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孫志軍代表:文化領域“四梁八柱”性質的改革主體框架基本形成

人民網北京10月20日電今天上午10點,“加強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設”記者招待會在北京梅地亞中心召開。 中宣部副部長孫志軍介紹加強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設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孫志軍介紹,當前文化建設發展更加注重深化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突出制度創新。 文化領域“四梁八柱”性質的改革主體框架基本形成。 一是文化發展理念思路有重大創新。 習近平總書記鮮明提出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強調始終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堅持兩效統一,強調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切實承擔起新的文化使命,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強調要積極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講好中國故事,特別強調無論改什麼、怎麼改,導向不能改、陣地不能丟,充分體現了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規律的戰略思考和科學把握。

二是文化體制改革有重大突破。 先後出臺了兩效統一、媒體融合發展、高端智庫建設、文藝評獎改革、扶持戲曲和影視業發展等70餘個文件和有關政策,理順了內外宣體制、互聯網管理體制,積極推動建立國有文化資產管理體制,建立有文化特色的現代企業制度,組織開展了文化領域一系列重大改革試點,搭建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制度的“梁”和“柱”。

三是文化事業文化產業有重大成就。 以法律的形式明確政府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的責任和具體措施,形成了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的服務體系框架;以新發展理念引領文化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積極進展,文化產業增加值逐年增大,截至到2016年底,我國的文化產業增加值達到3.08萬億元,占GDP比重提升到4.14%;我國已經成為世界圖書出版第一、電視劇制播第一、電影銀幕數第一,電影市場世界領先,一批文化精品力作引起強烈反響。 可以說文化傳播、文化交流、文化貿易多頭並舉,中國品牌、中國聲音、中國形象得到越來越多的認可。

四是文化法治建設有重大成果。

不到5年時間裡,全國人大常委會先後審議通過了《網路安全法》《電影產業促進法》《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國歌法》以及《關於加強網路資訊保護的決定》等4部法律、1部決定。 出臺和修訂了一大批文化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可以說力度大、數量多、效果好。

孫志軍同志簡介

孫志軍,男,漢族,1957年生,山東萊州人,哲學碩士。 1975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75年在湖北建始縣五星知青點插隊。 1978年武漢大學哲學系學習。 歷任武漢大學校團委書記,共青團湖北省武漢市委書記,湖北省武漢市江漢區委副書記、區長,湖北省武漢市副市長,市委常委、組織部長,市委常委、秘書長,江蘇省南京市委常委、宣傳部長,江蘇省揚州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江蘇省委常委、宣傳部長。

2007年12月調任中共中央宣傳部副部長。 現任中共中央宣傳部副部長、中央文化體制改革和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 中共十九大代表。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