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廣漢大地響徹農村改革前進號角

●截至目前, 全市土地流轉總面積14.2萬畝, 流轉比例達42.4%。

●推動秸稈全域禁燒和綜合利用“兩個100%”, 建成秸稈收儲大棚5萬平米, 秸稈收集專合社17個, 年秸稈收儲加工能力超過5萬噸。

●檢驗檢測中心通過“雙認證”, 應免動物重大疫病免疫率達100%, 成功創建農產品品質安全監管示範縣。

●已創建“中國馳名商標”1個, 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2個, 獲得無公害農產品認證83個, 綠色食品認證5個, 有機產品認證11個。

致力改革增強農民幸福感和獲得感

入秋後, 廣漢三水鎮友誼村村民舒軍在閒暇之餘, 總會在自家的魚塘邊轉轉。 前不久,

趕上村裡打造4A級旅遊景區, 村委會背後的魚塘變成了美麗的人工湖, 加上湖面上的石拱橋和岸邊挺立的棕樹, 宛如海濱都市的休閒度假區。 於是, 舒軍也把自己的農家樂和承包的魚塘“翻新”了一遍, 不僅水產規模擴大了, 環境也更美了。 而改造的資金, 則是他用村上發放的農村集體資產股權證作為抵押, 向銀行借貸的。 “以前沒有這個本本, 最多只能貸一萬塊錢的小額貸款。 現在有了這個本本, 我在銀行貸了十萬塊錢, 全部用於魚塘的建設, 增加收益。 ”舒軍高興地說。

在友誼村, 每家每戶都有這麼一本股權證, 不僅可以用於貸款, 還可以參與到村上的分紅。 在農田水利設施產權制度改革中, 友誼村通過組建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

將村集體經營性資產1521萬元量化到3594名集體經濟組織成員, 村民持股的比例達到了70%以上。 村裡還通過“一清、二改、三統、四融”改革, 吸引了社會資金2億多元到村投資, 預計3年內村集體年收入將由原來的30萬元提高到200萬元以上。

“2014年秋, 我們打響了廣漢村級集體資產股份制改革的第一槍,

將魚塘與周邊河灘地、積水潭、淤積區等集體資產經過清產核資, 量化到各家各戶, 再引入兩家本地企業投資2億元整體打造易家河壩風景旅遊景區。 2015年, 友誼村引入了300畝的蝦蟹養殖和200畝鱸魚、翹殼魚、觀賞錦鯉的養殖, 並通過搞農旅互動, 讓集體‘蛋糕’做得越大, 使村民享受到更多的分紅。 ”友誼村黨支部書記鄒順明說:“目前, 友誼村農家樂數量達到17家, 易家河壩生態旅遊區解決全村600餘人就業, 人均增收1500元。 ”

廣漢市積極探索股份合作制改革, 率先在三水鎮友誼村試點, 探索股權抵押、繼承等權能拓展, 目前已成功申報為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國家級試點縣。 同時, 廣漢還通過基地建設、品牌創建、主體培育、產地保護、園區建設和農旅互動等方式,

不斷推進著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增強農民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廣漢市農業局局長胡智表示, “農村改革的重點在於深度挖掘我們集體資產一個發展的功能。 通過一系列改革, 促進廣漢市更多村按照三水友誼村的路子, 發展好村集體經濟, 從而帶動更多的老百姓增收致富。 ”

李元善是廣漢市和興鎮華嚴村村民, 自從將家裡的土地流轉出去後, 讓他切實享受到農村改革的紅利。 “以前自己種田不僅勞累, 收入也不高。 通過土地流轉, 我們可以得到二次分紅, 還可以抽出時間外出打工, 每人每年可以增收3000元到5000元錢收入。 ”李元善說。

作為全市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改革試點村,

華嚴村不僅成立了隆豐農機專業合作社和土地流轉專業合作社, 還引導農戶將零散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向合作社集中, 並建立了流轉土地農戶利益保障機制, 切實增加老百姓的收入。 華嚴村黨支部書記林興倫算了一筆賬:“每家每戶土地流轉給大戶後, 當年人均就增收905元, 而大戶也從中嘗到了規模化種植的甜頭。 ”

廣漢市積極探索經營權流轉改革, 引導鼓勵農戶將分散的經營權流轉給專業合作社、職業農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 截至目前, 全市土地流轉總面積達14.2萬畝, 流轉比例達42.4%。

不斷探索打造現代農業示範樣板

廣漢是國家級商品糧油生產基地, 全國新增1000億斤糧食生產能力建設重點縣, 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在農業不斷加快發展的過程中,廣漢市突出改革創新,除了探索經營權流轉改革和股份合作制改革,還著力探索農村金融體系改革,創新開展“財補貸”“糧易貸”等新型品種,實施銀政擔企四方聯手,由財政每年出資300萬元,提供3億元貸款擔保,目前已發放貸款1.04億元;出臺《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認定管理辦法》,“持證”農民可憑證貸款20-60萬元並享受政府50%貼息。

近年來,根據自然條件、社會經濟條件,廣漢市制定了“三路三帶四基地”的現代農業產業佈局。一是打造通道基地。依託成德大道、旌江大道、天府大道北沿線打造綠色農業功能區、現代糧食產業功能區和城市近郊休閒農業功能區。二是打造特色產業。以連山、松林水果產業為基礎,建設丘區農旅融合示範帶;以三水特色水產為基礎,建設休閒漁業文化示範帶;以興隆、南豐、金輪等種養產業為基礎,建設種養迴圈生態農業示範帶。三是打造優勢基地。升級糧食、油菜、蔬菜、水果四基地為四大產業園區,突出生產能力及配套服務提升,確保優質農產品供給。目前,建成高標準農田30萬畝,糧食基地已成為全省平原地區糧食生產示範樣板。

廣漢市實行全域禁燒秸稈,財政每年安排專項資金500萬元,推動秸稈全域禁燒和綜合利用“兩個100%”,建成了5萬平米的秸稈收儲大棚,17個秸稈收集專合社,年秸稈收儲加工能力超過5萬噸,形成了“機械撿拾、企業加工、市場運作、財政獎補”的秸稈綜合利用體系。同時,農藥化肥零增長。推廣生物和物理防控技術推廣面以減少農藥用量,擴大測土配方施肥面積以減少化肥用量。鼓勵規模種植戶大面積採用頻振殺蟲燈和性誘劑殺蟲等技術,實施綠色防控和專業化統防統治。全面推行規模種植戶產地環境保護承諾制,並在新平鎮開展了農膜和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試點。

廣漢市積極推進農產品品質可追溯體系建設,其檢驗檢測中心通過“雙認證”,應免動物重大疫病免疫率達100%,成功創建農產品品質安全監管示範縣。建成生豬集中屠宰場3家,杜絕病死豬肉、注水豬肉流入市場。今年,全市首家肉牛標準化集中屠宰場也將正式投入使用。

廣漢市還狠抓品牌建設,推動“廣漢產”向“廣漢特產”轉型。2016年,通過網路徵集、評選,成功徵集廣漢市農產品區域公共品牌“雒禾禾”。截至目前,廣漢市已創建“中國馳名商標”1個,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2個,獲得無公害農產品認證83個,綠色食品認證5個,有機產品認證11個。推動“單一農業”向“農旅融合”轉型。大力推動農業產業基地景區化、設施景觀化建設,發展各具特色的鄉村旅遊,促進一三產業融合發展。

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在農業不斷加快發展的過程中,廣漢市突出改革創新,除了探索經營權流轉改革和股份合作制改革,還著力探索農村金融體系改革,創新開展“財補貸”“糧易貸”等新型品種,實施銀政擔企四方聯手,由財政每年出資300萬元,提供3億元貸款擔保,目前已發放貸款1.04億元;出臺《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認定管理辦法》,“持證”農民可憑證貸款20-60萬元並享受政府50%貼息。

近年來,根據自然條件、社會經濟條件,廣漢市制定了“三路三帶四基地”的現代農業產業佈局。一是打造通道基地。依託成德大道、旌江大道、天府大道北沿線打造綠色農業功能區、現代糧食產業功能區和城市近郊休閒農業功能區。二是打造特色產業。以連山、松林水果產業為基礎,建設丘區農旅融合示範帶;以三水特色水產為基礎,建設休閒漁業文化示範帶;以興隆、南豐、金輪等種養產業為基礎,建設種養迴圈生態農業示範帶。三是打造優勢基地。升級糧食、油菜、蔬菜、水果四基地為四大產業園區,突出生產能力及配套服務提升,確保優質農產品供給。目前,建成高標準農田30萬畝,糧食基地已成為全省平原地區糧食生產示範樣板。

廣漢市實行全域禁燒秸稈,財政每年安排專項資金500萬元,推動秸稈全域禁燒和綜合利用“兩個100%”,建成了5萬平米的秸稈收儲大棚,17個秸稈收集專合社,年秸稈收儲加工能力超過5萬噸,形成了“機械撿拾、企業加工、市場運作、財政獎補”的秸稈綜合利用體系。同時,農藥化肥零增長。推廣生物和物理防控技術推廣面以減少農藥用量,擴大測土配方施肥面積以減少化肥用量。鼓勵規模種植戶大面積採用頻振殺蟲燈和性誘劑殺蟲等技術,實施綠色防控和專業化統防統治。全面推行規模種植戶產地環境保護承諾制,並在新平鎮開展了農膜和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試點。

廣漢市積極推進農產品品質可追溯體系建設,其檢驗檢測中心通過“雙認證”,應免動物重大疫病免疫率達100%,成功創建農產品品質安全監管示範縣。建成生豬集中屠宰場3家,杜絕病死豬肉、注水豬肉流入市場。今年,全市首家肉牛標準化集中屠宰場也將正式投入使用。

廣漢市還狠抓品牌建設,推動“廣漢產”向“廣漢特產”轉型。2016年,通過網路徵集、評選,成功徵集廣漢市農產品區域公共品牌“雒禾禾”。截至目前,廣漢市已創建“中國馳名商標”1個,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2個,獲得無公害農產品認證83個,綠色食品認證5個,有機產品認證11個。推動“單一農業”向“農旅融合”轉型。大力推動農業產業基地景區化、設施景觀化建設,發展各具特色的鄉村旅遊,促進一三產業融合發展。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