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提前消費盛行 便利多多還是困擾無窮?

采寫: 本報記者 周司琪 實習記者 梁穎賢

近六成學生有意願或使用分期付款

只要一個實名認證的支付寶帳號, 就能根據個人消費資料等因素給予一定範圍的提前消費額度。 每個月9號是花唄還款日, 消費者需還清上個月提前消費的數額。 如果逾期, 將按當期未還金額的0.05%按日收取手續費。

近年來, 這種提前消費的方式受青年人特別是大學生的追捧, 相比之信用卡消費, 它少了一些申請門檻。 “我大概從一年前開始使用花唄。 ”今年大三的小曼告訴記者, “一開始我也不知道花唄具體是什麼, 後來才發現原來跟信用消費的性質差不多,

但是比信用卡要方便得多。 ”

今年5月份支付寶花唄對用戶人群進行統計, 其資料顯示, 中國近1.7億90後中, 超過4500萬開通了花唄, 平均每4個90後就有1個人在用花唄進行信用消費。 不僅如此, 資料還表示, 近40%的90後把花唄設為支付寶首選的支付方式, 信用消費已經開始盛行。

從量入為出到花明天錢圓今天夢

當下, 年輕人消費觀念轉變是提前消費盛行的原因之一。 在網友小李看來, 花錢不一定非是現錢。 小李稱, 他們現在的消費觀念已經隨著社會的發展有所變化, 與以往的“量入為出”“節約節省”有所不同, “先花未來錢”不再是非理性的象徵。 “我能保證每個月都還清花就好。 ”小曼和小李都表示道。

對於很多學生來說, 花唄這類貸款方式解決了他們的“燃眉之急”。 “偶爾月底出現生活費不足的情況, 又不好意思張口再問父母拿生活費時我就會使用花唄。 ”小曼稱, 作為信用消費的一種, 花唄的確在許多急需用錢而現錢不足的情況下説明到了自己。

中國高校傳媒聯盟曾對全國1250名大學生進行過調查(以下簡稱調查), 40.88%的受訪大學生表示每月生活費在1000元至1500元, 29.44%的受訪大學生每月生活費在1500元至2000元。 每月生活費在2000元以上的占19.84%, 不足1000元的占9.84%。 儘管生活費數額不同, 但調查顯示, 超七成受訪大學生都曾經歷過“生活費不夠用”的窘境。

控制欲望避免越花越沒錢

以花唄為主的信用消費方式已然成為消費中的潮流, 其為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性,

然而其隱藏的弊端同樣不能忽視。

自從使用這類產品後, 小劉稱自己的消費不知不覺地提升了很多。 還在讀大三的小劉給自己算過一筆帳。 在沒使用任何提前消費方式前, 他每個月生活費是2000元, 刨去吃飯、社交、手機費用等, 每個月還有700多能自由支配。 但是自從使用這類信用貸款產品後, 他每個月用的青總會超2000元。 “總覺得還有錢花, 沒關係。 然後不知不覺每個月都超了。 ”

已經在公司實習的小何也有同樣情況, “我之前為了追一個女生, 用花唄分期給她買了一台相機, 後來才發現已經超過了我一個月的收入了, 現在的我經常就是本月的錢用來還上個月的, 還完了又沒有餘錢。 而且因為我花得多, 額度提升了,

花錢的空間就更大了。 ”小何坦言, 以前想買一樣東西, 如果沒錢就慢慢攢, 有時候時間長了也就不想要了。 “但現在如果我想買一樣東西, 錢不夠時的第一反應就是先借錢買, 之後再慢慢還, 其實這並不是個很好的習慣。 ”

據調查顯示, 在使用過信用貸款產品的學生中, 有近10%的學生未還清貸款超過10000元, 另有33%的學生選擇“拆東牆補西牆”的方式, 從其他平臺借錢還款。

對於這種分期消費、提前消費的方式, 西南大學研究生工作部思想政治教育與就業處主任吳睿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 年輕人要消費這種心理很正常, 但還是要量力而行, 因為大學生的消費觀念受到物欲和各種誘惑的刺激, 自己很容易把控不住, 而且對法律風險考慮較少。

“不去攀比, 不盲目地追求奢靡的生活。 應引導他們健康生活, 勤奮學習, 有事做的人就不至於沉迷到購物中。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