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為何佛教和道教的信徒又叫居士?

瞭解為何佛道的在家信徒叫居士, 可以幫我們瞭解傳統文化, 還能幫我們瞭解佛道在中國的融合。 居士在《禮記》之中曾出現為:“居士錦待。 ”經注中說這是有道藝的處士。

據吳曾《能改齋漫錄》中的考證, 居士一號起于商、周之時。 《韓非子》中有當時姜太公得封地齊國, 東海上有居士猛。 華士昆弟二人一起討論說:“我們不臣服于天子, 不和諸侯打交道, 我們自己種自己吃, 喝水也是自己挖井。 ”可見居士一詞的確是起源于中華, 非是外來。

後在元朝《輟耕錄》中就有:“今人多以居士自號。 ”那麼什麼是居士了?按《南史》記載阮孝緒曾宅在一個屋子中, 家裡人都看不到他的面, 親友因此叫他居士。 按這種看法今天的宅男宅女也算是居士了。

但看漢語詞彙不能如此簡單, 《梁書》之中有到洽(很少見的姓氏)能當官不當官, 自己在山上蓋房子住, 時人皆稱居士。 《魏書》中也有盧景裕不當官, 悠閒貞素自得其樂, 當時人也叫他居士。 到洽能當官不當官是為因見世道亂了, 不忍為官, 說白了不願同流合污。 盧景裕不當官自己悠閒自得也是有原因。 依上文來看, 居士者在世俗之中不染塵埃, 於世俗之中有所堅持人號為居士。

但從唐時開始居士一詞就多了點意思, 如青蓮居士李白, 摩詰居士王維, 但此時號稱居士者多是道家信徒, 如禮拜的青蓮居士, 白居易的香山居士, 宋蘇軾的東坡居士, 李清照的易安居士等。

在元朝之時居士一詞大熱無論佛道俗家多有自稱居士者, 後世亦如是,

有很多儒家的知識份子也稱居士, 如近代的國學大家章太炎又號太炎居士。 但在今天自稱居士的多是佛教信徒, 畢竟道教信徒少。 希望自稱居士的各位不要忘了, 居士有在世俗之中不染塵埃有所堅持之意。

如果你想瞭解更多道教相關的玄學、文化、神秘故事, 請關注全真道士梁興揚的頭條號!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