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大哥 您這蜜蠟再帶就該出沫兒了

本頭條號所用的圖片以及文字均授權公眾號 # 文月閣文玩# (歡迎關注, 文玩講解)故事是這樣的, 今天去參加活動, 席間與友人閒談。 忽然, 一個光頭大哥毫不客氣的坐在我身邊, 對我說:“聽說, 你懂蜜蠟, 給我看看我的這塊原石。 ”我還沒反應過來, 桌上已經多了一個大號拉杆箱, 旁邊的小弟開始一層層的拆包裝, 足足拆了十餘分鐘, 終於露出了真面目。 沒錯, 就是下圖這個貨。

大哥十分困惑, 問我:“都說蜜蠟這玩意兒, 搓搓能有香味兒, 我手都快掉皮了, 不甘心, 讓兄弟們也跟著搓, 怎麼一點味都沒有呢?”我探頭看了一眼, 坦誠的和大哥說道:“您別搓了, 沒有味道不要緊, 您再搓就該出沫兒了。 ”

當然, 這只是個玩笑, 不過近幾年, 參加的鑒定活動中, 粗製濫造的假蜜蠟真是見了不少, 今天我們不做文字上的介紹了, 我就用圖片來給您盤點一下。

市場上最常見的是塑膠合成的蜜蠟,

主要原料就是塑膠。 近些年工藝發展爐火純青, 做的越來越像, 如果僅是遠觀, 還真是有些打眼。 塑膠可以做成各種各樣的形狀, 千變萬化, 流淌紋也做的越來越細膩, 但練就火眼金睛之時, 再細也難逃法眼。 下面就是幾種最常見的塑膠仿蜜蠟。

上圖算是做的比較粗糙的一種了, 流淌紋幾乎呈平行狀態, 很假。

這種蜜蠟, 如果去過藏地的朋友或是留意過藏族朋友擺的路邊攤的, 很有可能就見過。 他們說這個是蜜蠟, 但其實也是塑膠的。 珠體表皮上面的小坑, 其實是汽包爆裂以後留下的痕跡。

這種合成的技術就相對進步了一些, 流淌紋不那麼突兀, 有一點雲絮的感覺, 但與真品蜜蠟相比, 也是有很大差別。

這種假蜜蠟製作的確實很不錯了, 流淌紋各不相同, 有蜜有白花, 有緊密的區域也有通透的地方, 但可惜還是不自然。

這種蜜蠟,有人說是老二代蜜蠟,但其實和二代蜜蠟並不相關,是徹頭徹尾的塑膠製品。表面經過加溫處理,使得顏色趨於自然,通常強光下看不見紋理,或者有平行紋理,有的甚至能做出大片的開片,但是依然很假。

上面這三件就是大名鼎鼎的貴族蜜蠟或是雪山蜜蠟,沒准還有其他的名字,但材質都是一樣的,全部為塑膠。這種算是推陳出新的產品設計,推翻了蜜蠟常見的黃紅色系,加了許多色彩元素,但目前已經被普遍認知,地攤兒上偶然還是可以看到,但價格基本上幾十塊錢了。

上圖的這兩件,上榜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大膽的設計和精細的工藝。第一件的產品介紹寫的是“清康熙 蜜蠟煙斗”,眾所周知,蜜蠟不抗高溫,在攝氏200度以下就會變軟。居然可以用來做煙斗嗎?拜託憑空臆造的時候有一點嘗試。第二件的產品介紹寫的是“清 蜜蠟印章”,我特意問過雕刻的朋友,琥珀性脆,難雕,尤以刻刀雕琢細節文字最難。因此,在工藝難度追求上,第二件作品的創作精神確實可圈可點,只可惜流淌紋死板,一眼假。

如果您想瞭解更多關於文玩知識

可添加公眾號

文月閣文玩

歡迎關注文月閣文玩,現在正進行免費結緣活動

這種蜜蠟,有人說是老二代蜜蠟,但其實和二代蜜蠟並不相關,是徹頭徹尾的塑膠製品。表面經過加溫處理,使得顏色趨於自然,通常強光下看不見紋理,或者有平行紋理,有的甚至能做出大片的開片,但是依然很假。

上面這三件就是大名鼎鼎的貴族蜜蠟或是雪山蜜蠟,沒准還有其他的名字,但材質都是一樣的,全部為塑膠。這種算是推陳出新的產品設計,推翻了蜜蠟常見的黃紅色系,加了許多色彩元素,但目前已經被普遍認知,地攤兒上偶然還是可以看到,但價格基本上幾十塊錢了。

上圖的這兩件,上榜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大膽的設計和精細的工藝。第一件的產品介紹寫的是“清康熙 蜜蠟煙斗”,眾所周知,蜜蠟不抗高溫,在攝氏200度以下就會變軟。居然可以用來做煙斗嗎?拜託憑空臆造的時候有一點嘗試。第二件的產品介紹寫的是“清 蜜蠟印章”,我特意問過雕刻的朋友,琥珀性脆,難雕,尤以刻刀雕琢細節文字最難。因此,在工藝難度追求上,第二件作品的創作精神確實可圈可點,只可惜流淌紋死板,一眼假。

如果您想瞭解更多關於文玩知識

可添加公眾號

文月閣文玩

歡迎關注文月閣文玩,現在正進行免費結緣活動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