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關注兒童觸網低齡化 媒介素養教育要先行

21世紀, 兒童是網路時代的原住民, 他們從小就生活在智慧手機和社交媒體的環境之中, 但隨著兒童用網上網的普及, 不當使用、缺乏教育引起的網路安全問題也日益受到社會關注。

前段時間, 杭州13歲兒童玩王者榮耀被罵後跳樓事件, 引發關於網路遊戲的熱議, 也引發了社會對兒童網路安全問題的擔憂。 家長應該如何引導孩子規避網路帶來的負面影響? 我們還可以做些什麼?日前, 在第四屆廣東省網路安全宣傳周青少年日主題活動——“廣東省少年兒童網路安全論壇”上, 一份來自廣東省的兒童線民網路素養狀況研究報告揭示不少最新情況。

采寫:本報記者 李倩華 實習記者 盤香霖

14 歲左右成為網路安全的高危期

互聯網+時代, 我國兒童數位化成長極為快速, 並具有明顯的低齡化傾向, 曾多發生在小學生的網路行為現在普遍發生在幼稚園時期。

《2017年廣東省少年兒童網路素養狀況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 兒童觸網的年齡越來越小, 超過23%的學齡前兒童(3—6歲)每天使用網路的時間在30分鐘以上, 5歲時使用網路時間超過30分鐘的兒童已達到31.9%。 在金沙洲從事服裝行業的外來務工人員黃濤表示, 自己女兒4歲便已經擅長用手機看劇。 “自己工作很忙, 平時很少陪女兒玩, 因此看到女兒用手機看劇, 也只能叫她把手機螢幕離眼睛遠一點”。

除了娛樂, 低齡兒童也開始嘗試網上社交、發佈資訊、網路消費。 8.5%的7歲兒童進行過網購;14.4%的7歲兒童在網上發佈圖片、視頻或文字;甚至有4.7%的7歲兒童表示開始擁有自己的粉絲。 與此同時, 兒童使用社交媒體的時間也越來越早。 3歲就已經開始使用QQ和微信,

10歲時, QQ接觸率達到52.9%。

青少年雖然年齡小, 但在數位化技能上的學習和成長迅速。 調查結果顯示, 兒童在14歲時, 網路行為及關鍵字的數位化技能全面反超家長。 隨著年齡的增長, 在高年齡段兒童(10—14歲)中, 經常及時更新手機或電腦裡的殺毒軟體的兒童比率在12.3%—24.4%之間。 當問及關於上網的知識, 是兒童懂得多還是父母懂得多時, 近一半的14歲兒童表示自己懂得多。 而他們的父母更表示“自愧弗如”, 61.6%的14歲兒童的爸媽認為孩子懂得多。

青少年上網能力的提升, 但自控力並沒有隨之提升

儘管青少年在數位化技能方面超越父母, 但自控能力並沒有隨之提升。 《報告》顯示, 在10歲至12歲階段, 兒童網路安全意識逐步提高, 但到了13、14歲後,

安全意識反而下降, 14歲青少年表示會及時更新手機或電腦殺毒軟體的僅12.3%。 同時, 10到14歲青少年表示自己上網超過自己預定時間的比率, 資料從2016年的66.6%上升到81.5%。

親子共同制定上網行為規則

針對以上問題, 本次調研的負責人, 中國青少年宮協會兒童媒介素養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張海波認為, 家庭和學校都應該儘早開展兒童網路素養教育, 可以考慮將網路安全和媒介素養教育納入中小學課程, 普及網路安全法治教育。 “家長可以重點注意以下方面。 首先, 要多瞭解孩子的‘數字軌跡’, 比如孩子在網上做什麼, 對那些網站感興趣。 同時, 要儘早培養孩子的網路安全意識, 瞭解相關法律法規。 也要根據孩子成長的不同階段調整教育方式,

10歲以下孩子以建立習慣和規則為主, 10歲以上以溝通交流為主。 ”

張海波表示, 根據以往經驗, 通過“約定”方式和孩子共同制定上網行為規則, 是最有效的手段。 “家長還要加強自身學習, 及時瞭解潮流文化, 改善網路時代的親子關係。 ”他呼籲, 應對少年兒童網路安全問題, 是一項系統工程, 需要政府、企業和社會各界形成合力。

互幫互助 共同維護網路安全

此外, 中心率先將兒童媒介素養教育列入地方課程。 中心在全國18個城市的青少年宮連續多年開展調研, 完成了相關課題, 出版了面向幼稚園、中小學, 針對家長、教師和不同年齡段兒童的系列網路安全和媒介素養教育教材、讀本和叢書。 其中, 《媒介素養》(小學生用書)被列入了廣東省地方課程實驗教材和全國青少年宮系統指定媒介素養教育讀本。

課題組還專門編寫了面向小學低年級和幼稚園小朋友的《圖說媒介故事》系列繪本,以通俗易懂的形式向孩子們介紹媒介的發展歷程,以及網路安全和媒介素養知識。

據瞭解,下階段廣州市少年宮兒童媒介素養教育中心老師將陸續為各學校開展網路安全和媒介素養教育示範課、家長講座,以及公益體驗活動。而針對目前年輕家長對孩子使用網路中存在的疑難問題,課題組專家還編寫了《家庭媒介素養教育》讀本,為數位時代的年輕家長提供網路育兒指引。

現場連結孩子:比起網路我更渴望父母的陪伴

在兒童網路安全論壇上,“兒童調研員”隋曉婷及鄺嘉瑋說,在他們開展的小調查中,多數孩子表示,在父母陪伴和網路遊戲之間,他們更願意選擇父母的陪伴。現場播放的一段視頻訪談中,一位小男孩表示:“我很喜歡運動,但沒人陪我,我只能窩在家看手機。”兒童代表鐘祥譽說,記得爸爸剛換新手機的時候,老是捧著手機,“每次我找爸爸玩,爸爸就讓我到一邊去,當時覺得很受傷。大人說孩子愛上網,其實大人更愛上網。不是我們玩手機,是我們被手機玩了!”對此,“專家觀察員”張桂萍表示表示,親子關係是父母和孩子共同努力的結果,成立、發起包括專家和家長在內的聚焦陪伴教育的培訓和親子活動很有必要,瞭解陪伴教育的重要性,珍惜和享受陪伴孩子的時光。

課題組還專門編寫了面向小學低年級和幼稚園小朋友的《圖說媒介故事》系列繪本,以通俗易懂的形式向孩子們介紹媒介的發展歷程,以及網路安全和媒介素養知識。

據瞭解,下階段廣州市少年宮兒童媒介素養教育中心老師將陸續為各學校開展網路安全和媒介素養教育示範課、家長講座,以及公益體驗活動。而針對目前年輕家長對孩子使用網路中存在的疑難問題,課題組專家還編寫了《家庭媒介素養教育》讀本,為數位時代的年輕家長提供網路育兒指引。

現場連結孩子:比起網路我更渴望父母的陪伴

在兒童網路安全論壇上,“兒童調研員”隋曉婷及鄺嘉瑋說,在他們開展的小調查中,多數孩子表示,在父母陪伴和網路遊戲之間,他們更願意選擇父母的陪伴。現場播放的一段視頻訪談中,一位小男孩表示:“我很喜歡運動,但沒人陪我,我只能窩在家看手機。”兒童代表鐘祥譽說,記得爸爸剛換新手機的時候,老是捧著手機,“每次我找爸爸玩,爸爸就讓我到一邊去,當時覺得很受傷。大人說孩子愛上網,其實大人更愛上網。不是我們玩手機,是我們被手機玩了!”對此,“專家觀察員”張桂萍表示表示,親子關係是父母和孩子共同努力的結果,成立、發起包括專家和家長在內的聚焦陪伴教育的培訓和親子活動很有必要,瞭解陪伴教育的重要性,珍惜和享受陪伴孩子的時光。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