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風水>正文

旅遊遊記:北渚老街,養在深閨的鄉村老街

旅遊地點:無錫江陰徐霞客鎮北渚村

繼續乘坐501路, 過了兩三站就是北渚村, 可在北渚或南北降站下車, 都可以穿過馬路直接進入北渚村。 我們是從北渚下車, 經過一段還算是熱鬧的小街, 在快走到地鐵軌道的時候向東拐, 就是北渚老街。

北渚老街南鄰無錫界河, 原名博瀦, 由於南、北、西三面環水而得名, 又因博瀦在山的北側, 改名北渚。

北渚集鎮形成于南宋慶元年間, 由於水路交通便捷而逐漸形成市集, 有位風水師到北渚看風水, 認為北渚是活龍寶地, 於是更多的人紛紛來北渚落戶。 在宋、元、明、清時代早已興市集貿,

是江陰與無錫交界處的一個小集鎮。

老街長408米, 寬3.8米, 傍北渚河北岸而建, 分為東街和西街。 街道是小青磚鋪設, 曾經店鋪林立, 生意興隆。 解放前這裡共開設店鋪41家, 每月有集市, 春秋兩季肩挑船裝的盛況, 成為某些老人記憶裡的風景線。

不過如今的老街早已不復昔年的繁華, 走在老街上, 很難看到南來往北的客, 偶爾只有一間小小的副食店或者雜貨店, 可以方便住在老街的人們。

據一位當地熱心的大嬸介紹, 這裡的原居民早就在鎮上買房居住, 老街裡大多住的是一些老年人, 或者出租給外地打工者居住。

掩在高樓大廈之後的北渚, 街南不遠則是無錫高鐵一號線時不時呼嘯而過, 頓時讓我明白當地居民要遠離北渚的原因了。

換誰也受不了每天無數次聽著地鐵在橋面轟隆而過的聲音啊!

北渚老街的規模很小, 比起泰州老街還要稍短一些。 人家泰州老街如今已經開發成為一個旅遊景點了, 可是我們的北渚老街,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江陰人, 卻還是從某網站上偶然知道它的消息, 可見我們的老街有多低調啊!

查了一下高德地圖, 發現這裡距離地鐵站很近, 大概三公里左右, 即使步行也不算是太遠, 交通應該也還算是方便的吧?更何況, 它距離著名的霞客故居和徐霞客旅遊博覽園, 步行距離也不過二公里多而已。

徜徉在老街上, 可能由於沒能及時得到保護, 在一側的臨街已經是二層的小樓, 倒是臨河的一面民居,

還大多保留著原來的風貌。

枕河人家, 是古鎮古村落最吸引人的特徵, 我很喜歡這些臨河的民居, 雖然這條老街的規模完全無法與那些著名的古鎮相提並論, 但在溫暖的初冬午後, 走在寂寞的長街上, 還是覺得有種歲月靜好的感覺。 當然, 如果沒有每隔十分鐘左右就能聽到的地鐵呼嘯而過的聲音, 那就完美了。

斑駁的石橋旁, 有一座小小的拱門, 形狀也就一般, 在頂部做了一段小小的弧形, 而屋頂上則綠植茂密, 縱是冬季, 也是一派青蔥。 從門裡看進去, 這條沿河的長長的走廊後, 是一戶人家。

在街道旁有巷陌直通河畔, 北渚河不像同裡古鎮的小橋流水, 這裡的河流更闊大一些, 映著白牆黑瓦的村居, 簡直就是一幅天然的水墨畫。

一根竹竿架在兩屋之間, 於是衣服就這樣晾曬在這條巷子的口上, 形成古街特有的風景線。

走到東街的盡頭, 這裡的房屋明顯經過了粉刷, 院牆不再顯得斑駁剝落, 但顏色仍然是白牆黑瓦, 自有一種樸素的美麗。

不遠處的石橋橫臥水面, 橋側是變紅的杉葉, 再加上倒映在水裡的拱形橋洞, 橋身修長, 更有一種勻稱的美感。

這座橋顯然少人行走, 除了臺階, 兩側已經長滿荒草, 顯得十分荒涼。 我有點替它抱屈, 但拾階而上, 橋的那頭實在沒有什麼風景可言, 除了上方的地鐵軌道, 對岸不過是一片荒涼, 難怪這裡人蹤少至了。

走過古街, 還有一段鄉村道路。 我向來不喜歡走回頭路, 所以決定從這裡走到主幹道去。

一路上的鄉村風光, 雖然不如春日鬱鬱蒼蒼, 但乾枯的葡萄架下, 成群的白鵝還是讓這片鄉村生動了不少。

池塘邊的田地並沒有完全荒蕪, 除了大片枯萎的蘆草外, 還被當地勤勞的居民把田分割成了長方形的小塊, 種上了各色蔬菜。 現在流行有機蔬菜, 還有什麼比自己親手種出來的更有機呢?

回頭再看向北渚老街, 這條並不漫長的街道, 沐浴在暖暖的午後, 靜謐得像是害羞的少女, 在這方土地上安靜地看著旭日東昇、曉風殘月。

(2016年12月8日自由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