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厥陰病,辨方證為乾薑黃連黃芩人參湯證

乾薑黃連黃芩人參湯證

患者某,女,22歲。 初診:潰瘍性結腸炎一年半。 16年滿臉起痤瘡,多服寒涼藥,於17年出現便血,鼻衄血,服奧沙拉嗪膠囊鼻血止而便血不止,且出現腹脹,便膿血,在治療1年未見效,而來京求治。 近症:便膿血,膿多血少,一日2-3次,口幹,不欲飲,口不苦,手腳涼而出汗,脈弦沉滑,舌淡。 辨六經為厥陰病,辨方證為乾薑黃連黃芩人參減芩加石脂吳萸扁豆湯證,處方:赤石脂,炮薑,乾薑,黃連,吳茱萸,黨參,炒扁豆。

二診:服上方後,大便成形,日2-3次,腹脹減,大便血多膿少,四逆,手足心汗出,面部痤瘡如前,舌淡苔白脈細。

辨六經為厥陰病,辨方證為烏梅丸證:烏梅,黃連,黃芩,當歸,黨參,川椒,炮姜,桂枝,赤小豆,馬齒莧,炮附子。

三診:上藥服3周,大便幹,日一行,但仍見膿血,血多膿少,繼隨症治之。

帶來初診至今服藥記錄,面部痤瘡明顯消退,大便日一行,少帶濃凍。

按:《傷寒論》第359條:“傷寒,本自寒下,醫複吐下之,寒格,更逆吐下,若食入口即吐者,乾薑黃芩黃連人參湯主之”。 是說因誤治造成上熱下寒重證,形成寒格,因下寒甚胃虛極故飲食入口即吐。 本患者不但上熱重,而且下寒重,寒熱錯雜日久傷血故見便膿血。 因下寒甚故加吳茱萸;因見便膿血,故加赤石脂。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