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你孩子的班主任把你分類了!趕快看看你是哪一類家長……

老祖宗留下一句話

人上一百, 形形色色

用這句話來形容家長的性格特點

簡直再恰當不過了

一流的父母做榜樣

二流的父母手把手

三流的父母做保姆

一位資深老師將家長的性格特點分為幾大類

大家看看自己屬於哪一類?

科學民主型

無論你在什麼樣的學校, 在你的班上總能找出幾位這樣的家長:父母二人文化素養較高, 但從來不以家教專家自居, 每次和老師見面時總是非常虛心地詢問孩子最近有哪些不足, 聆聽老師給他們的建議。 學校對家長提出的任務, 家長總能高品質地完成。

和這類家長溝通基本上是沒有障礙的。 對這類家長, 班主任會說出孩子的不足之處, 甚至可以直截了當地提出對家庭教育的要求。 這些家長通常會成為班級裡的正能量。

溺愛放縱型

週五下午, 又到了家長接學生回家的時間, 老師正忙著和幾個平時表現不算理想的學生對話。 家長剛剛聽完老師的一席話, 試圖當著老師的面教育孩子幾句。 誰知孩子突然放聲大哭, 沖著家長亂吼亂叫, 甚至摔門而出。

家長一臉無奈, 似乎已經習慣了孩子的這種表現。 孩子有這種表現並不是偶然的, 家長一貫的溺愛放縱,

是造成孩子有此種表現的根本原因。

放任自流型

放任自流型的家長一般對孩子的學業滿意度比較高。 他們常以“文化水準不高”“工作非常忙”等為由, 把孩子送到學校後不管不問。 如果你試圖帶動他們開展家庭教育, 他們張嘴就是“老師, 我只是小學畢業……”

這類家長最突出的弱點, 就是他們從來沒期望自己的孩子在學業上取得成功。

期望過高型

入學時, 曾有位家長告訴我, 她的孩子立志要到中科院當院士。 過了幾天, 她又發現孩子在書法方面非常有天賦, 語言表達能力也非常強, 又希望孩子學習書法、表演。

總之, 家長覺得孩子未來一定能出人頭地。 但遺憾的是, 孩子並沒有表現出過人的天賦:20以內的加減法做起來慢極了, 媽媽要求練習的鋼琴曲目總是彈不熟練, 主持也不能夠瀟灑流暢。 這一切似乎和媽媽的期望相差很遠。

這類家長總是對孩子充滿期待, 希望把孩子培養成傑出人才。 這本來也無可厚非。 但是如果不腳踏實地, 做法與孩子的年齡特點和自身特點脫節,

只顧盲目地按照自己的理想來要求孩子, 就是錯位的家庭教育。

經濟杠杆型

“寫完作業, 獎五十”, “考完有進步, 獎一百”, “週五得到老師一個表揚, 週末獎勵去遊樂場玩一整天”……有的家長不停地向孩子發佈各類金錢獎勵政策, 期待靠錢來調動孩子的積極性, 卻很少關注孩子的精神需求。

家長長期以金錢作為孩子學習的動力,會導致孩子離了錢就不動了。這時,孩子會覺得學校裡的學業生活是一種負累,對孩子發展極為不利。

全面移交型

“老師,我的孩子就全交給您了。”開學見面時,這類家長常非常熱情地和你交流,讓人覺得他十分真誠,但一個學期下來你根本見不到他們的蹤影。他們或長期在外地工作,或是單親父母,或是生意纏身,無暇照顧孩子。

和這類家長交流的時候,班主任要多佈置具體的任務,通過不同的形式把他們帶回到孩子的身邊。例如,學生背誦時簽字、參加家長開放日等,為他們教育孩子提出具體的、切合實際的要求。家長用心不用心,全看班主任如何與家長交流了。

要求過高型

這類家長非常願意為孩子的教育付出努力,但是到頭來似乎沒有見到多少成效。問題的根源常常在於方法不當。家長常常一廂情願,用自己覺得有效的辦法來教孩子。

例如,覺得孩子生字掌握得不好,就每個週末都讓孩子從早到晚一行一行機械地抄寫,反反復複地讀,浪費了很多時間,卻沒有收到成效。

這類家長的責任心是令人敬佩的,他們和千千萬萬望子成龍的父母一樣,願意抽出時間陪伴和幫助孩子,一旦找到方法,是很容易幫助孩子成功的。

碎碎念型

如果有機會聽聽這類家長和孩子之間的交流,你就會發現好像在看相聲表演,家長是逗哏,孩子是捧哏,在大部分的時間裡,孩子都在隨聲附和,家長自己說盡興了就放過孩子。至於說的管用不管用,有沒有實際效果,家長卻從來沒有想過。

這類家長特別健談,但他們卻沒有發現,之所以他們的話在孩子面前不管用,就是因為他們說得太多了。家長為了告訴你,她教育孩子有多辛苦,可以從外婆從小帶她的故事開始談起,常常聊了一個小時,你都很難理清她想要表達的主要內容。他們的孩子常常在嘮叨聲中被磨成了“鐵耳朵”,特別有忍耐力。

粗暴嚴厲型

一腳把孩子踹倒在地,就是這類家長在聽了班主任“告狀”後的第一反應。班主任本來打算和家長交流孩子的狀況,結果卻變成了勸架會。老師忙著勸家長消消氣,家長卻忙著抱怨他有多辛苦和這個孩子有多不聽話,見面交流沒有起到任何效果。

家長可以用威嚴來借威震懾,但是不可以操之過急,否則會適得其反,出現極端事件。

多元複合型

這類家長的特點就是沒特點。心情好時講科學民主,心情不好時嘮嘮叨叨,心情煩悶時就對孩子暴力相向。這種家長常令班主任捉摸不透。

對照一下,你找到自己的屬性了嗎?

卻很少關注孩子的精神需求。

家長長期以金錢作為孩子學習的動力,會導致孩子離了錢就不動了。這時,孩子會覺得學校裡的學業生活是一種負累,對孩子發展極為不利。

全面移交型

“老師,我的孩子就全交給您了。”開學見面時,這類家長常非常熱情地和你交流,讓人覺得他十分真誠,但一個學期下來你根本見不到他們的蹤影。他們或長期在外地工作,或是單親父母,或是生意纏身,無暇照顧孩子。

和這類家長交流的時候,班主任要多佈置具體的任務,通過不同的形式把他們帶回到孩子的身邊。例如,學生背誦時簽字、參加家長開放日等,為他們教育孩子提出具體的、切合實際的要求。家長用心不用心,全看班主任如何與家長交流了。

要求過高型

這類家長非常願意為孩子的教育付出努力,但是到頭來似乎沒有見到多少成效。問題的根源常常在於方法不當。家長常常一廂情願,用自己覺得有效的辦法來教孩子。

例如,覺得孩子生字掌握得不好,就每個週末都讓孩子從早到晚一行一行機械地抄寫,反反復複地讀,浪費了很多時間,卻沒有收到成效。

這類家長的責任心是令人敬佩的,他們和千千萬萬望子成龍的父母一樣,願意抽出時間陪伴和幫助孩子,一旦找到方法,是很容易幫助孩子成功的。

碎碎念型

如果有機會聽聽這類家長和孩子之間的交流,你就會發現好像在看相聲表演,家長是逗哏,孩子是捧哏,在大部分的時間裡,孩子都在隨聲附和,家長自己說盡興了就放過孩子。至於說的管用不管用,有沒有實際效果,家長卻從來沒有想過。

這類家長特別健談,但他們卻沒有發現,之所以他們的話在孩子面前不管用,就是因為他們說得太多了。家長為了告訴你,她教育孩子有多辛苦,可以從外婆從小帶她的故事開始談起,常常聊了一個小時,你都很難理清她想要表達的主要內容。他們的孩子常常在嘮叨聲中被磨成了“鐵耳朵”,特別有忍耐力。

粗暴嚴厲型

一腳把孩子踹倒在地,就是這類家長在聽了班主任“告狀”後的第一反應。班主任本來打算和家長交流孩子的狀況,結果卻變成了勸架會。老師忙著勸家長消消氣,家長卻忙著抱怨他有多辛苦和這個孩子有多不聽話,見面交流沒有起到任何效果。

家長可以用威嚴來借威震懾,但是不可以操之過急,否則會適得其反,出現極端事件。

多元複合型

這類家長的特點就是沒特點。心情好時講科學民主,心情不好時嘮嘮叨叨,心情煩悶時就對孩子暴力相向。這種家長常令班主任捉摸不透。

對照一下,你找到自己的屬性了嗎?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