意與這類人打交道, 甚至認為漂亮的人更聰明。 毫無疑問, 這些因素都會導致擁有這些所謂“先天優勢”的人更容易沾沾自喜而忽略應有的努力與付出。

所以, 如果你從小就這樣誇孩子, 豈不是害慘了孩子?

那該如何正確誇孩子呢?

不誇先天優勢, 而是誇後天。 誇孩子自身的努力, 誇他通過努力所得到的進步, 誇他通過努力所修煉出來的內在的美好特質, 比如善良、誠實、有禮貌、懂得分享等。 總之, “努力”, 才是影響孩子一生的可貴品質。

- 1 -

誇行為而非結果

表揚孩子過程中好的行為, 而不是事情的結果。 這種表揚最有助於孩子恰當地評價自己, 正確分析成功與失敗的原因, 從而增強能力和自信。

比如孩子考了100分, 你就可以表揚孩子:“你這個學期學習很努力, 進步很大, 你自己從中獲得了自信,

爸爸媽媽也很為你高興。 ”而不是“你考了100分, 爸爸媽媽很高興!”

“學習很努力”是行為, 為什麼不提“100分”這個結果呢?因為不建議大家在孩子面前過於強調分數, 讓孩子把重點放在努力學習的過程和行為上就好, 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分數, 只要努力, 結果自然不會差。 換個角度, 只要孩子真的已經努力了, 就算不是100分, 也沒什麼要緊。

另外一種情況是, 壞事也有值得表揚的部分。 例如, 孩子吃完飯後就自己去刷碗, 結果不小心把碗打破了。 這時如果家長不分青紅皂白一頓批評, 孩子以後也許就不敢嘗試了。

要看到孩子“努力自己動手刷碗”的行為是好的, 是值得表揚的, 所以你完全可以冷靜地先誇獎他:“寶寶想自己刷碗,

媽媽很高興。 ”在肯定孩子的行為後, 你還可以再加上一句“廚房地滑, 碗也很滑, 下次要小心點哦!”這樣一來, 孩子的心情自然就放鬆了, 以後不僅自己的事自己做, 還會非常樂意幫你去幹其他家務。

- 2 -

誇具體而非泛泛或誇張

不要總是泛泛地對孩子說“很好、你真棒、你真乖!”之類, 這會導致孩子聽了後沒什麼感覺, 也找不到繼續努力的方向, 因為他不知道你到底誇的是他哪裡。 也不能用太過誇張的程度詞彙如“你最棒!你最牛!”之類, 這容易導致孩子不能正確地評價自己, 盲目自信甚至自大自滿。

要實事求是地具體說明孩子值得肯定的點是什麼, 告訴孩子你對他的什麼行為感到高興。 表揚得越具體, 孩子越容易明白哪些是好的行為, 越容易找准努力的方向。

比如孩子看完書後,自己把書放回原處擺放整齊。如果你只是說:“你今天表現得不錯。”表揚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因為孩子不明白“不錯”指什麼。如果你說:“你自己把書收拾這麼整齊,我真高興!”下次孩子就會更用心做好這件事。

表揚孩子的常用句式有兩種,一種是以“我”開頭,強調家長的滿意與欣賞,比如:“我很高興,因為你自己修好了玩具。”一種是以“你”開頭,強調孩子的努力與進步,比如“你真棒!因為你按時上床睡覺了。”

- 3 -

控制好誇獎的頻率和程度

表揚再好,也需要合理控制。一味地每次必表揚很容易讓孩子變得驕傲自滿愛慕虛榮,影響其抗挫折能力,到最後甚至不表揚就不高興、不表揚就不努力,批評就更聽不進去了。

如何把握尺度呢?

其實,表揚孩子的進步,一定要確立一個目標,一開始,當孩子的行為向這個目標前進時,即使進步很小,都要馬上提出表揚。接下來,孩子這種行為越來越多之後,你就要逐步提高對行為的要求,降低表揚的程度,同時減少表揚的次數、拉長表揚的間隔時間。

最後,當目標完全達到,孩子新的行為習慣完全建立起來,稍許的表揚就足以使這種行為得到維持,你只要間歇性地偶爾給予表揚就可以了。這樣,你才真正幫助孩子完成了從他律到自律、從外驅到內驅,形成穩定的內在品質。

比如你要求孩子玩耍後自己收拾好玩具,有一次他把一個玩具放在收納盒裡,表揚的時機就來了。“你把布娃娃放進了收納盒裡,真不錯,媽媽很高興!你和媽媽一起把別的玩具也收起來好嗎?”這個階段,表揚越及時效果越好,能有效增強孩子良好行為發生的自覺性。

慢慢地,當孩子每次都會自己收拾了,你就要提高標準了,只有當孩子收拾好全部玩具時你才會表揚。再接下來,你表揚時也不用再那麼“熱烈”了,你可以很自然地來上一句:“不錯,你把玩具都收拾好了,玩耍後收拾好玩具,這正是你應該做的哦!”到最後,你只要偶爾表揚就好啦!

正確表揚是”有效溝通“的一部分,需要家長對以上技巧多用才能熟練使用。

“正確表揚是“親子有效溝通”的一部分,需要家長對以上技巧多用才能熟練使用。

越容易找准努力的方向。

比如孩子看完書後,自己把書放回原處擺放整齊。如果你只是說:“你今天表現得不錯。”表揚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因為孩子不明白“不錯”指什麼。如果你說:“你自己把書收拾這麼整齊,我真高興!”下次孩子就會更用心做好這件事。

表揚孩子的常用句式有兩種,一種是以“我”開頭,強調家長的滿意與欣賞,比如:“我很高興,因為你自己修好了玩具。”一種是以“你”開頭,強調孩子的努力與進步,比如“你真棒!因為你按時上床睡覺了。”

- 3 -

控制好誇獎的頻率和程度

表揚再好,也需要合理控制。一味地每次必表揚很容易讓孩子變得驕傲自滿愛慕虛榮,影響其抗挫折能力,到最後甚至不表揚就不高興、不表揚就不努力,批評就更聽不進去了。

如何把握尺度呢?

其實,表揚孩子的進步,一定要確立一個目標,一開始,當孩子的行為向這個目標前進時,即使進步很小,都要馬上提出表揚。接下來,孩子這種行為越來越多之後,你就要逐步提高對行為的要求,降低表揚的程度,同時減少表揚的次數、拉長表揚的間隔時間。

最後,當目標完全達到,孩子新的行為習慣完全建立起來,稍許的表揚就足以使這種行為得到維持,你只要間歇性地偶爾給予表揚就可以了。這樣,你才真正幫助孩子完成了從他律到自律、從外驅到內驅,形成穩定的內在品質。

比如你要求孩子玩耍後自己收拾好玩具,有一次他把一個玩具放在收納盒裡,表揚的時機就來了。“你把布娃娃放進了收納盒裡,真不錯,媽媽很高興!你和媽媽一起把別的玩具也收起來好嗎?”這個階段,表揚越及時效果越好,能有效增強孩子良好行為發生的自覺性。

慢慢地,當孩子每次都會自己收拾了,你就要提高標準了,只有當孩子收拾好全部玩具時你才會表揚。再接下來,你表揚時也不用再那麼“熱烈”了,你可以很自然地來上一句:“不錯,你把玩具都收拾好了,玩耍後收拾好玩具,這正是你應該做的哦!”到最後,你只要偶爾表揚就好啦!

正確表揚是”有效溝通“的一部分,需要家長對以上技巧多用才能熟練使用。

“正確表揚是“親子有效溝通”的一部分,需要家長對以上技巧多用才能熟練使用。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