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雲蒙山秋思

點擊上面藍字《南易水》-關注,

帶您走進易水河畔, 領略風土人情、盡賞鄉村之美!

深秋時節, 回鄉祭母閒暇, 我沿著少時翻山越嶺砍柴勞作的路線,

半是追憶, 半是秋遊, 驅車出張石高速西陵出口, 經慕陵, 過太寧寺水庫, 獨上雲蒙山!

太寧寺村位於水庫上游, 站在庫壩, 雲蒙山盡收眼底! 太寧寺水庫。 位於易縣西陵鎮太寧寺村, 1958年竣工運 行, 主壩為均質土壩, 壩高19米, 正常水深11米, 正常庫容37.6萬立米。

難得一遇的秋高氣爽的好天氣, 過水庫沿村水泥路驅直達山腳, 較過去背柴下山的路程近了不少。 抬望眼, 漫山五彩斑斕,

更增亮麗雄渾之感!

也許是植被更高更密的緣故, 或者是見到過太多更高更險的山的經歷, 總覺此時的雲蒙山比四十年前低矮些。

開始登山!

走在熟悉的路上,初入眼簾的是高掛枝頭的柿子。欣悅於獨特的風景,細思量更透露出主人的無奈一一又是一年零收入!

果賤無人采!

久違了柿子紅!便宜了我,現摘現吃。味道好極了!

豐而無收!

走過柿林,左側鬼斧神工、高入雲端的一段懸崖一一劈雷崖,和40年前沒有多大變化,震撼依然!相傳,此崖因雷電所劈而得名。其真實性雖無從考證,但其形狀和下方滾落的巨石,感覺其名並非毫無根據!

柳樹泉。原來的幾顆柳樹和柳樹下的山泉,全都不見了。

曾經的清泉,上山時喝飽並裝滿水壺,下山時饑渴勞累、背負柴木的人們,一掬山泉勝過一切美味高飲!如今芳草淒淒,唯有感慨人蒼然,物亦非!

步拉蓋(俚稱,官名膝蓋)!形似膝蓋而名!上山時沒有獨特印象,但下山往往是陡坡險路的最後一歇!下了步拉蓋,路途變平坦。像人的膝蓋嗎?

歡喜台,吉利喜慶的名字!

簡單的幾塊石頭,只因可供負重至此做人們歇息片刻,便得"歡喜台"的美稱!

石夾子,實際上是條石縫。上下山必經的險路,在遊人眼中是一道獨特靚麗的風景!

穿過石夾子,山路變得陡峭,向上攀登要手腳並用。

這裡的地勢稍微平緩些,原來這裡有兩間簡陋的石屋,住著兩位看守山林的人。為找尋小屋,憑記憶沿著林間小路穿行!

如今只有一堆亂石,幾蓬雜樹,不是當地人絕不會想到曾經還有人居於此!

看山的人曾經給予無數人幫助!其中一位相傳抗日戰爭時曾經掩護過一位我黨幹部免遭日軍殺害!這些斷壁殘桓權當是無名英雄紀念碑吧!

費勁九牛二虎之力,終於到了第一層山的頂峰一一灰嶺。可能是由於此處盛產雲蒙山特有的一種建築材料一一青灰而得名吧!

灰嶺主峰

灰嶺南坡

沿小路可達跳臺子

灰嶺北坡,沿此可達雙塔站。

回望來路,別樣風景!

秋雲秋景,相得益彰!

難得晴空萬里,遠處的縣城十分清晰!

前山的景色夠美,山后的景色只能用震撼形容!

從灰嶺上看雲蒙山主峰。

雲蒙山黃輪木。去了香山,讀了香山紅葉,才知道所謂的紅葉樹,原來是家鄉的黃輪木!不過,看了雲蒙黃輪,香山…

紅的不只是紅葉!此樹不知名!

雲蒙山的秋黃以楓葉為主,當地人稱之為篩子樹(色子樹)!這次沒拍到。但雜樹呈現的斑駁黃色更加誘人!

零距離看崖柏!若干年後的超級文物!

頑強生命的詮釋!

不乏奇石!

上山容易下山難!遙想當年是如何負重行走在如此陡峭的羊腸山路的。如此想來很是為當年的行為而驕傲!

稍顯遺憾的是,因為時間的關係,沒有登上主峰,也沒有到雨水洞。唯有遺憾,才有追求完美的動力!雲蒙山,下次見!

本文選自《風雅頌的美篇》

易縣草根創業的橋頭堡——易水河農場

【創業快訊】易縣農民課堂舉辦的“家庭農場培訓班”第四期開始了,培訓物件範圍擴大到合作社農莊生態園農業公司的董事長、理事長及財會人員等!互相轉告,抓緊報名,採用互聯網+培訓與實地參觀、專家答疑等形式學習,不誤工時,隨報隨學。

2017年10月16日

走在熟悉的路上,初入眼簾的是高掛枝頭的柿子。欣悅於獨特的風景,細思量更透露出主人的無奈一一又是一年零收入!

果賤無人采!

久違了柿子紅!便宜了我,現摘現吃。味道好極了!

豐而無收!

走過柿林,左側鬼斧神工、高入雲端的一段懸崖一一劈雷崖,和40年前沒有多大變化,震撼依然!相傳,此崖因雷電所劈而得名。其真實性雖無從考證,但其形狀和下方滾落的巨石,感覺其名並非毫無根據!

柳樹泉。原來的幾顆柳樹和柳樹下的山泉,全都不見了。

曾經的清泉,上山時喝飽並裝滿水壺,下山時饑渴勞累、背負柴木的人們,一掬山泉勝過一切美味高飲!如今芳草淒淒,唯有感慨人蒼然,物亦非!

步拉蓋(俚稱,官名膝蓋)!形似膝蓋而名!上山時沒有獨特印象,但下山往往是陡坡險路的最後一歇!下了步拉蓋,路途變平坦。像人的膝蓋嗎?

歡喜台,吉利喜慶的名字!

簡單的幾塊石頭,只因可供負重至此做人們歇息片刻,便得"歡喜台"的美稱!

石夾子,實際上是條石縫。上下山必經的險路,在遊人眼中是一道獨特靚麗的風景!

穿過石夾子,山路變得陡峭,向上攀登要手腳並用。

這裡的地勢稍微平緩些,原來這裡有兩間簡陋的石屋,住著兩位看守山林的人。為找尋小屋,憑記憶沿著林間小路穿行!

如今只有一堆亂石,幾蓬雜樹,不是當地人絕不會想到曾經還有人居於此!

看山的人曾經給予無數人幫助!其中一位相傳抗日戰爭時曾經掩護過一位我黨幹部免遭日軍殺害!這些斷壁殘桓權當是無名英雄紀念碑吧!

費勁九牛二虎之力,終於到了第一層山的頂峰一一灰嶺。可能是由於此處盛產雲蒙山特有的一種建築材料一一青灰而得名吧!

灰嶺主峰

灰嶺南坡

沿小路可達跳臺子

灰嶺北坡,沿此可達雙塔站。

回望來路,別樣風景!

秋雲秋景,相得益彰!

難得晴空萬里,遠處的縣城十分清晰!

前山的景色夠美,山后的景色只能用震撼形容!

從灰嶺上看雲蒙山主峰。

雲蒙山黃輪木。去了香山,讀了香山紅葉,才知道所謂的紅葉樹,原來是家鄉的黃輪木!不過,看了雲蒙黃輪,香山…

紅的不只是紅葉!此樹不知名!

雲蒙山的秋黃以楓葉為主,當地人稱之為篩子樹(色子樹)!這次沒拍到。但雜樹呈現的斑駁黃色更加誘人!

零距離看崖柏!若干年後的超級文物!

頑強生命的詮釋!

不乏奇石!

上山容易下山難!遙想當年是如何負重行走在如此陡峭的羊腸山路的。如此想來很是為當年的行為而驕傲!

稍顯遺憾的是,因為時間的關係,沒有登上主峰,也沒有到雨水洞。唯有遺憾,才有追求完美的動力!雲蒙山,下次見!

本文選自《風雅頌的美篇》

易縣草根創業的橋頭堡——易水河農場

【創業快訊】易縣農民課堂舉辦的“家庭農場培訓班”第四期開始了,培訓物件範圍擴大到合作社農莊生態園農業公司的董事長、理事長及財會人員等!互相轉告,抓緊報名,採用互聯網+培訓與實地參觀、專家答疑等形式學習,不誤工時,隨報隨學。

2017年10月16日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