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故事>正文

考古專家尋幽探古百望山|皮克斯托力

皮克斯托力 |

我們新開的圖片故事欄目, 歡迎每個人來稿, 包含一張或一組你自己拍攝或擁有版權的照片、一篇與這些照片有關的故事;

投稿至 istory2016@163.com ,主題注明圖片故事。

一經錄用, 稿費正常結算, 頭條600元, 二條500元。

百望山內四方碑亭

尋幽探古百望山

文 | 趙芬明

初夏的氣溫還不是很猛烈, 早晚涼爽, 正是出行的好時候。

百望山, 北京西郊一處名氣不大的公園。 您可能要問我, 北京的風景名勝多如牛毛, 為啥要到那裡去?沒別的, 只因百望山是一座森林公園, 據說還有古老的東西。

既然是森林嘛, 裡面的樹木肯定不少, 這樣一來呢, 空氣就新鮮啦。 遠離霧霾, 呼吸著新鮮的空氣對咱們的肺有好處, 身體自然就強壯了。 再說了, 凡是沒去過的地方都有一種新奇感, 不但能長見識, 說不定還能探出一些別人感悟不出來的東西呢!

毛澤東的書法"綠化祖國"

早晨趁著涼快, 坐上公車一路朝西北的方向而去。

估摸著也就是五、六站的樣子吧, 大概用了半小時的時間, 百望山就到了。

百望山坐東朝西, 大門位於東側, 一條公路從山腳下穿過。

來到售票處一問, 門票才6塊錢。 哎呦!乖乖, 這也太便宜了吧?外省的景點動輒上百塊,

山西的【皇城相府】門票120塊大洋;承德【避暑山莊】門票140元;【鳳凰古城】門票148元;【九寨溝】的門票高達220元;【布達拉宮】低點也要200塊;最貴的門票之一, 【黃山公園】230元。 哎呀, 這可不是一般吃瓜群眾消費得起的哦。

相比之下北京大故宮門票才60元。 有人說:"北京啥都貴, 就是景點的門票便宜, 有的地方還免費。 "是的, 您又說對了。

古木化石

進了大門, 兩旁的林蔭道盡頭是一座兩層白色四方亭, 亭子裡佇立著一通漢白玉石碑, 走近一看, 上面寫著:"綠化祖國"幾個金色大字。 落款乃是毛澤東主席, 于1956年書寫。

毛主席的書法別具一格, 和歷代書法大家截然不同, 自成一體, 有人稱之為"毛體"。

他老人家的書法, 時而大氣磅礴, 時而婉轉低徊, 時而剛勁有骨, 時而委婉若絲。 好似白練當空, 又似飛龍在天。 人常說字如其人呀, 很有道理, 由此書法能看出毛主席是一個心胸開闊, 不拘小節, 而又心細如發的人。 正是具有這種無人能及的胸襟和氣魄, 才能使他"氣吞萬里如虎"橫掃千軍如卷席。 才使我們國家從無到有,

從小到大, 從積貧積弱的國家, 躋身于世界強國之列。

陳毅的書法

林蔭道兩側的園子裡, 佇立著好些木頭化石, 奇形怪狀的, 估計也得有幾億年的歷史了吧!

站在此處西望, 遠處是綿延不絕蒼翠的茫茫群山。

沿著山路左拐, 前面出現一片碑林。 粗粗算來也有好幾百塊吧!中國傳統書法的"真、草、隸、篆"幾乎全了。 這裡有陳毅元帥的行書"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潔,待到雪化時。"也有劉少奇主席的行書"學好本領,建設祖國。"還有魯迅先生的行書"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這些書法別具一格,各有千秋,記載了一個時代的烙印。

過了碑林,沿山路盤旋而上,翻過山梁。谷底下有一片隱沒在萬樹叢中的空地,上面用木板鋪成小廣場,四周的圍欄之內放置好多木椅子,供遊客休息。幾個小孩子開心的在廣場上跑來跑去,家長們三三兩兩的坐在長椅上聊天。

路口指示牌上寫著"法國教堂",按著牌子上指示的方向,過了廣場,順山路左拐,轉過山彎,前面豁然開朗。左邊溝穀口豎立著一處破敗的建築。

這座建築從地基到頂子全部用碎石壘砌。中間一個大廳,是用石頭券起來的,後面有一個拱形的小窗子。大廳兩側分別有兩個小房間,也是用石頭券頂,後面有小拱門。

劉少奇書法

這座建築造型奇特,看起來不像咱們本土的建築,貌似歐洲的風格更多一些。

這座建築前半部已經被毀,僅留下後半截殘牆。

穿過旁邊的小門,房子後面是一道緩坡,可以直接上山。

剛往前走了幾步,腳下忽然被絆了一下,低頭一看,原來是石碑。

這通漢白玉的石碑橫躺在亂草叢中,上面刻著一些看不懂的洋文,只是1877這幾個阿拉伯數字倒是認得,估計是此建築修建的年代。除此之外,下面還有幾行模糊不清的漢字。從斷斷續續的文字當中分析,好似為一個神父撰寫的紀念碑。落款年代為西元1945年。這個時候正是國民政府當政,還沒解放呢!粗算起來,距離現在也有一百多年了。也算是一座古建築了吧。

難道這就是指示牌上面寫的"法國教堂"嗎?看起來不像哦,規模這麼小,做祈禱也容不下幾個人啊。

還是往前走,再看看前面的風景。

魯迅先生書法

右拐轉過山彎,登上山頂,一座建築赫然呈現在眼前。這個院挺大,裡面好幾棟小樓,全用青磚砌成,是水泥的結構。

走近看時,牆上斑斑駁駁,裡面露出古老的城磚,這些青磚和圓明園、頤和園裡面的古磚是一模一樣,有的還有款記(款記是當年為皇家燒造時留下的窯口印記)。難道這些東西是從那邊拆過來的?本以為這就是那座"法國教堂",但心裡還是犯嘀咕,轉了一圈也沒見著教堂的標緻。此時迎面碰上一位大叔,上前打聽,才知道這座小樓正是那座"法國教堂",只不過後來改成療養院了。

凡是教堂,必定是天主教或者基督教,尖頂的教堂之上必定要有十字架,而這座建築啥標準也沒有。可能是後來給改建的時候,無心當中把外國侵入的標緻給抹掉了。

掩映在樹叢當中的小廣場

1877年時,正是法國和英國火燒圓明園之後不久,外國列強正是如日中天的時候,他們在中國修建幾座教堂那也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由此想起電影【小兵張嘎】日本胖翻譯說的一句話:"老子在城裡吃館子都不給錢,吃你幾個爛西瓜算什麼?"那意思再明顯不過了,圓明園都被老子給搶了、燒了,在這裡修建一座教堂算什麼?

過了"法國教堂",沿著山脊朝前走。山脊上地勢很高,四周的景色盡收眼底。

又往前走,不多時來在前面的山頂,山頂有一座涼亭,好幾個遊客在這裡休憩。

此時已是正午時分,氣溫逐漸升高。站在亭子裡,向東望去,東面的山頂之上有一處高大古塔,高塔前面是一片古建築群。這片建築西邊的山坡上是一道窄窄的登天梯。從遠處看,登天梯上幾個遊客好似螞蟻般大小,正在朝山頂的方向緩緩蠕動。

從指示牌上來看,那個方向是"佘太君廟"的位置。

涼亭左邊是一條大路,地下用石板鋪砌,寬闊而敞亮;右邊是一條荒蕪的小路,掩映在灌木叢中。是走小路還是走大路?最後我還是決定走小路,雖說小路崎嶇難行,卻別有一番驚險和奇趣,說不定還有新發現呢。

修建法國教堂的古磚

鑽進樹木掩映的小路,前面灌木叢生,右邊就是萬丈深淵,一不小心跌下去,那肯定是粉身碎骨了。況且窄窄的小路上空無一人,顯得越來越陰森恐怖。

正疑惑著,迎面走過來一個中年女子,看樣子也是一個不走尋常路的人。我二人側著身子讓過去,更堅定了我前行的決心。

既然她能過來,前面肯定是相通的,不至於走進斷頭路。

剛往前走幾步,突然從草叢中傳來一陣劈裡啪啦的聲音,驚得我停住腳步,一隻野雞"蹭"的竄出了,撲啦啦朝山下飛去。

約麼走了半個小時,我終於鑽出了這佈滿荊棘條崎嶇難行的小路。

遠處山頂的"佘太君廟"已經是遙遙在望了。

下到穀底,仰頭看山頂。此時走了半日,也有些乏了,本應歇息一下。可此地並無樹蔭遮擋,還是咬咬牙登上山頂再說。

沿著長長的,陡峭的登天梯一步步往上爬。還未到山頂雙腿已軟,好似麵條一般,臉上也是汗如雨下。

有款記的古磚

來到山頂,果然是另一番風景。此處地勢開闊,四周景物盡收眼底。東部偌大的北京城,歷歷在目。東南方的圓明園和頤和園萬壽山也依稀可見。

山頂上遊客如織,三三兩兩的坐在地上休息。我也拿出準備好的水和食物,填填肚子,貯備一些能量。

山頂北部是一個高聳入雲的磚塔,南邊是一處院落,也就是"佘太君廟"。

傳說這個"佘太君廟",是為宋朝楊家將佘老太君修建的。當年她六兒子,楊六郎在山腳之下和遼國人開兵見仗,老太君就在此地給六郎觀敵瞭陣。

站在此地,看山腳下的人,好似螻蟻一般大小,大聲呼喊也不可能傳到。那麼佘太君是怎麼指揮戰鬥的呢?

別急,咱老祖宗有智慧。那個時候一般用旗語和鼓炮聲傳遞資訊。後來旗語被日本人學去了,一直到侵略中國的時候,他們還在使用。在日本軍隊當中,專門有"旗語兵",他負責傳遞指揮官的作戰意圖。有經驗的八路軍,都要想辦法幹掉日本軍的旗語兵,這樣就等於打掉了他們的指揮系統。

山頂上的佘太君廟不大,由北邊的三間正殿和東西兩側三間配殿組成。小院子東西兩側各有一株參天古槐樹,前面還有一座"夾杆石"。這夾杆石是用來包夾牌樓木柱子,木柱子深入到地下,才能萬年不倒。

百望山頂鳥瞰北京城

當年宋朝北邊是大遼帝國,由契丹人組成。金庸老先生所作【天龍八部】中的丐幫幫主喬峰,也就是後來的蕭峰,就是契丹人。

大遼帝國主要由耶律家族和蕭氏家族組成並把持國家的政權,自從唐代就開始興起,隨著勢力逐漸強大,併吞了北方的"燕雲十六州,"其中就包括幽州(現在的北京)。

著名的"蕭太后",也就是蕭燕燕,據說出生在平谷,那裡有"太後院,"她曾經開創了大遼國的中興時代。楊家將雖然忠勇,無奈奸臣當道,朝廷腐敗透頂。契丹人的鐵馬長刀所向披靡,高粱河一戰慘敗,大宋朝損兵折將。

大遼國一路南侵,【壇淵之盟】逼得大宋朝割地賠款,又開放貿易,由此說來蕭燕燕比她的丈夫,當今皇上遼景宗耶律賢不知厲害多少倍!

佘太君廟裡掛著各種紅布幔帳,花花綠綠的好似集市一般熱鬧。中間供奉著現代人塑造的山寨版神像,粗糙的工藝,呆滯的表情,全然沒有楊家將的風采。

沿著佘太君廟南坡下行,這是一條山脊,比來時的登天梯平緩了許多。下得山梁,轉進一條山谷,指示牌上寫道"黑山扈抗日紀念園"。

前方陡然而起的石崖之上,刻著這場戰鬥的前後經過。文字顯示:1937年七七盧溝橋事變之後,9月8日,平西抗日武裝在附近的黑山扈擊潰日軍炮兵中隊,擊落敵機一架。

園子右邊有一組青銅雕塑群,展現了當時的戰鬥場景。

出了園子往南走,前面穀口聳立著一處石頭寨門。這門用大石塊砌成兩個拱門,橫亙在山谷中央。旁邊的牌子上標示此門名叫【天摩拱門】。

這門是按照馬車的寬度設計的,兩側直立,門頂券成半圓形。這石頭牆高大而厚重。

原來這門和法國教堂是一組建築,此處是進入山頂法國教堂的必經之路,地勢險要,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氣勢。

由此我不由的思忖,既然是教堂,乃是教化民眾,普度眾生,應是開放式的場所,可為何要搞得如此嚴密,和軍事要塞一般?除非這教堂打著傳教的旗號,幹著見不得人的勾當。

當年義和團滅洋,不就是因為某些洋鬼子的教堂"掛羊頭,賣狗肉",殘害教友,才引起眾怒。

走進摩天門,寬闊的山谷內用石板鋪砌。轉過一個山彎,前面開闊了許多,一排房屋赫然呈現在眼前。

佘太君廟

房子頂蓋已經被拆毀,顯得破敗不堪。從房屋的形制來看也有些年頭了。四角包磚的石牆,殘破的門窗,內牆裡面的壁龕之上還有煙熏的痕跡,這是當年放置油燈的位置。由此看來這排房子應該是進入法國教堂中間休憩的場所,功能類似現在的檢查站。

房子挨著石板路,旁邊是同時期修建的排水溝,和道路相向而行,盤旋而上,一直通到山頂的"法國教堂"。

從摩天門開始算起,到達山頂的法國教堂至少也有3公里的路程。這裡的設施完備,環境幽靜而隱秘,令人瞠目。

長長的排水渠

別忘了,這可是在中國的地盤上。可是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國家腐敗,政府軟弱無能,只能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任人宰割了。

1860年8月,法國,英國兩個強盜國家,劫掠了萬園之園的【圓明園】之後,又放火焚燒,這顆東方明珠由此不復存在。

兩個禽獸國家在此次劫掠當中發了大財,由此嘗到了甜頭。時隔不久,他們又糾集了另外六個國家,號稱八國聯軍,再次攻入北京,大肆劫掠殺戮,包括西郊之內的頤和園、圓明園等處再一次遭到毀滅性的破壞。

通過這次劫掠,日本人也發了橫財。由弱小的島國一躍成為亞洲強國。在此後的數年裡,對中國發動了幾次戰爭,無一不以全勝而告終。

百望山的法國教堂遺留著這些恥辱的痕跡,雖經過歷史的塵埃,卻未曾掩埋,仍能從中感受到那段恥辱的記憶。

當我站在大門前,回首百望山,看群山蒼茫無際,感慨萬千。想不到這裡還隱藏著如此眾多的,鮮為人知的歷史。

看來,不虛此行!

責編:糖糖

本文版權歸屬有故事的人,轉載請與後臺聯繫

閱讀更多故事,請關注有故事的人,ID:ifengstory

更多好故事

長按或掃描二維碼識別關注

人人都有故事

有 | 故 | 事 | 的 | 人

投稿郵箱:istory2016@163.com

合作郵箱:story@ifeng.com

主編:嚴彬(微信 larfure)

這裡有陳毅元帥的行書"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潔,待到雪化時。"也有劉少奇主席的行書"學好本領,建設祖國。"還有魯迅先生的行書"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這些書法別具一格,各有千秋,記載了一個時代的烙印。

過了碑林,沿山路盤旋而上,翻過山梁。谷底下有一片隱沒在萬樹叢中的空地,上面用木板鋪成小廣場,四周的圍欄之內放置好多木椅子,供遊客休息。幾個小孩子開心的在廣場上跑來跑去,家長們三三兩兩的坐在長椅上聊天。

路口指示牌上寫著"法國教堂",按著牌子上指示的方向,過了廣場,順山路左拐,轉過山彎,前面豁然開朗。左邊溝穀口豎立著一處破敗的建築。

這座建築從地基到頂子全部用碎石壘砌。中間一個大廳,是用石頭券起來的,後面有一個拱形的小窗子。大廳兩側分別有兩個小房間,也是用石頭券頂,後面有小拱門。

劉少奇書法

這座建築造型奇特,看起來不像咱們本土的建築,貌似歐洲的風格更多一些。

這座建築前半部已經被毀,僅留下後半截殘牆。

穿過旁邊的小門,房子後面是一道緩坡,可以直接上山。

剛往前走了幾步,腳下忽然被絆了一下,低頭一看,原來是石碑。

這通漢白玉的石碑橫躺在亂草叢中,上面刻著一些看不懂的洋文,只是1877這幾個阿拉伯數字倒是認得,估計是此建築修建的年代。除此之外,下面還有幾行模糊不清的漢字。從斷斷續續的文字當中分析,好似為一個神父撰寫的紀念碑。落款年代為西元1945年。這個時候正是國民政府當政,還沒解放呢!粗算起來,距離現在也有一百多年了。也算是一座古建築了吧。

難道這就是指示牌上面寫的"法國教堂"嗎?看起來不像哦,規模這麼小,做祈禱也容不下幾個人啊。

還是往前走,再看看前面的風景。

魯迅先生書法

右拐轉過山彎,登上山頂,一座建築赫然呈現在眼前。這個院挺大,裡面好幾棟小樓,全用青磚砌成,是水泥的結構。

走近看時,牆上斑斑駁駁,裡面露出古老的城磚,這些青磚和圓明園、頤和園裡面的古磚是一模一樣,有的還有款記(款記是當年為皇家燒造時留下的窯口印記)。難道這些東西是從那邊拆過來的?本以為這就是那座"法國教堂",但心裡還是犯嘀咕,轉了一圈也沒見著教堂的標緻。此時迎面碰上一位大叔,上前打聽,才知道這座小樓正是那座"法國教堂",只不過後來改成療養院了。

凡是教堂,必定是天主教或者基督教,尖頂的教堂之上必定要有十字架,而這座建築啥標準也沒有。可能是後來給改建的時候,無心當中把外國侵入的標緻給抹掉了。

掩映在樹叢當中的小廣場

1877年時,正是法國和英國火燒圓明園之後不久,外國列強正是如日中天的時候,他們在中國修建幾座教堂那也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由此想起電影【小兵張嘎】日本胖翻譯說的一句話:"老子在城裡吃館子都不給錢,吃你幾個爛西瓜算什麼?"那意思再明顯不過了,圓明園都被老子給搶了、燒了,在這裡修建一座教堂算什麼?

過了"法國教堂",沿著山脊朝前走。山脊上地勢很高,四周的景色盡收眼底。

又往前走,不多時來在前面的山頂,山頂有一座涼亭,好幾個遊客在這裡休憩。

此時已是正午時分,氣溫逐漸升高。站在亭子裡,向東望去,東面的山頂之上有一處高大古塔,高塔前面是一片古建築群。這片建築西邊的山坡上是一道窄窄的登天梯。從遠處看,登天梯上幾個遊客好似螞蟻般大小,正在朝山頂的方向緩緩蠕動。

從指示牌上來看,那個方向是"佘太君廟"的位置。

涼亭左邊是一條大路,地下用石板鋪砌,寬闊而敞亮;右邊是一條荒蕪的小路,掩映在灌木叢中。是走小路還是走大路?最後我還是決定走小路,雖說小路崎嶇難行,卻別有一番驚險和奇趣,說不定還有新發現呢。

修建法國教堂的古磚

鑽進樹木掩映的小路,前面灌木叢生,右邊就是萬丈深淵,一不小心跌下去,那肯定是粉身碎骨了。況且窄窄的小路上空無一人,顯得越來越陰森恐怖。

正疑惑著,迎面走過來一個中年女子,看樣子也是一個不走尋常路的人。我二人側著身子讓過去,更堅定了我前行的決心。

既然她能過來,前面肯定是相通的,不至於走進斷頭路。

剛往前走幾步,突然從草叢中傳來一陣劈裡啪啦的聲音,驚得我停住腳步,一隻野雞"蹭"的竄出了,撲啦啦朝山下飛去。

約麼走了半個小時,我終於鑽出了這佈滿荊棘條崎嶇難行的小路。

遠處山頂的"佘太君廟"已經是遙遙在望了。

下到穀底,仰頭看山頂。此時走了半日,也有些乏了,本應歇息一下。可此地並無樹蔭遮擋,還是咬咬牙登上山頂再說。

沿著長長的,陡峭的登天梯一步步往上爬。還未到山頂雙腿已軟,好似麵條一般,臉上也是汗如雨下。

有款記的古磚

來到山頂,果然是另一番風景。此處地勢開闊,四周景物盡收眼底。東部偌大的北京城,歷歷在目。東南方的圓明園和頤和園萬壽山也依稀可見。

山頂上遊客如織,三三兩兩的坐在地上休息。我也拿出準備好的水和食物,填填肚子,貯備一些能量。

山頂北部是一個高聳入雲的磚塔,南邊是一處院落,也就是"佘太君廟"。

傳說這個"佘太君廟",是為宋朝楊家將佘老太君修建的。當年她六兒子,楊六郎在山腳之下和遼國人開兵見仗,老太君就在此地給六郎觀敵瞭陣。

站在此地,看山腳下的人,好似螻蟻一般大小,大聲呼喊也不可能傳到。那麼佘太君是怎麼指揮戰鬥的呢?

別急,咱老祖宗有智慧。那個時候一般用旗語和鼓炮聲傳遞資訊。後來旗語被日本人學去了,一直到侵略中國的時候,他們還在使用。在日本軍隊當中,專門有"旗語兵",他負責傳遞指揮官的作戰意圖。有經驗的八路軍,都要想辦法幹掉日本軍的旗語兵,這樣就等於打掉了他們的指揮系統。

山頂上的佘太君廟不大,由北邊的三間正殿和東西兩側三間配殿組成。小院子東西兩側各有一株參天古槐樹,前面還有一座"夾杆石"。這夾杆石是用來包夾牌樓木柱子,木柱子深入到地下,才能萬年不倒。

百望山頂鳥瞰北京城

當年宋朝北邊是大遼帝國,由契丹人組成。金庸老先生所作【天龍八部】中的丐幫幫主喬峰,也就是後來的蕭峰,就是契丹人。

大遼帝國主要由耶律家族和蕭氏家族組成並把持國家的政權,自從唐代就開始興起,隨著勢力逐漸強大,併吞了北方的"燕雲十六州,"其中就包括幽州(現在的北京)。

著名的"蕭太后",也就是蕭燕燕,據說出生在平谷,那裡有"太後院,"她曾經開創了大遼國的中興時代。楊家將雖然忠勇,無奈奸臣當道,朝廷腐敗透頂。契丹人的鐵馬長刀所向披靡,高粱河一戰慘敗,大宋朝損兵折將。

大遼國一路南侵,【壇淵之盟】逼得大宋朝割地賠款,又開放貿易,由此說來蕭燕燕比她的丈夫,當今皇上遼景宗耶律賢不知厲害多少倍!

佘太君廟裡掛著各種紅布幔帳,花花綠綠的好似集市一般熱鬧。中間供奉著現代人塑造的山寨版神像,粗糙的工藝,呆滯的表情,全然沒有楊家將的風采。

沿著佘太君廟南坡下行,這是一條山脊,比來時的登天梯平緩了許多。下得山梁,轉進一條山谷,指示牌上寫道"黑山扈抗日紀念園"。

前方陡然而起的石崖之上,刻著這場戰鬥的前後經過。文字顯示:1937年七七盧溝橋事變之後,9月8日,平西抗日武裝在附近的黑山扈擊潰日軍炮兵中隊,擊落敵機一架。

園子右邊有一組青銅雕塑群,展現了當時的戰鬥場景。

出了園子往南走,前面穀口聳立著一處石頭寨門。這門用大石塊砌成兩個拱門,橫亙在山谷中央。旁邊的牌子上標示此門名叫【天摩拱門】。

這門是按照馬車的寬度設計的,兩側直立,門頂券成半圓形。這石頭牆高大而厚重。

原來這門和法國教堂是一組建築,此處是進入山頂法國教堂的必經之路,地勢險要,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氣勢。

由此我不由的思忖,既然是教堂,乃是教化民眾,普度眾生,應是開放式的場所,可為何要搞得如此嚴密,和軍事要塞一般?除非這教堂打著傳教的旗號,幹著見不得人的勾當。

當年義和團滅洋,不就是因為某些洋鬼子的教堂"掛羊頭,賣狗肉",殘害教友,才引起眾怒。

走進摩天門,寬闊的山谷內用石板鋪砌。轉過一個山彎,前面開闊了許多,一排房屋赫然呈現在眼前。

佘太君廟

房子頂蓋已經被拆毀,顯得破敗不堪。從房屋的形制來看也有些年頭了。四角包磚的石牆,殘破的門窗,內牆裡面的壁龕之上還有煙熏的痕跡,這是當年放置油燈的位置。由此看來這排房子應該是進入法國教堂中間休憩的場所,功能類似現在的檢查站。

房子挨著石板路,旁邊是同時期修建的排水溝,和道路相向而行,盤旋而上,一直通到山頂的"法國教堂"。

從摩天門開始算起,到達山頂的法國教堂至少也有3公里的路程。這裡的設施完備,環境幽靜而隱秘,令人瞠目。

長長的排水渠

別忘了,這可是在中國的地盤上。可是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國家腐敗,政府軟弱無能,只能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任人宰割了。

1860年8月,法國,英國兩個強盜國家,劫掠了萬園之園的【圓明園】之後,又放火焚燒,這顆東方明珠由此不復存在。

兩個禽獸國家在此次劫掠當中發了大財,由此嘗到了甜頭。時隔不久,他們又糾集了另外六個國家,號稱八國聯軍,再次攻入北京,大肆劫掠殺戮,包括西郊之內的頤和園、圓明園等處再一次遭到毀滅性的破壞。

通過這次劫掠,日本人也發了橫財。由弱小的島國一躍成為亞洲強國。在此後的數年裡,對中國發動了幾次戰爭,無一不以全勝而告終。

百望山的法國教堂遺留著這些恥辱的痕跡,雖經過歷史的塵埃,卻未曾掩埋,仍能從中感受到那段恥辱的記憶。

當我站在大門前,回首百望山,看群山蒼茫無際,感慨萬千。想不到這裡還隱藏著如此眾多的,鮮為人知的歷史。

看來,不虛此行!

責編:糖糖

本文版權歸屬有故事的人,轉載請與後臺聯繫

閱讀更多故事,請關注有故事的人,ID:ifengstory

更多好故事

長按或掃描二維碼識別關注

人人都有故事

有 | 故 | 事 | 的 | 人

投稿郵箱:istory2016@163.com

合作郵箱:story@ifeng.com

主編:嚴彬(微信 larfure)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