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別再說孩子內向是天生的沒辦法!你今天偷的懶,會讓孩子苦一輩子

常聽家長們說, 自己的孩子很“內向”, 可能是天生的, 很苦惱, 但沒辦法。

真的沒辦法嗎?我看未必。

你今天偷的懶, 可能會讓孩子辛苦一輩子,

怨你一輩子!

在央視紀錄片《零零後》這部片子裡, 有幾乎一半的“小主人公”, 小時候看起來都有些“內向”。 其中有兩個孩子(錫坤和辰辰), 在跟拍十年的過程中, 性格越來越內向, 對他人、對社會都沒有興趣。

且不說人格是否會不健全, 但至少我們會擔心:他們的人生將經歷更多的坎坷, 遭遇更多的挫折與苦難。 幸福?可能會離他們越來越遠。

只有一個, 叫一一的女孩子, 從最開始的“孤立”自己, 喜歡一個人玩兒, 到後面在老師和媽媽的引導下, 慢慢地開始交朋友, 體會與人交往的樂趣。

到現在13歲的一一, 很有自己獨立的想法和主見, 擁有在“內向”和“外向”這兩個世界裡面, 各一半最好的東西, 努力讓自己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所以,

不要輕易給孩子貼上“內向”的標籤, 也不要認定為“內向”是天生的, 不可改變。

想改變孩子“內向”的性格, 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不僅要有方法, 還要有耐心。

端正認知:性格有遺傳的成分, 但並不是完全無法改變。

我兒子剛上幼稚園的時候, 也不怎麼喜歡跟其他的小朋友玩兒,

上課也不愛發言。 問起他的時候, 他就說他覺得比較害羞, 不好意思。

他爸爸說, 男孩子有什麼好害羞的?你要勇敢一點兒, 主動一點兒。

我偷偷問老公, 你小時候是啥樣的?他弱弱地說, 其實也是很膽小、很害羞的。

再想想我自己小時候, 似乎也外向不到哪兒去。

這麼說起來, 好像就是遺傳了, 也就是所謂的“天生”的。

那怎麼辦?順其自然, 放任自流?

我相信這可能是大多數認為孩子“內向”的家長, 在一番思量和說教無效之後的“決定”。

其實, 不是沒辦法, 而是你沒用對方法。

用對方法:減少說教, 用行動幫助孩子改變。

兒童發展心理學強調:童年期的友誼會為以後的人際關係奠定良好的基礎。

童年期的社會交往主要是指兒童與同齡夥伴的交往。 夥伴交往是兒童社會性發展的非常重要的途徑。

同伴經歷、與同齡人結合的夥伴關係對他們的人格發展和社會性(包括道德)發展, 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

小學兒童的歸屬感從家庭向同伴社會轉移, 從同伴中得到友誼、支持和尊重成為他們必需的精神寄託。

如果在同齡集體中被孤立, 那將是他們最大的精神創傷。

成人, 尤其是父母親, 一定要珍重兒童的夥伴關係, 千萬不能阻止或粗暴干涉。 必要時要努力為孩子創造建立適宜夥伴關係的條件, 積極地予以協助和引導, 幫助他們建立良好的夥伴關係是家長不可忽視的重要責任。

所以我認為:幫助孩子交朋友, 是孩子擺脫“內向”, 變得開朗、活潑、自信的不二“法寶”。

從意識到兒子似乎不太主動與人交往開始, 我就特別積極地帶他到社區遊樂場、公園、商場各種遊樂場所玩兒, 並積極鼓勵他交朋友, 並對他的交往行為給予無條件的支持。

兒子與他的好朋友

這是我兒子,在幼稚園交到的第一個好朋友,至今與我兒子形影不離,像親兄弟一樣。我帶著他們倆出去的時候,常有人誤以為他們是雙胞胎,都是我的兒子。

後來,他慢慢地開始接觸其他的小朋友。我則給予各種配合和支援。

比如:兒子某天回家突然跟我說,媽媽,我跟同學約好了週六在幼稚園門口見面。

我說,好啊,幾點鐘?——不知道。

為什麼約幼稚園門口見面,而不是家裡?——因為我們都記不清楚對方家裡的位址。

好吧!於是我開始在家長群裡聯繫那位小朋友的家長,跟對方確認他們的孩子是否也說了這件事。

確認有這件事了,再確認好時間,然後週六早上準時把孩子送到幼稚園門口。

等兩個小朋友見了面,他們再商量要去誰家玩兒。商量好了之後就由其中一方的家長帶走,另一方家長自己回家,等玩夠了再去接(有時對方也會送回來)。

類似這樣的事情發生了好幾次,每一次我都百分百支持和配合。

直到現在,逢節假日的時候,我還時不時開車來回一個小時,送兒子去他幼稚園另外一個好朋友家裡玩兒。

當然,他們也會像其他孩子一樣,時不時有一些爭吵和矛盾。

有時候情況還很嚴重:兒子一生氣就要“負氣出走”,每每我去“救場”的時候,內心都經歷了極大的挑戰:面對對方家長時的尷尬、兒子屢教不改的鬱悶和無助。好在,我儘量做到了不打也不罵,事後再與他好好溝通。

儘管這樣,我也沒有因此而不讓他出去與朋友玩,來減少自己的麻煩。

即使作為成年人的我們,也依然會犯錯。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必然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我們可能會感覺焦慮不安,但也可以把犯錯誤看作是學習的好時機。

更重要的是,孩子與同齡夥伴的交往,會促進孩子社會認知和社會交往技能的發展。只有不斷地交往、摩擦,他們才能學會如何處理同伴之間的矛盾和衝突;學會如何堅持個人的主張或放棄自己的意見等社會交往技能。

既然錯誤不可避免,那麼,從錯誤中學習,改善和成長,也可以成為我們的一種選擇。

現在,兒子去朋友家玩兒,我已經很放心了。他也會經常邀請他的朋友來我們家玩兒。

做父母的都知道,孩子們(特別是男孩)玩起來,就像是打仗一樣,搞得家裡一片狼藉。

我是一個很愛整潔、愛乾淨的人,在這方面甚至有一點強迫症。但為了兒子,我始終打開家門,熱情地邀請和歡迎他的每一個朋友來家裡做客。

用兒子自己的話說,他現在是“活潑得不得了”,周圍的家人和朋友都能明顯地感受到他的變化。

我相信:在我兒子身上發生的變化,在你的孩子身上,也可能發生。

關鍵是:你真的願意為之付出努力和耐心嗎?

別再說孩子“內向”是天生的,沒辦法!你今天不作為,孩子可能一輩子都體會不到那種與人交往的樂趣。我想,這肯定不是你希望看到的。

兒子與他的好朋友

這是我兒子,在幼稚園交到的第一個好朋友,至今與我兒子形影不離,像親兄弟一樣。我帶著他們倆出去的時候,常有人誤以為他們是雙胞胎,都是我的兒子。

後來,他慢慢地開始接觸其他的小朋友。我則給予各種配合和支援。

比如:兒子某天回家突然跟我說,媽媽,我跟同學約好了週六在幼稚園門口見面。

我說,好啊,幾點鐘?——不知道。

為什麼約幼稚園門口見面,而不是家裡?——因為我們都記不清楚對方家裡的位址。

好吧!於是我開始在家長群裡聯繫那位小朋友的家長,跟對方確認他們的孩子是否也說了這件事。

確認有這件事了,再確認好時間,然後週六早上準時把孩子送到幼稚園門口。

等兩個小朋友見了面,他們再商量要去誰家玩兒。商量好了之後就由其中一方的家長帶走,另一方家長自己回家,等玩夠了再去接(有時對方也會送回來)。

類似這樣的事情發生了好幾次,每一次我都百分百支持和配合。

直到現在,逢節假日的時候,我還時不時開車來回一個小時,送兒子去他幼稚園另外一個好朋友家裡玩兒。

當然,他們也會像其他孩子一樣,時不時有一些爭吵和矛盾。

有時候情況還很嚴重:兒子一生氣就要“負氣出走”,每每我去“救場”的時候,內心都經歷了極大的挑戰:面對對方家長時的尷尬、兒子屢教不改的鬱悶和無助。好在,我儘量做到了不打也不罵,事後再與他好好溝通。

儘管這樣,我也沒有因此而不讓他出去與朋友玩,來減少自己的麻煩。

即使作為成年人的我們,也依然會犯錯。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必然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我們可能會感覺焦慮不安,但也可以把犯錯誤看作是學習的好時機。

更重要的是,孩子與同齡夥伴的交往,會促進孩子社會認知和社會交往技能的發展。只有不斷地交往、摩擦,他們才能學會如何處理同伴之間的矛盾和衝突;學會如何堅持個人的主張或放棄自己的意見等社會交往技能。

既然錯誤不可避免,那麼,從錯誤中學習,改善和成長,也可以成為我們的一種選擇。

現在,兒子去朋友家玩兒,我已經很放心了。他也會經常邀請他的朋友來我們家玩兒。

做父母的都知道,孩子們(特別是男孩)玩起來,就像是打仗一樣,搞得家裡一片狼藉。

我是一個很愛整潔、愛乾淨的人,在這方面甚至有一點強迫症。但為了兒子,我始終打開家門,熱情地邀請和歡迎他的每一個朋友來家裡做客。

用兒子自己的話說,他現在是“活潑得不得了”,周圍的家人和朋友都能明顯地感受到他的變化。

我相信:在我兒子身上發生的變化,在你的孩子身上,也可能發生。

關鍵是:你真的願意為之付出努力和耐心嗎?

別再說孩子“內向”是天生的,沒辦法!你今天不作為,孩子可能一輩子都體會不到那種與人交往的樂趣。我想,這肯定不是你希望看到的。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