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潼關縣大力施行“四跟四走”產業扶貧模式

【李娜】

潼關縣大膽創新, 積極探索, 實施了“資金跟著窮人走, 窮人跟著能人走, 窮人能人跟著產業項目走, 產業項目跟著市場走”的“四跟四走”產業扶貧路子。

政府壯膽, 讓資金跟著窮人走。 建立了“政府+銀行+企業+貧困戶”的政銀戰略合作扶貧模式。 由政府出資擔保, 提供風險補償金, 並進行全額貼息, 推動銀行向“託管”貧困戶的企業投放小額扶貧貸款, 促進企業發展, 讓資金跟著窮人走, 把貧困戶脫貧融入到發展產業上來, 依託企業發展實現脫貧。 截止目前, 潼關縣政府為金融機構注入風險補償金500萬元, 信用社發放貸款3815萬元, 每年可為594戶託管貧困戶增加收入178.2萬元。

幹部引領, 讓窮人跟著能人走。 政府投入扶貧資金, 村幹部和能人牽頭成立專業合作社, 吸收貧困戶參加, 一起發展集體經濟, 探索創立了南新社區“企業分紅+勞務增收”和中軍帳村“致富能人+合作社+貧困戶”、寺角營村“政府+銀行+企業+貧困戶”的產業脫貧增收新模式。

像這樣由村幹部和能人成立的專業合作社脫貧模式, 潼關縣還有老虎城、寺角營、南新社區等8個產業脫貧合作社, 實現了窮人跟著能人走。

三變改革, 讓窮人能人跟著產業項目走。 潼關縣在總結太要鎮秦王寨社區股份改制基礎上, 制定了農村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三變”改革實施方案, 貧困戶以土地入股、分紅、入園務工等方式, 將貧困戶的積極性和利益與產業項目聯結在一起, 實現了“流轉土地有租金、入股社企有分紅、農民進園有薪酬”, 形成產業扶貧的合力。

風險管控, 讓產業項目跟著市場走。 在推動產業扶貧過程中, 由縣財政出資1200萬元,

通過各鎮(辦)統一整合土地、技術、行銷等手段, 有效降低了貧困戶增收風險。 目前, 太要鎮重點發展種鴨養殖+藥材種植,代字營鎮重點發展的杭白菊+花椒種植,桐峪鎮重點發展油用牡丹+蚯蚓養殖, 安樂鎮重點發展設施大棚+豆腐加工產業+養鵝, 秦東鎮重點發展生豬養殖+漁家樂產業, 城關街道辦重點發展土雞+黑豬養殖+軟籽石榴種植, 力爭把產業方向調整到市場需求, 確保在產業發展上不走彎路, 讓產業項目跟著市場走。

編輯森林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