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現在有貴族與庶民之別嗎?

問一個很現實的問題:現在有貴族與庶民之別嗎?

這個問題好像很白癡。 人人都知道如今民主、自由、平等觀念已經深入人心, 大家都是公民, 都是新時代大同社會建設中的一份子。 即使是再跋扈的二代三代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說爺是貴族, 爾等是賤民。

但實際上, 是有的。

表面上沒有, 實際上有;

明面上沒有, 暗地裡有;

制度裡沒有, 人心裡有;

媒體上沒有, 市場中有;

言語中沒有, 生活中有;

我們只看一下周圍:

一、有沒有人有特權?

二、有沒有人說話更算話?

三、你所處地域的主要權力與財富的運轉是否靠暗箱操作?

看完之後, 你心裡就已經有了答案。

那麼如何判定一個人是貴族還是庶民?

大抵可以從權利、財富、地位、交際網、政治生活參與度、司法公正待遇、生活活動範圍等方面來衡量。

這麼稍微梳理一下, 你就會發現, 如今的貴族、庶民之分與古代社會無甚分別,

只是更加隱秘。 以前是宮禁森嚴、涇渭分明, 如今則用資本、會員、圈子、權利、義務等來分隔開。 彼此坐井觀天。 在各自的圈子裡求突破、求名利。

我們中國人一直在追求一個大同社會, 讓每一個人都能體面地生存。

但歷史上, 從沒有實現過。

其實, 個人如今倒是有一個感受:在我們先代聖賢的思想裡, 他們一方面追求最高理想, 即大同社會的塑造;一方面又承認與肯定現實。 所以在他們的著作中, 對於貴族、庶民之分是很重視且明確的, 尤其對於貴族有著非常詳細的描述、要求與希冀。

竊以為在他們的思路裡, 貴賤之分並不在於地位錢權出身, 而在於在什麼位置上要做什麼事:

什麼是貴族?貴族考慮的是家國大事,

而不是一己之私;

什麼是庶民, 庶民考慮的是吃喝拉撒, 而不是犧牲小家;

所以你看《論語》、《老子》、《莊子》, 看二十四史, 看《戰國策》, 看曾國藩書信, 看任何一本中國經典, 其中往往反反復複地對貴族, 其實也就是社會中的精英分子有著無盡的勸告、要求、提點、分析, 因為在社會中他們擁有著引導社會發展的力量, 這是毋庸置疑的。

而在歷史上, 聖賢的設想, 與精英分子面對利益時的選擇, 幾乎完全成了兩層皮。

到了如今, 連這種話語體系都已經不這麼提了, 而說的更加含糊。 同時更加強調百姓對於政權的義務。

貴族、外戚、六部、省府、清流、知州、縣令、衙役、師爺、刀筆吏……

富豪、白手套、掮客、庶民、白衣、策士、士紳、粉頭、騙子、幫閒……

原來有的, 現在一樣不少。

當你看到了這一層理, 你就會發現那些原本百思不得其解的現象、那些表裡兩張皮的矛盾、那些不能明說的理兒, 現在有了答案。

你在社會的哪一階層, 就要唱哪一階層的戲碼, 就要受哪一階層的苦與樂, 圓轉流暢, 合理合情。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