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十幾人吃野生海鰻竟中毒,1.5公斤以上深海魚,最好別吃,有毒

眾所周知, 海鮮味道鮮美還營養價值高, 因此倍受人們的追捧。 儘管價格並不便宜, 但各大海鮮店仍舊生意興隆, 尤其是時令海鮮出來之際, 更是熱鬧非凡。

但是, 海鮮雖好, 也不能貪嘴, 隨便吃可能會中毒。 近日, 珠海就有十幾個人因為使用了野生海鰻導致中毒。

據悉, 這些食用了野生海鰻的人相繼出現了上吐下瀉, 被診斷為感染了雪卡毒素。

這種毒素普遍會在老虎斑、東星斑還有鰻魚等一些深海魚類體內積累, 且體積越大毒素越多, 而毒素濃度較高時, 食用有毒魚肉200克就能致死。

對此專家建議,

儘量選擇1.5公斤以下的深海魚, 同時吃魚的時候應將魚頭、內臟之類毒素含量比較高的部位去除掉。

據不完全統計, 有超過400多種魚類可能會積蓄雪卡病毒, 而且它的毒性非常強, 甚至比河豚毒素還要強100倍。

雪卡毒素

雪卡毒素主要分佈於魚的頭、內臟、生殖器官,

尤以內臟中含量為高, 不易被胃酸破壞, 高溫加熱或冷凍均不能破壞雪卡毒素的毒性。

有超過400多種魚類可能蓄積雪卡毒素, 海產市場和餐桌上常見可能含雪卡毒素的魚類有石斑魚、梭魚、黑鱸和真鯛等。 含雪卡毒素的魚類在我國主要分佈於廣東、南海諸島等地。

針對雪卡毒素, 目前尚無特效藥物, 急救措施為迅速清除已進入人體內的毒物, 如催吐、洗胃、導瀉等, 補充血容量, 糾正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失調等。

所以一旦發現中毒, 請立即送醫治療, 出現下述狀況, 就可能是中毒了:

● 在進食後2~10小時出現臨床症狀, 病程可持續2~3周, 可出現消化系統、神經系統和心血管系統症狀, 部分患者有特症性的溫度感覺倒錯表現。

● 一般輕度中毒可出現口腔麻木、噁心、嘔吐、腹痛、腹瀉(主要為水樣便)以及知覺麻痹或運動麻痹等症狀。

● 中毒嚴重者出現血壓下降, 肌肉痙攣漸至運動神經麻痹, 可因呼吸麻痹而死亡。 特徵性溫度感覺倒錯表現為手觸熱物有冷感, 放冷水中則有熱感或電擊樣感覺。

想要預防雪卡毒素, 一定要記住這幾點:

1.儘量避免在3~4月份(生殖期)進食珊瑚魚。 避免進食1.5kg以上深海珊瑚魚, 因為魚體越大, 毒素含量越高。

避免進食深海珊瑚魚的頭及內臟(如肝、腸及卵巢), 這些部位帶毒素較多。

2.外購珊瑚魚等深海魚類最好放養15天左右,

待毒素排除體外後再食用, 可減少中毒機會。

3.曾有過雪卡毒素中毒的人3-6個月內應避免食用海魚。

一定要慎食深海魚。 如果實在想吃跳魚的話, 最好買回家後先用清水養五六天, 等跳魚排出體內的毒素再說。

此外, 為安全起見, 一定不要吃魚的內臟。 雪卡毒素多積聚在魚類的肝臟、膽、卵等內臟,把內臟去掉是一個避免中毒的好方法。

並且,由於海魚一般體積較大,魚的體積越大,含毒量也會較高,一般來說,吃"小魚"普遍比吃"大魚"安全。

雪卡毒素多積聚在魚類的肝臟、膽、卵等內臟,把內臟去掉是一個避免中毒的好方法。

並且,由於海魚一般體積較大,魚的體積越大,含毒量也會較高,一般來說,吃"小魚"普遍比吃"大魚"安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