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遊戲>正文

太好的不敢要 太差的不想要 宇宙只好把同頻同質的送來給你

愛自己

我們對自己的個人觀感, 會成為一切體驗當中最核心的部分

如果你不喜歡自己, 覺得自己不重要, 不該存在在這個世界,

是可有可無之人, 來到世界本就是錯, 覺得自己不配得到愛和好東西

你會發現, 人生的整場遊戲越玩越無趣, 通通被自己搞砸

你會發現人生的每個面向, 都很難讓自己開心

因為一切的遊戲體驗, 最核心的就是“自我體驗"

以自己為主體出發的, 我們自己是人生遊戲中, 永遠存在的因數, 可理解為常數

而我們身邊發生的一切, 都是無常的……來來去去

我慶倖自己有這樣的感悟和感慨, 其實人生很像一場戲, 既是戲中的演員, 同時又是台下的觀眾

人生中很多的人、事、物來來去去, 到最後曲終人散, 台下自己看著這一切, 會感覺悲涼、蒼茫

自我體驗

既然最底層的體驗是自我體驗, 那在外部體驗來臨之前, 到底該怎樣體驗?我們又體驗著什麼?

我們體驗的就是我們的想法

當你想到自己要的東西, 會感覺很好;當你想不要的東西時會感覺很不爽

當你坐在屋子裡胡思亂想的時候, 你外在的世界在極短的時間內並沒有多大的改變

但你的心境卻起起伏伏, 掀起了翻天地覆, 這也是一種體驗

想法來自兩個面向

一, 想的東西是關於自己這個人怎麼樣?

二, 是想一些跟你認為與自己有關的人、事、物……

比如你又問自己, 我真的配得麼?我的存在是否有價值和有意義並且有分量呢?

你會發現, 大部分時候我們都在體驗自己的想法

外部體驗的顯化, 也就是成事, 並不是每天都發生到生活中, 可能會過幾天、幾周、幾個月、甚至有幾年……才實現

但你的想法天天都有,

外在的顯化體驗是偶然的, 而內在的想法體驗卻是必然的, 而且是常態的

外在的體驗到來之前, 我們體驗的是想法的體驗, 外在的體驗是偶然隨機的

想法體驗

相 反

想法的體驗是必然常態的, 所以想法的體驗就更加重要

這意味著你平時到底想什麼?平時到底怎麼想?就變得很重要

因為決定了你的常態性體驗

重要:

是因為它決定了你的常態性體驗, 多想好的, 你就會有很好的體驗

多想不好的, 就會有很不好的體驗, 你要管好你的想法嗎?你的情緒是常態性好的嗎?還是常態性低潮, 起起落落呢?

你的想法是穩定的, 情緒和感覺就是穩定的, 因為你不胡思亂想

所以情緒是反映我們想法和頻率是否穩定的標準, 離不開自己!

如果你對自己的想法負面消極, 對自己感覺不好, 那你生命中一切的體驗也好不到哪裡去…

改善自我體驗

所以, 改善自我體驗是改善一切的起點, 當你喜歡自己才可能喜歡這個世界

如果你很討厭自己, 你會覺得世界也很討厭, 世界是黑色冷漠的

一連串的, 你會因為這種體驗而喪失自我價值感, 覺得自己不值得被愛

而你不知道的是, 你只有愛自己才可能去愛這個世界, 自己都是配得的, 你才會允許好東西流向你, 當你覺得自己是值得被愛的, 你才可能去接受別人給的愛

這個影響是非常深遠的,並且是災難性的

比如一個想要吸引另一半的人,他的自我價值感低落或漂浮不定

有時候覺得自己很棒很不錯,有時候覺得自己很差沒人要,不管是低落還是漂浮,在想起另一半時帶來的後果都是災難性的

很多人條件很不錯,但就是因為自我價值感低落或漂浮,結果在吸引伴侶這件事情上

表現為:

太好的不敢要

太差的不想要

所以

情感來自你對自己的糾結,你對自己的愛恨交加,自我價值感的忽上忽下,導致宇宙只能給你投來同頻同質的糾結混合體

糾結的你吸引來糾結的情感關係,這正是完全的同頻同質

太好的不敢要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你有幫助,可以下載簡書APP,關注:志新學習吸引力法則 即可看到我的更新文章

這個影響是非常深遠的,並且是災難性的

比如一個想要吸引另一半的人,他的自我價值感低落或漂浮不定

有時候覺得自己很棒很不錯,有時候覺得自己很差沒人要,不管是低落還是漂浮,在想起另一半時帶來的後果都是災難性的

很多人條件很不錯,但就是因為自我價值感低落或漂浮,結果在吸引伴侶這件事情上

表現為:

太好的不敢要

太差的不想要

所以

情感來自你對自己的糾結,你對自己的愛恨交加,自我價值感的忽上忽下,導致宇宙只能給你投來同頻同質的糾結混合體

糾結的你吸引來糾結的情感關係,這正是完全的同頻同質

太好的不敢要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你有幫助,可以下載簡書APP,關注:志新學習吸引力法則 即可看到我的更新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