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姿勢︱茶葉出口與技術性貿易壁壘

近年來, 中國茶企在出口貿易中遭遇的最突出問題就是各種技術性貿易壁壘, 每年受其影響的經濟損失高達200億美元左右。

主要的技術貿易壁壘

歐盟

歐盟是世界上農藥最高殘留限量(MRL)標準最嚴格的地區之一, 檢測茶葉農殘時用幹茶固體物, 而不是用茶湯, 大大提高了農殘超標的概率。 從1999年到2017年, 歐盟連續8次擴大茶葉農殘檢驗範圍, 1999年頒佈的茶葉農殘標準只有7種, 2017年增加到216種。

美國

美國制定的技術法規和標準種類繁多, 國家標準有5萬多個, 還有4萬個以上的行業標準。 美國《茶葉進口法》對進口的認證、標識、包裝及檢驗方法有詳細規定。 美國對中國原產地茶葉要求主要是衛生標準, 包括對茶葉中的非茶類夾雜物、微生物、放射性物質和重金屬等進行檢測。 茶葉農藥殘留量要經環保部門許可或證明殘留量在允許範圍內, 否則不合法。

俄羅斯

俄羅斯的技術標準和認證管理體系十分複雜, 絕大多數涉及食品安全的國家或行業標準已經與歐盟標準接軌, 對食品品質實施強制認證。 俄羅斯針對茶葉有9種農藥殘留標準, 包括一些穩定性農藥和2種有機磷農藥, 同時要求檢測茶葉中銅、鉛、汞、砷等重金屬以及金屬磁性物質, 限量標準5毫克/千克, 並要求對中國茶葉檢測黃麴黴毒素和黴菌。

在中國茶葉企業的出口貿易中, 歐盟、美國的技術性貿易壁壘影響最大, 而這些國家和地區也是國內茶葉出口的主要市場。 頻繁發生的貿易摩擦使國內企業茶葉生產成本增加, 國際需求減少, 國際競爭力減弱。

在現階段, 中國茶葉出口面臨的技術性貿易壁壘主要包括:產品檢疫檢驗制度、技術法規與標準、品質認證、包裝和標籤要求等。

產品檢驗檢疫制度主要指茶葉中的農藥殘留, 這也是國外消費者最關心的問題, 目前至少有19個國家和組織制定了453項以上茶葉農藥最高殘留限量標準。 技術法規標準主要是指產品生產規則或指南, 截至2017年4月, 歐盟擁有的農產品標準達10萬多個, 美國的技術法規和標準更多。 品質認證提高了茶葉的生產成本, 比如歐盟國家要求進入其市場的有機茶必須經相關認證機構現場考核, 取得認證證書, 這些費用很高。 標籤要求在某些國家比較苛刻, 有的國家以立法形式規定禁止使用某些包裝材料, 還有不少國家對進口的茶葉尤其是小包裝茶、袋泡茶、即溶茶等品種,
在標籤上更是有著許許多多繁雜的要求。

農藥殘留使中國茶海外遇冷

在德國慕尼克火車站的一家茶葉連鎖店裡, 店主Amy用開水涮了涮青花瓷杯子, 從一個寫著“茶”字的鐵罐裡把綠茶拿出放入杯子, 然後加入開水, 再加上兩小塊方糖。 做好後,

她笑著端給顧客。 可是, Amy出售的中國綠茶並不是“中國製造”。

Amy說, 中國是茶葉的故鄉, 茶葉種植面積位居全球首位, 中國茶還能預防疾病。 前幾年, 中國茶葉像其他中國商品一樣湧入德國, 當時顧客在茶連鎖店門口排隊, 有時茶葉還要空運。 但好景不長, 位於漢堡的衛生研究所對來自中國的綠茶做了幾次取樣化驗, 最近一次的結果是36個樣品中, 有近八成含有農藥殘留物, 部分茶葉由於含量過高, 被正式警告。

雖說很多德國權威專家認為, 不能對中國綠茶持全部否認態度, 畢竟檢驗結果只是“部分有問題”, 但Amy說:“由於農藥問題, 顧客的熱情一下子減退了, 特別是很多顧客更看重綠茶的保健功能。 ”商家只好從日本、印度進口中國茶的替代品, 或聘請德國公司在中國按德國標準種植中國茶葉。

這一境遇,具體地說明瞭進口國技術性貿易措施對中國茶葉出口產生的阻礙作用,消極影響表現為:

茶葉出口規模明顯減少

2015年歐盟對進口茶葉實行新的農殘標準,當年中國對德國的茶葉出口量和出口額就分別比上一年下降29.42%和40%。又如,2010年5月,日本“肯定列表制度”正式實施,在實施後的半年裡,中國茶葉對日出口降幅高達43.6%。

茶葉出口成本增加

影響茶葉產品形象

由於達不到技術標準,加上媒體的負面宣傳,大大打擊了德國消費者對中國茶葉的消費信心。

茶葉出口如何跨越壁壘?

“品質決定價值”

中國作為茶葉生產大國,提高產品品質是增加出口創匯的必由之路。隨著世界各國安全、環保意識增強,有機茶、綠色食品茶、保健茶等產品的消費有很大的增長潛力,所以,應該進一步重視推行現代化無公害清潔生產,建立與國際接軌的茶業標準體系。

首先是開展優質、抗病蟲茶樹新品種的研究和選育,開發對化學農藥、重金屬等有害物質的控制檢測技術,在茶葉加工、包裝、保鮮和設施等方面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從而提高出口茶葉產品的科技含量。

其次是加強產品創新,努力研製不同風味和功能的茶葉新產品,進一步優化出口茶類產品結構,擴大名優茶出口。

三是繼續強化茶葉標準體系、檢驗檢疫體系和認證認可體系建設,培養茶葉生產、出口企業綠色環保意識,目前世界各國對進口食品的衛生安全管制都很嚴格,茶葉出口企業應儘量與國際接軌,加快通過國際國內品質體系認證。

開拓新興市場

目前中國茶葉出口市場結構不盡合理,出口貿易大部分集中在少數國家,造成主要進口國貿易壁壘增多,摩擦加劇。面對傳統市場,應在保持穩定的基礎上儘量發掘潛力,注意將茶葉出口貿易從數量的擴張轉向產品品質的提高。同時,為了規避出口市場過於集中的風險,應該積極開發新興市場。

建立健全資訊服務體系

茶葉出口涉及到生產、加工、包裝、運輸等多個環節,許多茶企並不是十分清楚國際貿易規則,不熟悉進口國的政策,因而常常受到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制約。建立茶葉出口社會化服務體系應重點包括以下內容:一是組建全球化經營諮詢服務機構,加強市場調研,開展技術、人才、產品、管理等業務資訊服務,建立相關資訊的收集整理、分析預測體系,及時提供進口國茶葉貿易技術標準及政策變動情況;二是提供現代化的交易平臺,實現現貨交易與網路、期貨、拍賣、信用等交易方式的結合。

下載方式可在本微信號輸入dzk查看

或聘請德國公司在中國按德國標準種植中國茶葉。

這一境遇,具體地說明瞭進口國技術性貿易措施對中國茶葉出口產生的阻礙作用,消極影響表現為:

茶葉出口規模明顯減少

2015年歐盟對進口茶葉實行新的農殘標準,當年中國對德國的茶葉出口量和出口額就分別比上一年下降29.42%和40%。又如,2010年5月,日本“肯定列表制度”正式實施,在實施後的半年裡,中國茶葉對日出口降幅高達43.6%。

茶葉出口成本增加

影響茶葉產品形象

由於達不到技術標準,加上媒體的負面宣傳,大大打擊了德國消費者對中國茶葉的消費信心。

茶葉出口如何跨越壁壘?

“品質決定價值”

中國作為茶葉生產大國,提高產品品質是增加出口創匯的必由之路。隨著世界各國安全、環保意識增強,有機茶、綠色食品茶、保健茶等產品的消費有很大的增長潛力,所以,應該進一步重視推行現代化無公害清潔生產,建立與國際接軌的茶業標準體系。

首先是開展優質、抗病蟲茶樹新品種的研究和選育,開發對化學農藥、重金屬等有害物質的控制檢測技術,在茶葉加工、包裝、保鮮和設施等方面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從而提高出口茶葉產品的科技含量。

其次是加強產品創新,努力研製不同風味和功能的茶葉新產品,進一步優化出口茶類產品結構,擴大名優茶出口。

三是繼續強化茶葉標準體系、檢驗檢疫體系和認證認可體系建設,培養茶葉生產、出口企業綠色環保意識,目前世界各國對進口食品的衛生安全管制都很嚴格,茶葉出口企業應儘量與國際接軌,加快通過國際國內品質體系認證。

開拓新興市場

目前中國茶葉出口市場結構不盡合理,出口貿易大部分集中在少數國家,造成主要進口國貿易壁壘增多,摩擦加劇。面對傳統市場,應在保持穩定的基礎上儘量發掘潛力,注意將茶葉出口貿易從數量的擴張轉向產品品質的提高。同時,為了規避出口市場過於集中的風險,應該積極開發新興市場。

建立健全資訊服務體系

茶葉出口涉及到生產、加工、包裝、運輸等多個環節,許多茶企並不是十分清楚國際貿易規則,不熟悉進口國的政策,因而常常受到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制約。建立茶葉出口社會化服務體系應重點包括以下內容:一是組建全球化經營諮詢服務機構,加強市場調研,開展技術、人才、產品、管理等業務資訊服務,建立相關資訊的收集整理、分析預測體系,及時提供進口國茶葉貿易技術標準及政策變動情況;二是提供現代化的交易平臺,實現現貨交易與網路、期貨、拍賣、信用等交易方式的結合。

下載方式可在本微信號輸入dzk查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