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十九大報告中總書記點贊的科技亮點

喜迎十九大

“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大力實施, 創新型國家建設成果豐碩, 天宮、天眼、蛟龍、墨子號、悟空、大飛機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繼問世。 ”18日上午, 習近平總書記在党的十九大報告中, 專門點贊科技成果。

現在向我們走來的, 就是5年科技成果代表隊方陣了, 來看看前排6位朋友的“模樣”吧。

天宮:開創多項第一的空間實驗室

天宮一號是中國第一個目標飛行器, 於2011年9月29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

飛行器全長10.4米, 最大直徑3.35米, 由實驗艙和資源艙構成。 它的發射標誌著中國邁入中國航太“三步走”戰略的第二步第二階段。

天宮二號是繼天宮一號後中國自主研發的第二個空間實驗室, 也是中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太空實驗室, 搭載了空間冷原子鐘等14項應用載荷,

以及失重心血管研究等航太醫學實驗設備, 配備在軌維修技術驗證裝置、機械臂操作終端在軌維修試驗設備, 開展空間科學及技術試(實)驗。

天宮二號還創造了中國載人航太史上的多項“第一”:第一次在一艘載人飛船的支持下實現兩位太空人30天中期駐留;第一次對人機協同的空間站維修體系進行在軌驗證……

天眼:一口看得很遠的“鍋”

天眼是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的“江湖名號”。 從理論上來說, 它能看到137億光年以外的電磁信號。

天眼的整體外形像一口大鍋,

建在貴州黔南州平塘縣克度鎮, 它的主要職責是接收遙遠星空傳來的電磁波。

10月10日, FAST團隊攜脈衝星發現的成果甫一亮相, 就引來國內外注目, 享譽世界的澳大利亞帕克斯射電望遠鏡的科學主管喬治·霍布斯評價:這是國際天文學界目前最令人激動的事件之一。

蛟龍:胖嘟嘟的深潛者

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是一艘由中國自行設計、自主集成研製的載人潛水器。

2012年,蛟龍號就在馬里亞納海溝成功下潛至7062米海底,刷新了作業型載人潛水器的世界紀錄。

這麼多年來,它去過中國南海、東太平洋、西太平洋、西南印度洋、西北印度洋、馬里亞納海溝、雅浦海溝七大海區,作業地形包括海山、冷泉、熱液、洋中脊、海溝、海盆等典型海底地形區域,可以說見過很多世面了。科學家們搭乘蛟龍下水,就能在深海開展現場調查和科學研究。

墨子號:我,絕不洩密!

兩千多年前的墨子不會想到,他的名字真能上天。

墨子號於2016年8月發射,是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

墨子號的主要科學目標是星地高速量子金鑰分發實驗,在此基礎上實驗廣域量子金鑰網路,以期空間量子通信實用化;它還在太空中分發糾纏光子,實驗量子隱形傳態,並檢驗空間尺度的量子力學完備性。

因為量子不可分割、不可克隆,量子通信可謂“絕對安全”。墨子號的實驗成果,為構建覆蓋全球的量子保密通信網路奠定了可靠的技術基礎。

墨子號,已經讓中國團隊在量子太空競賽中領先一步。

悟空:追尋“虛空”的“大師兄”

2015年年底發射升空的悟空,是一顆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它在太空中開展高能電子及高能伽馬射線探測任務,探尋暗物質存在的證據,研究暗物質特性與空間分佈規律。

每分每秒,都有無數暗物質穿過我們的身體,只是我們不知不覺。悟空正用它的火眼金睛,找尋暗物質粒子湮滅或衰變後留下的痕跡。截至10月7日,悟空已探測宇宙粒子34億個。

實際上,世界上有多支團隊都在尋找暗物質。誰能驅散這物理學界上空的“烏雲”?大戲已經啟幕。

C919:頻頻刷屏的噴氣式“網紅”

噴氣式大型客機C919可是“網紅”。2017年5月5日,它在浦東機場首飛,4000餘人現場圍觀。而網路上,各路網友都在為它“刷屏”。因為,C919承載的,是中國人的大飛機夢。

它歷經9年攻關,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飛機的機體從設計、計算、試驗到製造全是中國人自己完成。它具有市場競爭力,飛機完全按照國際主流適航標准和國際主流市場運營標準研製。在C919的吸引下,一個大飛機產業集群正在逐漸形成。

編輯:項明祥 校對:甘玲 胡藝 施洋洋

蛟龍:胖嘟嘟的深潛者

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是一艘由中國自行設計、自主集成研製的載人潛水器。

2012年,蛟龍號就在馬里亞納海溝成功下潛至7062米海底,刷新了作業型載人潛水器的世界紀錄。

這麼多年來,它去過中國南海、東太平洋、西太平洋、西南印度洋、西北印度洋、馬里亞納海溝、雅浦海溝七大海區,作業地形包括海山、冷泉、熱液、洋中脊、海溝、海盆等典型海底地形區域,可以說見過很多世面了。科學家們搭乘蛟龍下水,就能在深海開展現場調查和科學研究。

墨子號:我,絕不洩密!

兩千多年前的墨子不會想到,他的名字真能上天。

墨子號於2016年8月發射,是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

墨子號的主要科學目標是星地高速量子金鑰分發實驗,在此基礎上實驗廣域量子金鑰網路,以期空間量子通信實用化;它還在太空中分發糾纏光子,實驗量子隱形傳態,並檢驗空間尺度的量子力學完備性。

因為量子不可分割、不可克隆,量子通信可謂“絕對安全”。墨子號的實驗成果,為構建覆蓋全球的量子保密通信網路奠定了可靠的技術基礎。

墨子號,已經讓中國團隊在量子太空競賽中領先一步。

悟空:追尋“虛空”的“大師兄”

2015年年底發射升空的悟空,是一顆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它在太空中開展高能電子及高能伽馬射線探測任務,探尋暗物質存在的證據,研究暗物質特性與空間分佈規律。

每分每秒,都有無數暗物質穿過我們的身體,只是我們不知不覺。悟空正用它的火眼金睛,找尋暗物質粒子湮滅或衰變後留下的痕跡。截至10月7日,悟空已探測宇宙粒子34億個。

實際上,世界上有多支團隊都在尋找暗物質。誰能驅散這物理學界上空的“烏雲”?大戲已經啟幕。

C919:頻頻刷屏的噴氣式“網紅”

噴氣式大型客機C919可是“網紅”。2017年5月5日,它在浦東機場首飛,4000餘人現場圍觀。而網路上,各路網友都在為它“刷屏”。因為,C919承載的,是中國人的大飛機夢。

它歷經9年攻關,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飛機的機體從設計、計算、試驗到製造全是中國人自己完成。它具有市場競爭力,飛機完全按照國際主流適航標准和國際主流市場運營標準研製。在C919的吸引下,一個大飛機產業集群正在逐漸形成。

編輯:項明祥 校對:甘玲 胡藝 施洋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