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在挪威,女性正加入獵人隊伍,她們有何感受?【好奇心日報】

*本文只能在《好奇心日報(www.qdaily.com)》發佈, 即使我們允許了也不許轉載*

挪威霍爾莫斯特蘭電 – 把獵槍倚在身畔, 斯蒂娜·哈格特維爾特·維達爾(Stine Hagtveldt Viddal)停在了松林覆蓋的山谷中的一片空地上,

手指著她上次打到一隻麅子並把它的皮剝下來的地方。 拿出手機, 她又展示了自己手捧麅子心臟的照片, 以及後來一頓她用那天捕獲的獵物當晚飯的照片。

在挪威, 狩獵曾是男性用來消磨時間的活動,

是男性氣概最後的堡壘之一。

但現在情況徹底改變了。 女獵手在挪威獵人群體中占 12%, 維達爾是其中之一——12% 是 2013 年的資料, 這一數位在 10 年間增長了大約 60%。

這一潮流似乎印證了人們對戶外生活和食物來源不斷增長的興趣。 “我女兒今年 6 歲, 我希望她知道食物是來自自然而不是冰箱。 ”維達爾說道。

但女獵人數字的增加也反映了挪威婦女參與機會的增加。 維達爾說, 通常情況下男性對此表示歡迎, 但她也遇到了“mansplaining(man 和 explain, 男性和解釋兩詞的合成詞, 譯注)這種居高臨下的建議, 教她獵槍的射擊範圍, 不過這不是什麼大問題。

“我說‘閉嘴, 在你糾正我之前先看看我怎麼射擊的吧’, 然後他們就都不再煩我了, ”她說。

在奧斯陸南邊霍爾莫斯特蘭一次狩獵活動的間歇,

挪威狩獵垂釣協會(Norwegian Association of Hunters and Anglers)資訊部長埃斯彭· 法斯塔(Espen Farstad)說, 為了吸引更多的女性, 挪威最大的狩獵協會鼓勵支持只有女性參加的活動。

埃斯彭·法斯塔和安妮-梅特·柯爾克莫(Anne-Mette Kirkemo)以及後者的獵犬。 “我認為大部分女獵手渴望證明自己, ”柯爾克莫說道。
圖片版權:Lynsey Addario/《紐約時報》

這個計畫看起來奏效了。

58 歲的法斯塔介紹說, 持槍狩獵的挪威公民需要參加定期測試, 如今參加測試的人中約有四分之一是女性。 還有一家女性專屬的俱樂部——靈厄裡克女獵人俱樂部(Ringerike Female Hunters Club), 外加全國各地很多含有全女性獵手小組的普通俱樂部。

每一年, 來自十九個區的代表都會聚在一起, 參加全國女性狩獵和垂釣會議。 61 歲的狩獵雜誌《Jakt & Fiske》的編輯奧勒·柯爾克莫(Ole Kirkemo)說, 過去二十年, 女性獵手的數量有了“爆炸性增長”。 他說:“這是獨立且靠自己奮鬥的新一代女性, 她們想做所有男性能做的事兒。 ”

對於狩獵不斷加深的興趣並非僅限於挪威。 根據歐洲狩獵和環境保護聯合協會(European Federation of Associations for Hunting and Conservation)的說法, “狩獵的面貌正在改變,

在過去十年裡, 越來越多的歐洲女性加入了獵人群體, 積極參與到了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狩獵、以及和自然建立真正聯繫的過程中”。

聯合協會例舉了其他涉及整個歐洲的活動, 比如 2016 年 1 月在立陶宛舉行的“淑女狩獵(Lady Hunt)”活動。

奧斯陸南邊一場狩獵活動的午餐。 圖片版權:Lynsey Addario/《紐約時報》

當然,也有人對狩獵提出了批評。一家名叫諾亞(NOAH)的動物權利保護組織的主任西麗·馬丁森(Siri Martinsen)聲稱,自己所在的組織“反對狩獵既是出於動物福利的立場,也是因為狩獵活動所推行的對自然的負面態度。”

她還補充說,“只有性別鴻溝在任何活動中都變小了才算正常”,但她認為參加獵人測試的部分女性並不會真的去狩獵,因此總體上看,挪威男女獵手的數量在過去十年並沒有變化。

挪威的女獵人們拒絕接受她們和自然失聯這種說法。“我完全尊重素食者,我不尊重那些一邊吃著肉、一邊批評我打獵的人,”現年四十五歲的萊恩·利樂博·奧斯佛斯(Line Lillebo Osfoss)一邊卸下獵槍,一邊喝著篝火上煮的咖啡說。

奧斯陸郊區,在獵鹿過程中,一名女性獵手在樹林中守住自己的位置。圖片版權:Lynsey Addario/《紐約時報》

對她來說,狩獵是和自然的交流,在一個多小時的時間裡,她靜靜等待著,全神注視著面前的景象,絲毫不顧刺眼的冬日陽光。唯一的聲響來自遠處的小溪,這天,正如她的一半狩獵經歷一樣,她沒有發現獵物的蹤跡。

她說:“如果你是那種喜歡到處亂跑的人,(打獵)不是你要的東西。如果你坐得住、能放鬆,還能享受身邊的自然,打獵就是一種完美的活動。在某種意義上這就是一種冥想。”

奧斯佛斯是在 2007 年開始準備狩獵測試的,當時她是一名挪威語老師,之後她受雇於奧斯陸一家為女性和男性新手提供駝鹿狩獵的當地機構。

她說:“我猜打獵在挪威和在其他地方一樣,以前都是一項以男性為主導的傳統,一般都是男人外出打獵。如果你完全不懂打獵,或者你的父親叔叔們也不打獵,那麼融入這個圈子就會很難。”

奧斯陸南邊,叢林中,獵人的燈光勾勒出一隻駝鹿的輪廓。圖片版權:Lynsey Addario/《紐約時報》

但打獵不意味著模仿男子氣概。“對我來說,打獵和追求刺激沒關係。”她說道。她還補充說,打獵的本質是和自然及食物建立聯繫。

“我射倒獵物、處理獵物、烹飪獵物。我覺得這對環境友好,不是工業化肉類生產的一部分。我清楚地知道這些肉是怎麼來的。”

在她開車去打獵的路上,50 歲的安妮-梅特·柯爾克莫回憶起三十年前她加入當地狩獵俱樂部後,挪威一路走來的變化。當時哪怕她已經身處管理委員會,而且獵鳥的經驗已經豐富到可以當老師,但這些資歷在男人們去狩獵駝鹿或者其他鹿的時候什麼都不是。

她回憶道:“我會問‘我能去嗎?’但答案常常是‘我其實很想帶上你,但我老婆可不會高興’。”

現在柯爾克莫不僅狩獵駝鹿和其他鹿,還在當地警局就職,追蹤在高速路上受傷的動物,然後把那些死掉的動物剝皮並妥善處理。

柯爾克莫說,給獵物剝皮的工作有一點“重口味,但你會習慣的”。圖片版權:Lynsey Addario/《紐約時報》

第二天清早,柯爾克莫小心地把一隻死去的麅子仰放在地面,失去生機的腿指向天空。緩緩地,她在麅子厚厚的皮毛上劃了一條俐落的口子,然後把手深深伸了進去。

在翻出了內臟後,她把它們割了下來,赤著雙手小心地移除了腸子、肝臟和心臟。

“我不喜歡戴手套,”她解釋說。她先在走廊上處理獵物,然後挪到了穀倉裡,柯爾克莫不太情願地承認,剝皮和處理的過程有點“重口味,但你會習慣的。”

“我認為大部分女獵手想要證明自己,”她補充道。

在給 30 多頭獵物剝過皮後,柯爾克莫不再需要證明自己了,不久之後,一塊重約 15 公斤的肉就掛到了她的穀倉裡。整個過程用時一個小時多一點。

翻譯 熊貓譯社 Harry

題圖來自 Wikipedia

© 2017 THE NEW YORK TIMES

喜歡這篇文章?去 App 商店搜 好奇心日報 ,每天看點不一樣的。

圖片版權:Lynsey Addario/《紐約時報》

當然,也有人對狩獵提出了批評。一家名叫諾亞(NOAH)的動物權利保護組織的主任西麗·馬丁森(Siri Martinsen)聲稱,自己所在的組織“反對狩獵既是出於動物福利的立場,也是因為狩獵活動所推行的對自然的負面態度。”

她還補充說,“只有性別鴻溝在任何活動中都變小了才算正常”,但她認為參加獵人測試的部分女性並不會真的去狩獵,因此總體上看,挪威男女獵手的數量在過去十年並沒有變化。

挪威的女獵人們拒絕接受她們和自然失聯這種說法。“我完全尊重素食者,我不尊重那些一邊吃著肉、一邊批評我打獵的人,”現年四十五歲的萊恩·利樂博·奧斯佛斯(Line Lillebo Osfoss)一邊卸下獵槍,一邊喝著篝火上煮的咖啡說。

奧斯陸郊區,在獵鹿過程中,一名女性獵手在樹林中守住自己的位置。圖片版權:Lynsey Addario/《紐約時報》

對她來說,狩獵是和自然的交流,在一個多小時的時間裡,她靜靜等待著,全神注視著面前的景象,絲毫不顧刺眼的冬日陽光。唯一的聲響來自遠處的小溪,這天,正如她的一半狩獵經歷一樣,她沒有發現獵物的蹤跡。

她說:“如果你是那種喜歡到處亂跑的人,(打獵)不是你要的東西。如果你坐得住、能放鬆,還能享受身邊的自然,打獵就是一種完美的活動。在某種意義上這就是一種冥想。”

奧斯佛斯是在 2007 年開始準備狩獵測試的,當時她是一名挪威語老師,之後她受雇於奧斯陸一家為女性和男性新手提供駝鹿狩獵的當地機構。

她說:“我猜打獵在挪威和在其他地方一樣,以前都是一項以男性為主導的傳統,一般都是男人外出打獵。如果你完全不懂打獵,或者你的父親叔叔們也不打獵,那麼融入這個圈子就會很難。”

奧斯陸南邊,叢林中,獵人的燈光勾勒出一隻駝鹿的輪廓。圖片版權:Lynsey Addario/《紐約時報》

但打獵不意味著模仿男子氣概。“對我來說,打獵和追求刺激沒關係。”她說道。她還補充說,打獵的本質是和自然及食物建立聯繫。

“我射倒獵物、處理獵物、烹飪獵物。我覺得這對環境友好,不是工業化肉類生產的一部分。我清楚地知道這些肉是怎麼來的。”

在她開車去打獵的路上,50 歲的安妮-梅特·柯爾克莫回憶起三十年前她加入當地狩獵俱樂部後,挪威一路走來的變化。當時哪怕她已經身處管理委員會,而且獵鳥的經驗已經豐富到可以當老師,但這些資歷在男人們去狩獵駝鹿或者其他鹿的時候什麼都不是。

她回憶道:“我會問‘我能去嗎?’但答案常常是‘我其實很想帶上你,但我老婆可不會高興’。”

現在柯爾克莫不僅狩獵駝鹿和其他鹿,還在當地警局就職,追蹤在高速路上受傷的動物,然後把那些死掉的動物剝皮並妥善處理。

柯爾克莫說,給獵物剝皮的工作有一點“重口味,但你會習慣的”。圖片版權:Lynsey Addario/《紐約時報》

第二天清早,柯爾克莫小心地把一隻死去的麅子仰放在地面,失去生機的腿指向天空。緩緩地,她在麅子厚厚的皮毛上劃了一條俐落的口子,然後把手深深伸了進去。

在翻出了內臟後,她把它們割了下來,赤著雙手小心地移除了腸子、肝臟和心臟。

“我不喜歡戴手套,”她解釋說。她先在走廊上處理獵物,然後挪到了穀倉裡,柯爾克莫不太情願地承認,剝皮和處理的過程有點“重口味,但你會習慣的。”

“我認為大部分女獵手想要證明自己,”她補充道。

在給 30 多頭獵物剝過皮後,柯爾克莫不再需要證明自己了,不久之後,一塊重約 15 公斤的肉就掛到了她的穀倉裡。整個過程用時一個小時多一點。

翻譯 熊貓譯社 Harry

題圖來自 Wikipedia

© 2017 THE NEW YORK TIMES

喜歡這篇文章?去 App 商店搜 好奇心日報 ,每天看點不一樣的。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