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王虎峰:實施健康中國戰略有了更高的定位和要求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於10月18日上午開幕,習近平代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報告。 報告指出,實施健康中國戰略。 中國人民大學醫改研究中心主任王虎峰教授在接受人民網採訪時表示,十九大報告做出的重大論斷和新時期的目標任務為醫改指明了前進方向。

十九大為醫改領域描繪了新的發展藍圖

王虎峰說,十九大報告開宗明義,提出了“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奮鬥目標,做出了我國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的戰略判斷,提出來要“勇於變革、勇於創新”,分析了“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提出了實現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並且提出了兩個階段的發展規劃:從2020到2035年,為第一個階段,這個階段有個任務就叫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為第二個階段,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提出“使人民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

王虎峰表示,以上這些重要的論斷同醫改密切相關。 預示著醫改將作為我們抓住戰略機遇、勇於變革、勇於創新的一個重要的戰略組成,也是化解主要矛盾的重要構成,同時還是兩個發展階段當中重要的指標性內容,因此也可以說十九大為醫改領域描繪了新的發展藍圖。

十九大報告豐富和完善了中國特色的民生體系

王虎峰說,從黨的十六大第一次提出來“民生”概念,再到黨的十八大逐步構建了以教育、就業和再就業、社會保障、收入分配和醫療為主要構成的民生體系,十九大報告對此進行了進一步的豐富和完善。 形成了“教育、就業和收入、社會保障、脫貧、健康中國建設”這樣一個具有更加豐富內涵的民生體系。 使得我們民生工程內容更加豐富。 包括醫改在內的健康中國建設已經成為了我國重要民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全面實施健康中國戰略有了更高的定位和要求

王虎峰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提出健康國家戰略的目標,把健康中國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把健康置於優先發展的位置,提出了“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

十九大報告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提出了“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誌。 ”的論斷,提出“實施健康中國戰略。 要完善國民健康政策,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週期健康服務。 ”這是一個重大的標誌,意味著健康中國戰略是我們國之大計,各行各業、社會各界,都應貫徹將健康融入所有的政策的方針,將健康同各領域、各方面的工作相結合。 健康中國戰略具有更加深刻的內涵和更加重要的戰略地位。

強調深化醫藥衛生體制進一步向制度化建設邁進

王虎峰表示,報告首先提出了“三個制度一個體系”:深化“全面建立中國特色基本醫療衛生制度、醫療保障制度”、“健全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和“優質高效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

這段話重點突出了全面建立,這與十八大以來強調推進試點形成一個顯著的進步,著眼于制度性建設和體系性改進。

王虎峰認為,十九大報告對醫改領域的表述有了新的邏輯和亮點。 首先,報告在明確制度建設後,專門提到加強基層醫療衛生體系建設和全科醫生隊伍建設。 然後依次提到了藥品保障、預防為主,食品安全,中西醫並重,社會辦醫和健康產業,最後又提出了生育政策和人口戰略以及人口老齡化的應對政策。 其內在的邏輯是更加重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醫療服務體系,特別是基層的建設放在了重中之重的位置;更加強調效率在醫療衛生體系前面加上了優質高效的限定詞;把食品安全放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讓人民吃得放心”成為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人口以及生育政策和老齡化的應對政策更加積極。

預示了人口政策將和其他社會經濟政策相關聯、和社會經濟發展相關聯、和產業發展相關聯。 (人民網記者王宇鵬整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