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這5年,巴中奮力後發趕超,讓群眾過上更美好的生活!

大巴山系米倉山南麓, 佇立著一座深厚歷史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的城市——巴中。 近年來, 巴中應對各種挑戰, 奮力後發趕超, 不忘初心、一路向前。 實幹、創新、合力、趕超……回望巴中的經濟社會發展足跡, 一串串飽含新意與溫暖的關鍵字躍然眼前:

決勝脫貧, 步履堅定, 精准發力, 不勝不休;穩中求進, 進中向好, 經濟增長品質不斷提高, 發展動能開始切換;基礎先行, 可圈可點, 一大批重大基礎設施項目相繼建成, 發展後勁不斷增強;民生至上, 溫馨給力, 民生支出不斷增加, 群眾更有獲得感和幸福感。 多年苦幹實幹,

今天的巴中已然站在了嶄新的起點上。 基於對市情的深度考量, 巴中在科學研判基礎上, 徐徐展開一幅新的發展藍圖:以脫貧攻堅為統攬, 加快綠色崛起, 奮力後發趕超, 努力建成川陝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示範區, 走出一條秦巴山區脫貧攻堅綠色發展新路子。

苦幹實幹 脫貧奔康步伐急

“路通了, 產業發展起來了, 現在的條件比以往好多了!”坐在新居客廳裡, 巴中市南江縣東榆鎮橋壩村貧困戶雷明瓊感慨萬千。

雷明瓊今年49歲, 祖祖輩輩都居住在海拔1200米的大岩山山頂上, 一條山間小道是唯一通往外界的路, 生產生活物資都需要從這條路往上運, 每年家裡都要背爛幾個背簍。

今年2月, 大岩山上的村民全部搬到橋壩村木竹壩安置點, 新居依山傍水, 道路暢通無阻, 產業欣欣向榮。 “全家4口人, 搬進100平方米的新房。 ”雷明瓊說。

過上好日子的雷明瓊, 是巴中貧困群眾脫貧奔小康的一個縮影。 巴中地處秦巴山連片貧困地區的核心區域, 境內山高穀深, 乾旱洪澇等自然災害頻發,

整體貧困、連片貧困、深度貧困特徵明顯。

近年來, 巴中市委、市政府按照中央、省委決策部署, 壓實責任, 精准施策, 下“繡花”功夫推進脫貧攻堅。

打贏脫貧攻堅戰, 重在精准。 一村一個脫貧計畫, 一戶一套脫貧措施。 在脫貧攻堅的路上, 不留“死角”, 找准“路子”, 一系列精准扶貧、精准脫貧的務實創新之舉, 讓巴中脫貧攻堅工作穩步推進。

面對一個個硬骨頭, 巴中用創新舉措破解發展難題, 為深化改革和脫貧攻堅注入蓬勃動力。 在財政資金整合、易地扶貧搬遷、土地增減掛鉤和金融、教育、醫療扶貧等方面不斷創新探索, 形成脫貧攻堅的強大合力。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為了讓貧困戶有能力走出困境, 巴中積極在產業扶貧上謀創新、求突破。 在面上實施核桃、茶葉、巴藥“三百工程”, 以打造“巴食巴適”等區域公用品牌為載體, 加快發展鄉村旅遊、電子商務“兩大新興業態”, 營造市場環境, 創造就業創業機遇;在點上實行一村一品、一戶一策、一人一技發展產業, 通過“回引創業”帶動、五大基金支持有勞動技能的貧困戶,

優先將其納入產業鏈條增收致富。

2015年以來, 地處高寒山區的巴中市通江縣20多個貧困村、1000多戶貧困戶, 在特色馬鈴薯上做文章, 靠脫毒馬鈴薯種源基地建設, 佔領馬鈴薯產業制高點, 擺脫了貧困。 種植馬鈴薯收入最高的村戶均增收1萬元以上, 收入最高的貧困戶達5.2萬元, 1000多戶貧困戶戶均增收4800元。

精准脫貧取得明顯進展, 一個個大山深處的貧困村迎來巨變。 僅過去一年, 巴中市就有215個貧困村、9.1萬貧困人口如期脫貧。 過去5年, 巴中貧困發生率下降14個百分點。

開放合作 經濟發展後勁足

開闊的園區廣場, 平整的道路, 智能化的溫控大棚……秋日, 走進巴中市巴州區清江鎮巾字村的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 處處生機勃勃。

目前,巴中已建成巴州區巾字村、恩陽區罐子溝村等農業主題觀光園10餘家,今年的幾個小長假,這些觀光園的遊人絡繹不絕。這是巴中大力發展生態觀光農業、休閒體驗農業、康養度假產業的成果體現。

近年來,“巴食巴適”“巴中雲頂茶”區域公用品牌馳名省內外,進入北上廣。通江銀耳、巴山土雞、南江黃羊、空山黃羊、青峪豬等特色產品深受市場歡迎。這是巴中著力打開“山門”、大力實施品牌化戰略收穫的碩果。

無論業態升級還是品牌塑造,這背後都是巴中調整結構挖掘潛力,深化改革盤活資產的努力。近年來,巴中市以增加農民收入、農業提質增效為主要目標,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深化。

農業堅定前行,工業亦在不斷突破。

泰美克晶體技術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從事石英晶片加工生產的合資企業,具備年產石英晶片12億片以上的生產能力。在眾多選擇中,急需擴大產能的泰美克公司最終選擇與巴中“牽手”。

泰美克落地巴中,是巴中大抓招商引資、推進工業強市的一個縮影。巴中市委、市政府以大開放、大合作的嶄新姿態贏得了關注的目光,招大引強成果豐碩,不斷拉動引領巴中工業轉型升級,邁向中高端。

近年來,招商引資到位資金累計達到1000多億元;巴人文化藝術節、環中賽、自博會,文化的開放合作帶來文化大繁榮;“中國十大發展型魅力城市”“中國十佳最具投資營商價值城市”等多項榮耀加冕……

發展品質不斷提升,經濟逆勢攀升,基礎不斷夯實,形成了完備的產業體系、堅實的承載空間、強大的合作市場,成為投資、創業、居家的“強力磁場”。

如今,從巴中經開區到平昌星光工業園、南江東榆工業園,從羽璽電子科技到意科碳素……一個個邁步產業中高端的工業項目在巴中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巴中產”邁向“巴中造”。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未來,巴中將圍繞自身優勢和特色,牢牢抓住食品飲料、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電子資訊產業等著力重點,一個產業一套專班、一套體系推進,加快新型工業發展。從規劃入手,延鏈補鏈招引專案,推進工業企業集約發展。合理規劃工業園區,完善園區配套功能,提升園區承載能力,加快形成產業集群。

夯實基礎 山不再高路不再遠

在近日召開的全國“四好農村路”養護現場會上,交通運輸部向全國53個縣命名授牌全國“四好農村路”示範縣,巴中市平昌縣入選全國首批示範縣。“十二五”以來,該縣農村公路累計完成投資75億元,新建、改造農村公路4600公里,實施貧困村社道公路硬化1700公里,實現100%的鄉鎮和建制村通水泥(油)路。

一條條通村公路修到了家門口,公車通到了大山深處,這是巴中後發趕超、大抓基礎設施建設的一個縮影。

走進巴中市恩陽區興隆場鄉,巴中恩陽機場建設如火如荼。建成後,從巴中可飛往北京、上海、廣州、昆明、成都等地。

不止是機場。近年來,多條高速公路在巴中大地延展,大型物流商貿企業紮堆落戶,現代產業體系逐步建立,各區縣競相發展……隨著基礎設施建設的跨越發展,如今的巴中天塹變通途,鋪設空中路,將再也不是以前偏遠落後的模樣。

“隨著近年來交通建設的大力推進,巴中正成為連接重慶、西安、成都三大城市的區域性交通樞紐,成渝—關天經濟區的重要經濟廊道,‘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重要節點。”巴中市相關負責人介紹。

此言不虛。巴中市委、市政府立足市情,以海納百川的精神擴大對外對內開放,凝聚了多方發展優勢。通過後發趕超,其基礎條件、公共設施、政務服務等發展環境均得到了極大的提升與改善。

短短幾年,由多條高速公路、鐵路和航空線路構成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網路正加快形成,巴中進入了成都、重慶、西安三小時經濟圈,與相鄰的廣元、南充、達州車程均在一小時左右,到市內縣區半小時交通圈……不久後,巴中將形成“米”字形高速公路、“十”字形鐵路,有通航機場的立體綜合交通網絡,成為四川北上東進最便捷的通道和經濟走廊。

夯實民生之基,不斷完善綜合防洪減災體系。

巴中市南江縣橋亭鄉,巍峨的九龍山下,一座可以有效避免巴中旱澇,並解決近100萬人安全飲水的重大水利工程——紅魚洞水庫,在深山溝壑中建設如火如荼。

細數巴中這幾年的基礎設施建設,不難發現,除了紅魚洞水庫,該市重點水源工程建設正不斷發力:黃石盤水庫、吳家河補水工程開工;二郎廟水庫樞紐工程、天星橋水庫樞紐工程完工;江家口、青峪口、青龍嘴等“2+6”大中型水庫列入國家“十三五”規劃四川省水庫建設專案。

電網更加“堅強”:近年來,巴中市累計完成電網投資44.63億元,建成以500千伏為支撐、220千伏雙環網為骨架、110千伏為支架、35千伏輻射全市的堅強智慧電網雛形,主網供電能力提升至95.5萬千瓦。

網路飛架資訊橋樑:實現高速、省道及市內重要幹道、鄉鎮、居委會移動網路100%覆蓋;城區社區實現光纖寬頻千兆覆蓋,鄉鎮駐地實現光纖寬頻百兆覆蓋,城鎮寬頻覆蓋率達到100%。

百姓出行更便捷、吃水更安全、用電更有保障……巴中人的幸福指數在不斷提升。

繼續前行 群眾更有獲得感

道行致遠、不忘初心。前行路上,民生改善從未停滯,巴中千方百計為人民群眾辦好事、辦實事、解難事,使改革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義務教育入學率達100%;城鄉低保保障標準穩步提高;城鄉社區日間照料中心、農村幸福院遍地開花……近年來,巴中市教育、醫療、衛生等各項社會事業取得了顯著成果。

越來越多貧困群眾住上好房子的同時,巴中市堅持新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配套建設,力求每個聚居點實現“五通、五化、六有”。“五通”即通路、通電、通水、通電視和通訊;“五化”即硬化、綠化、亮化、淨化、美化;“六有”即有1個活動廣場、1個購物中心、1個衛生室、1個文化活動中心、1個便民服務中心、1個垃圾收運點。

為加快解決城市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巴中市進一步加快以公租房、廉租房為主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不斷加強人居環境建設,完善社會配套設施,推進棚戶區、城中村改造。

一項項政策,一條條措施,不斷完善的公共服務體系極大地方便、實惠了人民群眾的生活。

為進一步縮小城鄉差距,巴中市實施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工程,改善農村學校和教學點辦學條件。實施校安工程、“薄改”計畫等項目,全面消除D級危房,落實資金加強教育資訊化“三通兩平臺”建設,所有村小實現了“農村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全覆蓋”。

“十二五”以來,巴中市城鄉居民、企事業單位員工實現社會養老保險全覆蓋,社會福利事業全面推進。巴中市兒童福利院、救助站建成並投入使用。城鄉低保標準穩步提高,貧困群眾生活更有保障。職業教育為低收入家庭帶來希望,就業管道不斷拓寬,創業熱情日漸高漲。為掐斷因病致貧、返貧的“根”,巴中還出臺《醫療救助實施辦法》,貧困戶醫療總費用個人支付不超過10%。

文化事業更加繁榮,百姓精神文化生活更加豐富。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紀念館(園)不斷增多,鄉鎮綜合文化站、農家書屋全面覆蓋。全市年均“送文化下鄉”300場次、免費放映公益電影2.8萬場次、贈送圖書圖畫5萬餘冊。

走在巴中的大街小巷,一張張笑臉,映襯出百姓生活幸福指數的提高;一聲聲感謝,見證著民生事業發展的日新月異;一個個場景,展示著各項社會事業取得的顯著進展。

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在巴中堅毅有恆的發展足跡中,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更強了。矚望未來,繼續前行。

處處生機勃勃。

目前,巴中已建成巴州區巾字村、恩陽區罐子溝村等農業主題觀光園10餘家,今年的幾個小長假,這些觀光園的遊人絡繹不絕。這是巴中大力發展生態觀光農業、休閒體驗農業、康養度假產業的成果體現。

近年來,“巴食巴適”“巴中雲頂茶”區域公用品牌馳名省內外,進入北上廣。通江銀耳、巴山土雞、南江黃羊、空山黃羊、青峪豬等特色產品深受市場歡迎。這是巴中著力打開“山門”、大力實施品牌化戰略收穫的碩果。

無論業態升級還是品牌塑造,這背後都是巴中調整結構挖掘潛力,深化改革盤活資產的努力。近年來,巴中市以增加農民收入、農業提質增效為主要目標,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深化。

農業堅定前行,工業亦在不斷突破。

泰美克晶體技術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從事石英晶片加工生產的合資企業,具備年產石英晶片12億片以上的生產能力。在眾多選擇中,急需擴大產能的泰美克公司最終選擇與巴中“牽手”。

泰美克落地巴中,是巴中大抓招商引資、推進工業強市的一個縮影。巴中市委、市政府以大開放、大合作的嶄新姿態贏得了關注的目光,招大引強成果豐碩,不斷拉動引領巴中工業轉型升級,邁向中高端。

近年來,招商引資到位資金累計達到1000多億元;巴人文化藝術節、環中賽、自博會,文化的開放合作帶來文化大繁榮;“中國十大發展型魅力城市”“中國十佳最具投資營商價值城市”等多項榮耀加冕……

發展品質不斷提升,經濟逆勢攀升,基礎不斷夯實,形成了完備的產業體系、堅實的承載空間、強大的合作市場,成為投資、創業、居家的“強力磁場”。

如今,從巴中經開區到平昌星光工業園、南江東榆工業園,從羽璽電子科技到意科碳素……一個個邁步產業中高端的工業項目在巴中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巴中產”邁向“巴中造”。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未來,巴中將圍繞自身優勢和特色,牢牢抓住食品飲料、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電子資訊產業等著力重點,一個產業一套專班、一套體系推進,加快新型工業發展。從規劃入手,延鏈補鏈招引專案,推進工業企業集約發展。合理規劃工業園區,完善園區配套功能,提升園區承載能力,加快形成產業集群。

夯實基礎 山不再高路不再遠

在近日召開的全國“四好農村路”養護現場會上,交通運輸部向全國53個縣命名授牌全國“四好農村路”示範縣,巴中市平昌縣入選全國首批示範縣。“十二五”以來,該縣農村公路累計完成投資75億元,新建、改造農村公路4600公里,實施貧困村社道公路硬化1700公里,實現100%的鄉鎮和建制村通水泥(油)路。

一條條通村公路修到了家門口,公車通到了大山深處,這是巴中後發趕超、大抓基礎設施建設的一個縮影。

走進巴中市恩陽區興隆場鄉,巴中恩陽機場建設如火如荼。建成後,從巴中可飛往北京、上海、廣州、昆明、成都等地。

不止是機場。近年來,多條高速公路在巴中大地延展,大型物流商貿企業紮堆落戶,現代產業體系逐步建立,各區縣競相發展……隨著基礎設施建設的跨越發展,如今的巴中天塹變通途,鋪設空中路,將再也不是以前偏遠落後的模樣。

“隨著近年來交通建設的大力推進,巴中正成為連接重慶、西安、成都三大城市的區域性交通樞紐,成渝—關天經濟區的重要經濟廊道,‘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重要節點。”巴中市相關負責人介紹。

此言不虛。巴中市委、市政府立足市情,以海納百川的精神擴大對外對內開放,凝聚了多方發展優勢。通過後發趕超,其基礎條件、公共設施、政務服務等發展環境均得到了極大的提升與改善。

短短幾年,由多條高速公路、鐵路和航空線路構成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網路正加快形成,巴中進入了成都、重慶、西安三小時經濟圈,與相鄰的廣元、南充、達州車程均在一小時左右,到市內縣區半小時交通圈……不久後,巴中將形成“米”字形高速公路、“十”字形鐵路,有通航機場的立體綜合交通網絡,成為四川北上東進最便捷的通道和經濟走廊。

夯實民生之基,不斷完善綜合防洪減災體系。

巴中市南江縣橋亭鄉,巍峨的九龍山下,一座可以有效避免巴中旱澇,並解決近100萬人安全飲水的重大水利工程——紅魚洞水庫,在深山溝壑中建設如火如荼。

細數巴中這幾年的基礎設施建設,不難發現,除了紅魚洞水庫,該市重點水源工程建設正不斷發力:黃石盤水庫、吳家河補水工程開工;二郎廟水庫樞紐工程、天星橋水庫樞紐工程完工;江家口、青峪口、青龍嘴等“2+6”大中型水庫列入國家“十三五”規劃四川省水庫建設專案。

電網更加“堅強”:近年來,巴中市累計完成電網投資44.63億元,建成以500千伏為支撐、220千伏雙環網為骨架、110千伏為支架、35千伏輻射全市的堅強智慧電網雛形,主網供電能力提升至95.5萬千瓦。

網路飛架資訊橋樑:實現高速、省道及市內重要幹道、鄉鎮、居委會移動網路100%覆蓋;城區社區實現光纖寬頻千兆覆蓋,鄉鎮駐地實現光纖寬頻百兆覆蓋,城鎮寬頻覆蓋率達到100%。

百姓出行更便捷、吃水更安全、用電更有保障……巴中人的幸福指數在不斷提升。

繼續前行 群眾更有獲得感

道行致遠、不忘初心。前行路上,民生改善從未停滯,巴中千方百計為人民群眾辦好事、辦實事、解難事,使改革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義務教育入學率達100%;城鄉低保保障標準穩步提高;城鄉社區日間照料中心、農村幸福院遍地開花……近年來,巴中市教育、醫療、衛生等各項社會事業取得了顯著成果。

越來越多貧困群眾住上好房子的同時,巴中市堅持新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配套建設,力求每個聚居點實現“五通、五化、六有”。“五通”即通路、通電、通水、通電視和通訊;“五化”即硬化、綠化、亮化、淨化、美化;“六有”即有1個活動廣場、1個購物中心、1個衛生室、1個文化活動中心、1個便民服務中心、1個垃圾收運點。

為加快解決城市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巴中市進一步加快以公租房、廉租房為主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不斷加強人居環境建設,完善社會配套設施,推進棚戶區、城中村改造。

一項項政策,一條條措施,不斷完善的公共服務體系極大地方便、實惠了人民群眾的生活。

為進一步縮小城鄉差距,巴中市實施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工程,改善農村學校和教學點辦學條件。實施校安工程、“薄改”計畫等項目,全面消除D級危房,落實資金加強教育資訊化“三通兩平臺”建設,所有村小實現了“農村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全覆蓋”。

“十二五”以來,巴中市城鄉居民、企事業單位員工實現社會養老保險全覆蓋,社會福利事業全面推進。巴中市兒童福利院、救助站建成並投入使用。城鄉低保標準穩步提高,貧困群眾生活更有保障。職業教育為低收入家庭帶來希望,就業管道不斷拓寬,創業熱情日漸高漲。為掐斷因病致貧、返貧的“根”,巴中還出臺《醫療救助實施辦法》,貧困戶醫療總費用個人支付不超過10%。

文化事業更加繁榮,百姓精神文化生活更加豐富。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紀念館(園)不斷增多,鄉鎮綜合文化站、農家書屋全面覆蓋。全市年均“送文化下鄉”300場次、免費放映公益電影2.8萬場次、贈送圖書圖畫5萬餘冊。

走在巴中的大街小巷,一張張笑臉,映襯出百姓生活幸福指數的提高;一聲聲感謝,見證著民生事業發展的日新月異;一個個場景,展示著各項社會事業取得的顯著進展。

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在巴中堅毅有恆的發展足跡中,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更強了。矚望未來,繼續前行。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