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江津女漢子19歲紮根深山,偶遇野豬、毒蛇成家常便飯

19歲, 她在一個女人最青春的年紀選擇走進深山, 沒有戀人, 沒有朋友, 整日和森林為伴。 偶遇野豬、毒蛇成為家常便飯, 她像一個女漢子一樣, 日夜守護著2萬多畝青蔥綠意。 她, 就是代小琴!46歲的代小琴是重慶江津大圓洞林場的一名護林員, 工作27年來, 她所屬的轄區內沒有發生一起人為森林火災。 對於這片森林, 代小琴說她愛得深沉, 從未後悔過用青春來守護這片綠水青山。

把大山當家人

森林嬌娘招來“上門夫君”

彎彎繞繞的山路, 加上極強的顛簸感, 讓人只好搖下窗透氣。 從主城出發, 大約2個小時車程, 終於到了代小琴工作的地方, 江津大圓洞林場孔子廟管護站。 管護站建在大路邊, 距林場入口還有約20多分鐘山路。 見記者到了, 站長代小琴熱情地出門招呼, 像對待來家裡做客的客人般。

“已經27年了, 早把這片森林當成家人了。 ”孔子廟管護站裡共有44名管護人員,

代小琴是唯一一名女性, 她常年以管護站為家, 吃喝拉撒都在這裡。

代小琴是一名“護二代”, 父親代全忠也是一名護林員, 曾堅守這片森林35年。 代小琴很小的時候就跟著父親巡山護林, 父親性格嚴謹認真, 每次出去巡邏, 同一處林子都要檢查好幾遍, 生怕遺漏掉什麼。

“我記得, 有次父親正在吃晚飯, 聽說某處林子有人帶煙進去抽, 當下就扔掉筷子和碗, 一溜煙沖進林子, 我在後面怎麼也追不上。 ”代小琴說。 隨著成長, 代小琴漸漸體會到父親對這片森林的熱愛, 她的心中也漸漸升起“守護大山”的使命感。

年滿19歲那年, 代小琴女承父業, 通過招考, 也成了大圓洞林場的護林員。 正值青春最美芳華, 年輕的代小琴曾收到過多封情書,

不過, 再多的甜言蜜語也不能動搖她的擇偶標準:“未來的另一半必須全力支持我紮根在深山。 ”此言一出, 大部分人有些怕了。 他們明白, 這意味著有可能要與代小琴一同生活在大山裡, 這份苦與枯有幾個人能忍受得住?

“小琴, 我支持你!”一位叫謝珍倫的青年走進代小琴的世界。 提到丈夫謝珍倫, 代小琴至今都會露出小女生的嬌羞。 謝珍倫肯勞動, 脾氣好。 為了支持妻子, 他甚至從永川某碗廠辭職, 來到大圓洞林場, 也成了孔子廟管護站的護林員, 隨她一同住進深山。

代小琴在孔子廟管護站, 謝珍倫則在管護站下的管護點。 到現在為止, 謝珍倫還會每天給她報備滅火器材的檢查情況, 處理了森林裡的幾處垃圾,

為多少遊客宣傳了森林防火知識等。 兩人工作之餘能經常碰面, 在代小琴心中, 這樣的陪伴就是愛情最好的樣子。

“身經百戰”守護山林

路遇野豬都不稀奇

“哎呀, 時間到了, 該去巡邏鄭德岩了。 ”話還沒說兩句, 代小琴突然拍了拍腦門, 整理了下工作服,

匆匆上樓。

“她就這樣, 做事俐落乾脆, 說一不二。 ”坐在一旁的同事周師傅笑了笑。 周師傅與代小琴共事多年, “她就是性格倔, 山裡溫度低, 有時天冷得厲害, 我們都勸她巡邏就近的管護點, 可她總是不聽, 一定會堅持完成每日巡邏任務。 ”

不過三五分鐘, 代小琴就下樓了, 背了一個有些年頭的綠色斜挎包, 腳上已換好一雙膠鞋, 肩上還扛了一把鐮刀。 “代站長, 你這包裡都裝了些啥?”“就幾塊米花糖, 一個麵包。 ”話音剛落, 她已跨出管護站, 趕起路來。

鄭德岩是孔子廟管護站下的一個管護點, 在9個管護點中, 鄭德岩算近的一個, 即便這樣, 來回也要約三小時。 此時下起雨, 記者撐把傘跑過去, 代小琴笑著推開了:“我雨天不打傘, 不方便, 我還要用鐮刀砍雜草呢。 ”

路有些滑,但代小琴一路走得又快又穩,走到分岔口時,她抬了抬手:“這條路通往較遠的管護點,山坡陡峭,你們怕是吃不消,那條路則可以到九城岩。”代小琴是林場的“活地圖”,每條路都爛熟於心。說完,她順勢從肩上拿下鐮刀,割去路旁的雜草。

再往前走,進了森林,便能看到與別處不同的深紅色泥土,路兩旁則是高大的杉樹。雨越下越大,泥土和雨水混在一起,山路漸漸有些看不清。正不知該怎麼走時,代小琴伸出腳去探路,“這塊泥土軟,別踩,去那邊。”在她的帶領下,路竟變得好走起來。“剛來林場時,對路不熟,摔跤跌倒是常事。有時摔下去,直接喝口雨,吃口泥。”代小琴說。

話音未落,走到一處斷崖。要想通到對面,唯一的路就是從離河流3米高的橋上走過。與其說是橋,其實就是用幾隻木桶搭起的臨時通道,看起來都危險。正遲疑,卻被代小琴一把了拉上去,穩穩地扶著走到對面。“這就怕啦?要是遇到野豬,豈不是魂都沒了?”代小琴哈哈大笑。

這不是玩笑話。一次晚上巡山,代小琴又餓又冷,突然聽到什麼聲音,抬頭一看,一隻大野豬出現在眼前。她當下失了魂,腦袋一片空白,腳一軟,竟坐到地上。野豬忽然朝代小琴的方向跑了過來,她嚇得一頭汗,慶倖的是,野豬沒有攻擊她,而是從身旁跑過。

遇到毒蛇繞行而走,躲避惱人的松鼠,都是代小琴的“必修課”。不怕嗎?代小琴拿出紙巾,擦去頭上的雨水:“比起大山,這些困難習慣了就好,我每天出門巡邏穿厚實些,再多加注意就行。”

又走了一截山路,石梯步越發狹窄,只容得下一隻腳。偶遇幾名徒步登山的遊客,代小琴立馬走上前:“你好,你們沒人帶煙吧?這裡是森林,請注意防火。”遊客們搖搖頭說沒有,代小琴的神色才放鬆下來。

小小一個煙頭,也有可能引發森林火災,這是代小琴最擔心的事。有次巡邏,她發現一名遊客正在抽煙,馬上前去勸導,請對方熄滅。可對方不聽勸,說話還沖人,代小琴只好一路默默跟著。跟久了,對方沒辦法,終於滅掉煙頭,扔了。代小琴趕緊上前檢查,確認煙頭完全熄滅才離開。這份執著認真,大概是隨了父親。

27年未發生一起人為森林火災

退休也要與大山在一起

也許是看記者一行人有點體力不支,代小琴提議休息一下。坐在路旁的木椅上,她沒有說話,靜靜望著森林深處。

每天早上六點起床,為了不受餓,吃兩大碗米飯,背上米花糖、麵包等當作午餐與晚飯,匆匆出門。烈日下,她帶著護林員翻山越嶺,查看火災隱患,及時採取防火措施。雨雪中,她帶著刀具,踏過溪流,翻過高山,在茫茫風雪中,在密密雨簾裡,仔細查看災情,扶正倒下的樹木。走上一天,膠鞋每三個月就要換一雙新的,日子日復一日,就這麼走過了27年。

27年裡,代小琴沒有一個春節是回家過的。除夕團圓夜,要是忙起來,連電話也顧不上打一個給家裡。有時想到了,掏出手機一看,沒准也顯示沒信號。家人住在江津區德感街,要是想她了,就坐兩個多小時車到管護站來“探班”。

類似春節這樣的節假日,是代小琴最緊張忙碌的時刻。特別是每年農曆四月至九月,大圓洞國家森林公園會迎來遊客高峰,人們時常在此遊玩避暑,護林防火任務十分艱巨。

“我一直很愧疚,錯過了兒子的成長歷程,很長時間裡,都是父母在幫著照料。”起初,兒子不能理解代小琴,多次上山勸她辭掉工作,兩人甚至發生爭吵。後來,在代小琴的堅持和說服下,兒子逐漸放下心結,理解了母親工作的不易和重要。

好在努力換來一方平安,從業27年來,代小琴負責的轄區內沒有發生一起人為森林火災。

2015年11月,大圓洞國家森林公園榮獲首批重慶市“最美森林氧吧”稱號。

“我早就習慣了這樣的生活,看到森林裡花花葉葉安好,就是我最大的滿足。我們就像家人一樣,彼此陪伴,真的捨不得說再見。要是老了退休了,也不知道該做什麼,我想,還會繼續巡山護林吧。”代小琴笑了笑,這片她用整個青春守護的森林,她依然會繼續愛下去。

路有些滑,但代小琴一路走得又快又穩,走到分岔口時,她抬了抬手:“這條路通往較遠的管護點,山坡陡峭,你們怕是吃不消,那條路則可以到九城岩。”代小琴是林場的“活地圖”,每條路都爛熟於心。說完,她順勢從肩上拿下鐮刀,割去路旁的雜草。

再往前走,進了森林,便能看到與別處不同的深紅色泥土,路兩旁則是高大的杉樹。雨越下越大,泥土和雨水混在一起,山路漸漸有些看不清。正不知該怎麼走時,代小琴伸出腳去探路,“這塊泥土軟,別踩,去那邊。”在她的帶領下,路竟變得好走起來。“剛來林場時,對路不熟,摔跤跌倒是常事。有時摔下去,直接喝口雨,吃口泥。”代小琴說。

話音未落,走到一處斷崖。要想通到對面,唯一的路就是從離河流3米高的橋上走過。與其說是橋,其實就是用幾隻木桶搭起的臨時通道,看起來都危險。正遲疑,卻被代小琴一把了拉上去,穩穩地扶著走到對面。“這就怕啦?要是遇到野豬,豈不是魂都沒了?”代小琴哈哈大笑。

這不是玩笑話。一次晚上巡山,代小琴又餓又冷,突然聽到什麼聲音,抬頭一看,一隻大野豬出現在眼前。她當下失了魂,腦袋一片空白,腳一軟,竟坐到地上。野豬忽然朝代小琴的方向跑了過來,她嚇得一頭汗,慶倖的是,野豬沒有攻擊她,而是從身旁跑過。

遇到毒蛇繞行而走,躲避惱人的松鼠,都是代小琴的“必修課”。不怕嗎?代小琴拿出紙巾,擦去頭上的雨水:“比起大山,這些困難習慣了就好,我每天出門巡邏穿厚實些,再多加注意就行。”

又走了一截山路,石梯步越發狹窄,只容得下一隻腳。偶遇幾名徒步登山的遊客,代小琴立馬走上前:“你好,你們沒人帶煙吧?這裡是森林,請注意防火。”遊客們搖搖頭說沒有,代小琴的神色才放鬆下來。

小小一個煙頭,也有可能引發森林火災,這是代小琴最擔心的事。有次巡邏,她發現一名遊客正在抽煙,馬上前去勸導,請對方熄滅。可對方不聽勸,說話還沖人,代小琴只好一路默默跟著。跟久了,對方沒辦法,終於滅掉煙頭,扔了。代小琴趕緊上前檢查,確認煙頭完全熄滅才離開。這份執著認真,大概是隨了父親。

27年未發生一起人為森林火災

退休也要與大山在一起

也許是看記者一行人有點體力不支,代小琴提議休息一下。坐在路旁的木椅上,她沒有說話,靜靜望著森林深處。

每天早上六點起床,為了不受餓,吃兩大碗米飯,背上米花糖、麵包等當作午餐與晚飯,匆匆出門。烈日下,她帶著護林員翻山越嶺,查看火災隱患,及時採取防火措施。雨雪中,她帶著刀具,踏過溪流,翻過高山,在茫茫風雪中,在密密雨簾裡,仔細查看災情,扶正倒下的樹木。走上一天,膠鞋每三個月就要換一雙新的,日子日復一日,就這麼走過了27年。

27年裡,代小琴沒有一個春節是回家過的。除夕團圓夜,要是忙起來,連電話也顧不上打一個給家裡。有時想到了,掏出手機一看,沒准也顯示沒信號。家人住在江津區德感街,要是想她了,就坐兩個多小時車到管護站來“探班”。

類似春節這樣的節假日,是代小琴最緊張忙碌的時刻。特別是每年農曆四月至九月,大圓洞國家森林公園會迎來遊客高峰,人們時常在此遊玩避暑,護林防火任務十分艱巨。

“我一直很愧疚,錯過了兒子的成長歷程,很長時間裡,都是父母在幫著照料。”起初,兒子不能理解代小琴,多次上山勸她辭掉工作,兩人甚至發生爭吵。後來,在代小琴的堅持和說服下,兒子逐漸放下心結,理解了母親工作的不易和重要。

好在努力換來一方平安,從業27年來,代小琴負責的轄區內沒有發生一起人為森林火災。

2015年11月,大圓洞國家森林公園榮獲首批重慶市“最美森林氧吧”稱號。

“我早就習慣了這樣的生活,看到森林裡花花葉葉安好,就是我最大的滿足。我們就像家人一樣,彼此陪伴,真的捨不得說再見。要是老了退休了,也不知道該做什麼,我想,還會繼續巡山護林吧。”代小琴笑了笑,這片她用整個青春守護的森林,她依然會繼續愛下去。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