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糞便隱血試驗(FOBT)知多少

徐健 羅玲 上海長海醫院實驗診斷科

近年來, 直腸癌在我國的發病率和死亡率不斷上升, 對其進行早期篩查和診斷是十分重要的事情。 FOBT是早期篩查消化道惡性腫瘤及診斷各種原因引起消化道出血的重要檢測手段, 下面將對FOBT相關問題進行簡單介紹。

一、定義

糞便隱血試驗(fecal occult blood test,FOBT):上消化道出血量<5ml, 糞便中無可見的血液, 且紅細胞被破壞, 顯微鏡檢查也未見到紅細胞。 需用化學法、免疫法等才能證實的出血, 稱為隱血。 檢查糞便隱血的試驗稱為糞便隱血試驗。

二、方法

化學法:鄰聯甲苯胺法、鄰甲苯胺法、還原酚酞法、愈創木脂法、匹拉米洞法等。

免疫法:血紅蛋白法、轉鐵蛋白法等。

兩種方法在方法學上互補, 故大多數單位採用化學法+免疫法聯合檢測的方法。

三、原理及優缺點

1、化學法——鄰聯甲苯胺法

原理:血紅蛋白中的亞鐵血紅素有類似過氧化物酶的活性, 能催化過氧化氫釋放新生態氧, 將鄰聯甲苯胺氧化成鄰甲偶氮苯而顯藍色。

優點:

方法簡便易行, 成本較低, 顯色深淺可反映出血量的多少。

缺點:

1)靈敏度較低, 血紅蛋白量需達到0.2~1.0mg/L。

2)特異性差, 食入動物血、肉類、含過氧化物酶的蔬菜、鐵劑等易導致假陽性, 服用大量維生素C或其他有還原作用的藥物後易導致假陰性。

2、免疫法——單克隆抗體(Hb)免疫膠體金法

原理:採用特異性的抗原抗體反應及免疫層析技術,

通過雙抗體夾心檢測原理來定性檢測標本中出現的人血紅蛋白(Hb)。

優點:

靈敏度高, 血紅蛋白達到0.2μg/ml 或0.03mg/g糞便時, 即可呈陽性結果。 特異性好, 不受食物、藥物等因素影響。

缺點:

1)消化道大量出血時糞便血紅蛋白濃度過高(>2000μg/ml ),即抗原過剩, 由於後帶現象導致假陰性。

2)上消化道出血後, Hb 經胃、胰、腸等不同 pH 消化液及腸道細菌、蛋白酶的作用約 24h隨糞便排出體外, 期間 Hb 同樣易變性或消失, 故常導致上消化道出血時FOBT假陰性。

3)Hb存在於紅細胞中, 紅細胞破裂後, 才能被釋放、被檢測。 紅細胞的破壞程度直接影響檢測結果, 一部分難溶性紅細胞的病理性出血不易被檢測。

3、免疫法——單克隆抗體(TF)免疫膠體金法

轉鐵蛋白(TF)為什麼可用於糞便隱血的檢查?

TF存在於血漿中, 分子量約7.7萬, 屬中分子量蛋白, 健康人糞便中幾乎不存在。 因此只要其在糞便或者消化道內容物中被檢測到, 即說明存在消化道出血。 某些消化道出血, 即使出現紅細胞不破裂導致Hb法檢測呈假陰性, 然而TF會隨出血(血漿)進入到胃腸道中, 用TF法則可檢出。 而且基礎醫學研究已經證實:多種癌症(包括消化道腫瘤)的血清和體液中的轉鐵蛋白水準升高, 故由於消化道腫瘤併發的消化道出血用TF法更容易檢測到!

原理:採用特異性的抗原抗體反應及免疫層析技術, 通過雙抗體夾心檢測原理來定性檢測標本中出現的TF。

優點:

1)靈敏度高, 檢測範圍為40ng/ml~400μg/ml。

2)特異性好, 不受食物、藥物因素影響。

3)理化性質穩定,

不易被胃酸破壞, 免疫原活性不易被破壞。

缺點:

約有10%的患者轉鐵蛋白病理性降低, 如遺傳性轉鐵蛋白缺乏症、蛋白質丟失性疾病(腎病綜合征、慢性腎功能衰竭、嚴重燒傷和蛋白質丟失性胃腸病)、嚴重肝病等, 此時會導致試驗假陰性。

每種試驗方法都有其優、缺點, 將HB法與TF法聯合使用有助於提高陽性檢出率, 減少假陰性, 從而更好的為臨床服務。 HB、TF與雙連(Hb+TF)a陽性檢出率比較如下:

試驗單位:衛生部北京醫院

四、臨床意義

1、消化道出血藥物致胃黏膜損傷(如阿司匹林等 )、腸結核、Crohn病、胃潰瘍、潰瘍性結腸炎、結腸息肉、鉤蟲病、消化道惡性腫瘤等。

2、消化性潰瘍與腫瘤出血鑒別消化性潰瘍FOBT可呈間斷性陽性, 而消化道惡性腫瘤FOBT呈持續性陽性。

3、消化道腫瘤篩檢臨床研究證明, 消化道腫瘤患者FOBT陽性率平均為87%, 美國臨床生物化學會(NACB)建議對50歲以上人群進行1年1次或2年 1次的FOBT篩檢。

檢驗醫學•中華檢驗醫學網

全國最具影響力的檢驗醫學新媒體平臺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