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本二、本三考研開“綠燈”?大學生與工作之間差的何止是學歷啊!

2017年考研初試成績陸續公佈, 此次報考人數首次破200萬。

根據中國高校傳媒聯盟的調查資料顯示, 來自300多所高校850人的被調查群體中, 76.71%的受訪者表示已參加過研究生考試或打算考研。

事實上, 自1999年高校擴招以來, 高校畢業生逐年增加。 由於獲得大學教育的人數增加, 本科學歷者越來越多, 其競爭力自然下降, 進而追求更高學歷。

尤其是一些二本、三本高校, 以考研為目的培養學生, 所謂“考研基地”。 近年來, “考研基地”這一概念, 在我國一些地方興起, 有一些地方本科院校, 從學生一進校就開始動員考研, 學校的教學管理還為考研學生“開綠燈”,

比如不上與考研無關的課程等。 很多三本院校之所以能夠在大專林立的環境中“欣欣向榮”, 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 能夠為學生獲得考研的資格, 很多學生也是抱著實現“考研夢”, 就能夠鹹魚翻身的心態。

但是走過了“獨木橋”, 再學三年就一定能夠有更好的出路嗎?就在百萬考驗大軍“帶夢”上戰場的時候, 卻爆出一條條驚人新聞。 有統計機構得出《研究生就業率連續低於本科生》, 《碩士改本科, 女碩士修改簡歷的心酸和無奈》......

從2009年起, 研究生就業每況愈下, 就業情況已不如本科生。

但是我國考研報名人數一直居高不下, 近年來一直呈現持續走高的態勢。 據瞭解, 2010年考研的報名人數40萬, 2011年達到151.2萬, 2012年則有165.6萬。 雖然研究生就業是否不如本科生, 還只是一組資料調查的結果, 並沒有定論, 但毋庸置疑的是, 我國研究生教育品質隨著研究生規模的持續擴大, 已呈下滑趨勢, 在這種情況下, 研究生報名人數仍然持續走高, 實在一個引人深思的問題。

忽視人才素質、能力培養是對市場競爭力長線失守。

從不少成功的企業家出身來看, 企業發展的引航人不乏學歷低、學識高的, 通過學歷將其拒之門外顯然是企業發展的損失, 更是人才資源的流失;對高校來說, 學歷導向的人才輸出是跑偏的。 高校大可不必受制於用人導向而過分擔心學生出路, 著眼於考研率、就業率資料上的光鮮是反映了自身教學水準的不自信, 甚至會造成人才挖掘、學術探索等方面的斷層;作為畢業生, 為謀出路的考研是功利的。 很多考生沒有想清楚為什麼考研, 缺乏未來整體規劃。 考研的動力多來自於家庭期待、同輩影響還有社會壓力, 以至於考研結束後為投入與收益不成正比而懊悔——這種“賠了功夫又折時間”的選擇才更加傷不起。

其實, 考研絕非唯一的“就業出口”, 技能教育一樣精彩, 不可或缺。 應試教育的教育理念培養出一大批“高分低能”的畢業生, 在學校所學的知識到社會上根本無用武之地。 紛紛選擇進入職業技校“回爐重造”, 學習最實際的就業技術, 成為社會緊缺, 用人單位紛紛爭搶的人才。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