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紅旗10山寨美國拉姆導彈?明明比拉姆更先進

海紅旗-10是紅旗-10近程防空導彈的海軍型號, 它們共同構成中國解放軍防空體系中的最後一道防線, 被形象地稱為護身利劍。 紅旗-10雖然不是紅旗-9那樣的重型防空導彈, 可一旦到了發射它的時候, 也就意味著空中威脅已迫在眉睫, 所以, 紅旗-10的性能如何, 直接關係到所要保護目標的最終安危。

(一)遼寧艦的“護身利劍”

美國航母都只裝備少量自衛性的武器, 通常是海麻雀或海拉姆近程防空導彈和密集陣近防炮, 主要的攻防任務都由艦隊中的其他軍艦和艦載機負責。

中國的遼寧號航空母艦是重武備的蘇俄系航母的血脈,

但在防空武器上, 卻像美國航母一樣, 只配備了海紅旗-10近程防空導彈和近防炮。

圖2:遼寧艦實彈發射海紅旗-10

在目前中國海軍航母艦隊中, 其他水面艦艇和艦載機的性能都還沒有達到美國航母艦隊的水準, 近程防空的重任又只有海紅旗-10和近防炮,

那麼海紅旗-10能擔負如此重擔, 必有過人之處。

圖3:閱兵式上的海紅旗-10防空導彈, 其實海紅旗-10都是裝載在艦艇上的, 這裡為了參加閱兵而臨時改為車載型。

(二)先有外貿型, 再有自用型

和中國大多數武器裝備先有自用型再有外貿型不同,

紅旗-10是極少數先有外貿型再有自用型的, 紅旗-10的外貿型為FL-3000N。

1982年英阿馬島戰爭讓反艦導彈得到了迅猛發展, 對水面艦艇構成了巨大威脅, 因此, 抵禦反艦導彈就成了保證水面艦艇生死存亡的重要課題。 在此背景下, 中國開始研發FL-3000N近程點防禦防空導彈。

1、被動雷達和自主紅外成像複合制導, 可攔截各種反艦導彈

FL-3000N防空導彈採用被動雷達和紅外複合制導方式, 也有單一的全程自主紅外成像制導模式可供選擇。 其中被動雷達導引頭能夠跟蹤現在世界上所有主動雷達制導的反艦導彈的射頻信號, 作用距離遠, 導引頭視場寬。 紅外導引頭採用紅外成像, 抗干擾能力強, 制導精度比較高。 兩者結合使用, 可謂強強聯手。

FL-3000N導彈的最大攔截距離為高速目標6公里, 低速目標9公里, 不但能夠攔截飛機, 而且還能有效攔截各種反艦導彈, 而且, 只要鎖定了目標, 導彈就能自主飛向目標。 對於反艦導彈的飽和攻擊, FL-3000N導彈採取了多聯裝方式, 既可以多發瞬間齊射, 也可以間隔時間不超過3秒地連射, 當然還能夠單發發射, 實戰使用非常靈活。

圖4:FL-3000N導彈採用多聯裝模式

2、發射系統多種配置, 可短時間內應對多方向來襲目標

FL-3000N導彈系統組成很簡單, 主要包括控制台、發射系統和導彈三大部分。 一部控制台可以控制兩套發射系統。 發射系統有24聯裝、18聯裝、12聯裝、8聯裝、4聯裝等多種配置, 可以根據各種艦艇和車輛的實際情況, 選擇安裝相適應的發射系統。 發射系統包括發射箱與發射箱伺服控制裝置等, 發射箱的俯仰角和方位角都能夠大範圍改變, 且反應速度快, 可以在短時間內應對來自多個不同方向的來襲目標。

3、兩種發射方式互為補充, 能以最快速度實現末端反導任務

有自動和半自動兩種發射方式。 自動發射完全依靠其它系統的雷達,當感測器完成對目標的發現、識別、定位之後,將目標資訊傳送給控制系統,再由控制系統解算出射擊諸元,才由發射系統引導瞄準並發射。半自動發射則是由發射人員對目標進行識別和發射控制。這兩種發射方式各有優缺點,能夠相互補充。比如自動發射反應速度快,更適合應對多批次、多方向的飽和攻擊,但一旦某個環節出現問題,就需要作為備份的半自動發射方式來接替完成任務。

FL-3000N沒有採用垂直發射,因為垂直發射固然可以帶來360度全向攻擊能力,但垂直發射還需要轉彎才能達到最大速度,都需要時間。而近程防空導彈擔負的是近距離反導重任,目標導彈轉瞬就到,時間的緊迫性要比中程遠端防空導彈大得多,所以FL-3000N導彈採用了預先設置射向的發射箱,而且發射箱的俯仰角和方位角都能大範圍調整,這就能為FL-3000N爭取最寶貴的時間,這也是末端反導的實戰要求。

4、外形酷似美國拉姆導彈,但制導比拉姆先進得多

FL-3000N導彈彈長2米,直徑120毫米,射程為500到9000米,射高為1.5米到10米,最大速度3馬赫,最大機動超載20G,鐳射近炸引信。從這些資料看,和美國的拉姆近程防空導彈很相似,因此FL-3000N也被稱為“中國的拉姆”。實際上這兩種導彈只是設計原理相同,外形尺寸相近,在最關鍵的制導上,拉姆導彈採用半主動雷達制導,沒有跟蹤反艦導彈所發出的主動雷達信號的能力,也沒有紅外制導,這和FL-3000N的制導方式完全不同,或者更準確地說,拉姆導彈的制導技術還沒有FL-3000N導彈的先進。

圖5:美國的海拉姆防空導彈,制導技術還不如海紅旗-10先進

在2008年的珠海航展上,FL-3000N導彈首次公開亮相,立即就引起了各國的關注。其綜合性能的先進,也引起了解放軍的重視,因此基於FL-3000N導彈改進的紅旗-10及海紅旗-10防空導彈很快就進入了解放軍的裝備系列。

圖6:在展覽會上展出的FL-3000N導彈模型和系統模型

(三)為水面艦艇度身訂做

紅旗-10及海紅旗-10防空導彈實際上是FL-3000N導彈的改進型,性能上還有進一步的提升。

雖然紅旗-10是基本型,但由於FL-3000N從一開始就是以海軍艦艇的近程反導為主要功能,所以作為它的改進型,海軍型海紅旗-10也因為在海軍艦艇上應用廣泛而比基本型紅旗-10有名得多。

陸軍的野戰防空主要是針對飛機,而不是導彈,對飛機的近程防空,陸軍肩扛式的單兵防空導彈就能應付了,使用紅旗-10實在有些雞肋的味道,所以沒有多少好評也就不足為奇了。但在海軍艦艇上就不一樣了,掠海飛行的反艦導彈威脅太大,即便有了遠端、中程防空導彈,還是難免有漏網之魚,而1枚反艦導彈就足以讓軍艦遭到滅頂之災,所以軍艦必須還要有近程防空導彈來作為最後一道防線。

以前各國海軍主要是用密集陣或守門員這樣的近防炮系統來作為反導的最後防線,但畢竟近防炮射程比較近,精度也不夠高,更多的是憑藉高射速組成彈幕,用數量上的概率來保證命中。如今,以海紅旗-10為例,對於掠海飛行的亞音速反艦導彈,最大攔截距離能夠達到9公里,即便第一枚攔截不成功,還有時間在6公里左右進行第二次攔截,就是接連兩次攔截都不成功,再由近防炮在3公里以內進行攔截,就等於比單純依靠近防炮要多了兩次攔截機會,大大增強了近程反導能力。而海紅旗-10和近防炮的組合模式,更是構成了最有效的近程反導系統。對於超音速反艦導彈也有6公里的勘界距離,也足夠進行一次攔截。

圖7:24聯裝海紅旗-10防空導彈

海紅旗-10系統沒有探測雷達,所以要用艦艇上的雷達對目標進行搜索、跟蹤與識別,同時還要探測目標發出的電磁信號的波段。當確認需要攻擊後,將目標的距離、方位、高低角、目標電磁信號波段等資訊傳送到導彈的控制系統,然後計算出目標諸元,導彈隨即點火發射。

對於水面艦艇來說,海紅旗-10不帶雷達反而倒是優點,可以大大節約整個武器系統的空間和重量,這一點對於寸土寸金的軍艦來說尤其重要。每枚海紅旗-10導彈只有80千克,即便是24聯裝的海紅旗-10,整個發射系統的重量,也不過2噸上下。而俄羅斯的730近防炮系統就要8噸重。而且,海紅旗-10不需要在艦體上進行穿透安裝,也不需額外空間來儲存備用彈,加之其還有4聯裝、8聯裝,完全可以裝備近防炮都無法安裝的小型艦艇。因此,海紅旗-10可以說適合從小到快艇大到航母幾乎所有的海軍水面艦艇裝備。

在驅逐艦和護衛艦上,海紅旗-10佔用空間很小,可以見縫插針地佈置在任何地方,甚至安裝在艦橋頂部,所以更容易進行反導效能最高的前後佈置模式。必要時,海紅旗-10還能取代1座近防炮,既不影響反導火力的銜接,又能提高抗飽和攻擊的能力。

在設計定型前,海紅旗-10曾在053H型護衛艦518“長治”號上進行了較長時間的綜合測試,評價很高,不然也不會裝備到遼寧艦上,成為航母的護身利劍。

不過,海紅旗-10也有不足,反應時間約為10秒,看起來這個性能好像已經很不錯了,不過對於擔負末端反導重任的近程防空導彈來說,這個資料和世界最先進的標準還是些差距,如果能縮短到6-8秒就更出色了。不過,反應時間每縮短1秒都是需要大量的技術支撐來實現的。

毫無疑問,海紅旗-10現在是中國海軍最先進的近程點防禦防空導彈,在今後一段時期都將會是中國海軍水面艦艇的標準配置。

自動發射完全依靠其它系統的雷達,當感測器完成對目標的發現、識別、定位之後,將目標資訊傳送給控制系統,再由控制系統解算出射擊諸元,才由發射系統引導瞄準並發射。半自動發射則是由發射人員對目標進行識別和發射控制。這兩種發射方式各有優缺點,能夠相互補充。比如自動發射反應速度快,更適合應對多批次、多方向的飽和攻擊,但一旦某個環節出現問題,就需要作為備份的半自動發射方式來接替完成任務。

FL-3000N沒有採用垂直發射,因為垂直發射固然可以帶來360度全向攻擊能力,但垂直發射還需要轉彎才能達到最大速度,都需要時間。而近程防空導彈擔負的是近距離反導重任,目標導彈轉瞬就到,時間的緊迫性要比中程遠端防空導彈大得多,所以FL-3000N導彈採用了預先設置射向的發射箱,而且發射箱的俯仰角和方位角都能大範圍調整,這就能為FL-3000N爭取最寶貴的時間,這也是末端反導的實戰要求。

4、外形酷似美國拉姆導彈,但制導比拉姆先進得多

FL-3000N導彈彈長2米,直徑120毫米,射程為500到9000米,射高為1.5米到10米,最大速度3馬赫,最大機動超載20G,鐳射近炸引信。從這些資料看,和美國的拉姆近程防空導彈很相似,因此FL-3000N也被稱為“中國的拉姆”。實際上這兩種導彈只是設計原理相同,外形尺寸相近,在最關鍵的制導上,拉姆導彈採用半主動雷達制導,沒有跟蹤反艦導彈所發出的主動雷達信號的能力,也沒有紅外制導,這和FL-3000N的制導方式完全不同,或者更準確地說,拉姆導彈的制導技術還沒有FL-3000N導彈的先進。

圖5:美國的海拉姆防空導彈,制導技術還不如海紅旗-10先進

在2008年的珠海航展上,FL-3000N導彈首次公開亮相,立即就引起了各國的關注。其綜合性能的先進,也引起了解放軍的重視,因此基於FL-3000N導彈改進的紅旗-10及海紅旗-10防空導彈很快就進入了解放軍的裝備系列。

圖6:在展覽會上展出的FL-3000N導彈模型和系統模型

(三)為水面艦艇度身訂做

紅旗-10及海紅旗-10防空導彈實際上是FL-3000N導彈的改進型,性能上還有進一步的提升。

雖然紅旗-10是基本型,但由於FL-3000N從一開始就是以海軍艦艇的近程反導為主要功能,所以作為它的改進型,海軍型海紅旗-10也因為在海軍艦艇上應用廣泛而比基本型紅旗-10有名得多。

陸軍的野戰防空主要是針對飛機,而不是導彈,對飛機的近程防空,陸軍肩扛式的單兵防空導彈就能應付了,使用紅旗-10實在有些雞肋的味道,所以沒有多少好評也就不足為奇了。但在海軍艦艇上就不一樣了,掠海飛行的反艦導彈威脅太大,即便有了遠端、中程防空導彈,還是難免有漏網之魚,而1枚反艦導彈就足以讓軍艦遭到滅頂之災,所以軍艦必須還要有近程防空導彈來作為最後一道防線。

以前各國海軍主要是用密集陣或守門員這樣的近防炮系統來作為反導的最後防線,但畢竟近防炮射程比較近,精度也不夠高,更多的是憑藉高射速組成彈幕,用數量上的概率來保證命中。如今,以海紅旗-10為例,對於掠海飛行的亞音速反艦導彈,最大攔截距離能夠達到9公里,即便第一枚攔截不成功,還有時間在6公里左右進行第二次攔截,就是接連兩次攔截都不成功,再由近防炮在3公里以內進行攔截,就等於比單純依靠近防炮要多了兩次攔截機會,大大增強了近程反導能力。而海紅旗-10和近防炮的組合模式,更是構成了最有效的近程反導系統。對於超音速反艦導彈也有6公里的勘界距離,也足夠進行一次攔截。

圖7:24聯裝海紅旗-10防空導彈

海紅旗-10系統沒有探測雷達,所以要用艦艇上的雷達對目標進行搜索、跟蹤與識別,同時還要探測目標發出的電磁信號的波段。當確認需要攻擊後,將目標的距離、方位、高低角、目標電磁信號波段等資訊傳送到導彈的控制系統,然後計算出目標諸元,導彈隨即點火發射。

對於水面艦艇來說,海紅旗-10不帶雷達反而倒是優點,可以大大節約整個武器系統的空間和重量,這一點對於寸土寸金的軍艦來說尤其重要。每枚海紅旗-10導彈只有80千克,即便是24聯裝的海紅旗-10,整個發射系統的重量,也不過2噸上下。而俄羅斯的730近防炮系統就要8噸重。而且,海紅旗-10不需要在艦體上進行穿透安裝,也不需額外空間來儲存備用彈,加之其還有4聯裝、8聯裝,完全可以裝備近防炮都無法安裝的小型艦艇。因此,海紅旗-10可以說適合從小到快艇大到航母幾乎所有的海軍水面艦艇裝備。

在驅逐艦和護衛艦上,海紅旗-10佔用空間很小,可以見縫插針地佈置在任何地方,甚至安裝在艦橋頂部,所以更容易進行反導效能最高的前後佈置模式。必要時,海紅旗-10還能取代1座近防炮,既不影響反導火力的銜接,又能提高抗飽和攻擊的能力。

在設計定型前,海紅旗-10曾在053H型護衛艦518“長治”號上進行了較長時間的綜合測試,評價很高,不然也不會裝備到遼寧艦上,成為航母的護身利劍。

不過,海紅旗-10也有不足,反應時間約為10秒,看起來這個性能好像已經很不錯了,不過對於擔負末端反導重任的近程防空導彈來說,這個資料和世界最先進的標準還是些差距,如果能縮短到6-8秒就更出色了。不過,反應時間每縮短1秒都是需要大量的技術支撐來實現的。

毫無疑問,海紅旗-10現在是中國海軍最先進的近程點防禦防空導彈,在今後一段時期都將會是中國海軍水面艦艇的標準配置。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