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威信縣建檔立卡戶周英的2016

◆文/昭通日報實習記者 譚光吉

2015年春節前夕, 周英和丈夫陶邦雄在返鄉潮踏上了從新疆回鄉的火車。

一路上, 不斷有人拖著大大小小的行李擠上來, 整個車廂被塞得滿滿當當。 周英用身體緊緊護住胸前這個灰白相間的格子麻袋, 生怕給孩子帶的禮物被擠壞了。 又一年沒有見到兩個兒子了, 不知道他們有沒有長高, 不知道他們聽不聽爺爺奶奶的話, 不知道他們還能不能認出自己……想到這裡,

周英的鼻子不禁有些泛酸。

大河村細長坳, 一個處在威信縣紮西鎮南邊,距離縣城14公里的自然村莊, 這是周英做夢都想回去的地方。

細長坳村民小組海拔1280米, 年平均氣溫僅有14.50℃, 土地貧瘠, 栽種玉米還需先用塑膠薄膜育種, 長成小苗後再下種才容易成活, 既費勁收成還不好。 全村30余戶村民就這樣一代代慢慢熬過來, 周英一家也不例外。

過去, 威信縣紮西鎮大河村通往細長坳村民小組的鄉村公路上, 要經過一段5公里多的山路, 買賣東西全靠人背馬馱。 一袋十幾塊的水泥運上去要一百元左右, 建房成本高, 村民只能就近選用石木搭建房屋。 周英一家7口人就擠在山堡上的石木瓦房裡, 一進兩間, 昏沉的鎢絲燈照在粗制的家居用品上,

整個房間特別擁擠。

儘管常年面朝黃土背朝天, 但周英和丈夫憑著勤勞的雙手, 一家人也算暖衣飽食。 然而, 誰也沒想到8年前的一場變故改寫了這個家庭的命運……

務工 不堪重負之下, 周英只得和丈夫商量把孩子交給老人照料, 一起外出打工掙錢還債。

2006年, 周英家裡最小的孩子被查出先天性肺囊腫。 這對於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無疑是個晴天霹靂。 診斷書下來, 周英當場眼前一黑, 差點暈過去。 為了給孩子看病, 周英和丈夫四處奔走, 尋醫問藥, 不僅花光了所有的積蓄, 還欠下7萬塊錢的債務。 不堪重負之下, 周英只得和丈夫商量把孩子交給老人照料, 一起外出打工掙錢還債。

“我們沒什麼文化,

只能在工地、磚廠找點苦力活做。 除了家裡的開支, 一年到頭也剩不了多少。 ”說到這裡, 周英有些哽咽。 外出務工8年的時間, 每年只有春節幾天與家人團聚。 但讓她更為揪心的是, 由於常年無法在孩子身邊陪伴, 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卻和自己越來越生疏, 甚至不情願和自己通電話。

“這樣下去可不行!”周英顯得有些焦灼, “我自己沒讀多少書就已經吃了很多苦, 不能再讓孩子像我一樣在家務農或者出門打工。 ”周英說, 由於擔心孩子缺乏父母關愛和管教而誤入歧途, 她不想再外出務工, 但真正讓她吃下“定心丸”的還是縣委政府的好政策。

轉機 政府既然有這樣好的政策, 就要好好的抓住機遇, 如果什麼都巴望著政府來救濟可能就要一輩子窮下去了。

“縣委楊書記多次到我家走訪, 鄉鎮上的領導幹部也經常來瞭解情況, 宣傳政策, 幫我們找發展路子。 ”周英告訴記者, 去年, 縣政府已經幫村民修通了公路, 減少了大家的建房成本, 而且還給每戶每人二萬六的建房補助。

2016年以來, 威信縣納入統籌整合的財政涉農專項資金22項, 主要用於實現貧困人口有安全穩固住房, 改善貧困鄉、村通行條件, 推進村級衛生室建設等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扶貧、勞動力轉移培訓等生產發展方面。

“要讓貧困戶真正脫貧, 除了修建住房、完善基礎設施等, 關鍵還是要發展產業。 ”威信縣脫貧攻堅指揮部指揮長王旭東介紹, 在產業發展方面, 除了給予資金扶持外, 還協調金融機構貼息貸款,並重點做好全縣32個易地搬遷安置點配套產業發展規劃和村級種植養殖示範樣板規劃。

大河村細長坳村民小組就在規劃範圍內。

“政府既然有這樣好的政策,就要好好的抓住機遇,如果什麼都巴望著政府來救濟可能就要一輩子窮下去了。”可做點什麼好呢?周英忽然記起,曾在手機上看到一則資訊,土雞的市場需求量很大——周英看到了商機。

夢想 牆上貼著兒子的獎狀,櫃子頂層還擺放著縣委政府頒發的“勤勞脫貧光榮戶”榮譽證書。

2016年剛開始,周英從網上買了一台孵化機,和丈夫倒騰了兩三天才安裝調試好。隨後,周英走鄉串寨從四鄰收購了五六十個土雞蛋,開始孵化小雞。然而,儘管周英花了很多心思在孵化上,但由於缺乏經驗技術,第一批雞蛋只孵出二十幾隻小雞。

萬事開頭難,周英卻沒有氣餒,“出現問題就要想辦法解決,一步一步就好了。”經過三個月的摸索,周英的養雞規模已經逐漸擴大到兩百餘隻。然而,由於防疫知識的一知半解,雞苗出現大規模的死亡,焚燒、消毒、隔離都無濟於事。周英慌了,急忙去集鎮找獸醫諮詢,甚至拍照發給微信上搞養殖的朋友。一番周折,才知道原來是染上了雞痘,這種雞病只能預防。於是,她馬上給僅存的雞打上疫苗,並做好消毒措施,這才保住了本。

此後,周英也汲取經驗教訓,按時給雞苗消毒,定期打疫苗。同時,主動向村防疫員請教,從書本上學習,嘗試著自己找中草藥來煎水給雞喝,提前預防雞病。

現在,周英家的土雞和雞蛋“走俏”市場,活雞每市斤賣到35元,雞蛋每市斤20元。“打工不能打一輩子!在家搞養殖不僅為了娃娃,如果搞得好也想帶動大家一起脫貧致富。”周英和記者分享著她的夢想,

這一刻,這個個子嬌小,皮膚黝黑的農村婦女讓人起敬。

夢想總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2016年下半年,周英夫婦貸款2萬元,在山林里拉起圍欄,購進土雞苗近千隻,成立了威信縣邦雄種養專業合作社,一些村民加入進來。

夢想並未就此止步,周英計畫把細長坳的林地集中起來種苦竹,土雞放養在林地裡,苦竹既可以賣出去,也能作為一種旅遊風光。

2017年8月16日,細長坳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一排一層樓的鋼混結構平房依山而立,鋪築平整的院壩裡,一群孩子正在門口嬉戲。

周英家的房子在中間,兩室一廳,大彩電、沙發、茶几,一應俱全。牆上貼著兒子的獎狀,櫃子頂層還擺放著縣委政府頒發的“勤勞脫貧光榮戶”榮譽證書。

但最讓她欣慰的是和孩子的感情逐漸好轉。“我們回來一年多,感覺娃娃慢慢懂事了,放學後會幫著割草喂牛,買東西有點什麼好的都會想著先拿給我,成績也在逐漸上升。”說到這裡,周英臉上綻開了笑容。

還協調金融機構貼息貸款,並重點做好全縣32個易地搬遷安置點配套產業發展規劃和村級種植養殖示範樣板規劃。

大河村細長坳村民小組就在規劃範圍內。

“政府既然有這樣好的政策,就要好好的抓住機遇,如果什麼都巴望著政府來救濟可能就要一輩子窮下去了。”可做點什麼好呢?周英忽然記起,曾在手機上看到一則資訊,土雞的市場需求量很大——周英看到了商機。

夢想 牆上貼著兒子的獎狀,櫃子頂層還擺放著縣委政府頒發的“勤勞脫貧光榮戶”榮譽證書。

2016年剛開始,周英從網上買了一台孵化機,和丈夫倒騰了兩三天才安裝調試好。隨後,周英走鄉串寨從四鄰收購了五六十個土雞蛋,開始孵化小雞。然而,儘管周英花了很多心思在孵化上,但由於缺乏經驗技術,第一批雞蛋只孵出二十幾隻小雞。

萬事開頭難,周英卻沒有氣餒,“出現問題就要想辦法解決,一步一步就好了。”經過三個月的摸索,周英的養雞規模已經逐漸擴大到兩百餘隻。然而,由於防疫知識的一知半解,雞苗出現大規模的死亡,焚燒、消毒、隔離都無濟於事。周英慌了,急忙去集鎮找獸醫諮詢,甚至拍照發給微信上搞養殖的朋友。一番周折,才知道原來是染上了雞痘,這種雞病只能預防。於是,她馬上給僅存的雞打上疫苗,並做好消毒措施,這才保住了本。

此後,周英也汲取經驗教訓,按時給雞苗消毒,定期打疫苗。同時,主動向村防疫員請教,從書本上學習,嘗試著自己找中草藥來煎水給雞喝,提前預防雞病。

現在,周英家的土雞和雞蛋“走俏”市場,活雞每市斤賣到35元,雞蛋每市斤20元。“打工不能打一輩子!在家搞養殖不僅為了娃娃,如果搞得好也想帶動大家一起脫貧致富。”周英和記者分享著她的夢想,

這一刻,這個個子嬌小,皮膚黝黑的農村婦女讓人起敬。

夢想總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2016年下半年,周英夫婦貸款2萬元,在山林里拉起圍欄,購進土雞苗近千隻,成立了威信縣邦雄種養專業合作社,一些村民加入進來。

夢想並未就此止步,周英計畫把細長坳的林地集中起來種苦竹,土雞放養在林地裡,苦竹既可以賣出去,也能作為一種旅遊風光。

2017年8月16日,細長坳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一排一層樓的鋼混結構平房依山而立,鋪築平整的院壩裡,一群孩子正在門口嬉戲。

周英家的房子在中間,兩室一廳,大彩電、沙發、茶几,一應俱全。牆上貼著兒子的獎狀,櫃子頂層還擺放著縣委政府頒發的“勤勞脫貧光榮戶”榮譽證書。

但最讓她欣慰的是和孩子的感情逐漸好轉。“我們回來一年多,感覺娃娃慢慢懂事了,放學後會幫著割草喂牛,買東西有點什麼好的都會想著先拿給我,成績也在逐漸上升。”說到這裡,周英臉上綻開了笑容。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