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臨淄鄉村記憶:神話流傳霸王莊

作者:崔玉坤

霸王莊分南霸王莊和北霸王莊, 北霸王莊屬敬仲鎮, 南霸王莊今屬鳳凰鎮。 南北霸王莊原為一莊, 相傳過去兩莊之間有段長260米,

寬30米的大壩, 是古時大禹之父鯀治水時留下的, 並以此立莊為“壩王莊”。 後因不雅, 改為“伯王莊”和“霸王莊”。

歷史上的霸王莊, 風景秀麗, 非常宜人。 莊四周築有高、寬各約十余米的圍牆, 牆上裝有土炮, 用於防禦。 東西各有寨門通往交通要道, 寨門前有大橋, 橋下是四面環繞的護城河, 一年四季流水不斷。 河水來源於康浪河, 由南向北流轉西南, 經莊西流入葦河, 河內蘆葦叢生, 盛產魚、蝦、蟹。 還有部分河水流入南山灣, 再流入護城河, 繞莊經東南角、東北角, 最後由西北角匯入康浪河。

莊西北是金鉤掛月的寶地, 莊東北角建有古廟一座, 廟宇雄偉壯觀。 今廟已不存, 但有人收藏古廟內的建築裝飾用空心磚一塊。 磚上浮雕游龍,

做工精良, 是古廟歷史的見證。

莊南300米處, 相傳是名相管仲的府邸遺址。 據說當年管仲慧眼認准了這片七水彙聚的寶地, 在此建造了府邸——“三歸台”。 後來, 又在管仲府邸西南約1千米處建起了齊國國賓館——梧台。

霸王莊自古流傳著兩個神話傳說:其一, 是“海眼”。 某年, 在莊西南角的灘塗上, 突然有巨量泉水湧出, 水中還伴有大量魚蝦。 村民驚詫莫名, 稱之為“海眼”。 泉水奔湧, 大有淹沒整個村莊之勢。 全體村民都來堵“海眼”, 但填土、堆石, 想盡各種辦法也堵不住。 後來, 經一金甲神人指點, 大家製作一口大鍋, 將“海眼”扣住, 最終成功堵住了水流, 保護了一方平安。

其二, 是“神灣”。 傳說古霸王莊的由來是當時莊內有一大戶, 人稱“王百萬”, 家財萬貫,

富甲一方, 稱霸鄉里。 周邊村民多稱該村為“霸王莊”, 久而久之遂為莊名。 據說當時王百萬家有耕牛99頭, 莊東南的南山灣是他的飲牛灣。 有一天, 放牛人飲牛時, 清點牛數為100頭, 清點幾遍皆如此。 回到家中再行清點, 卻仍舊是99頭。 放牛人很納悶, 百思不得其解。 於是就在每頭牛的牛角上系上紅繩。 再去南山灣飲牛時, 清點還是100頭, 不過有一頭牛的牛角上沒有紅繩。 “噢!原來是你在搞鬼!”放牛人上前狠狠抽打那頭牛, 此牛落荒而逃。 從此以後, 那頭牛不再來了, 牛群恢復正常。 但王百萬的日子卻從此一蹶不振, 漸漸衰敗下去。

霸王莊人傑地靈, 歷史上曾出過文武進士各一名。 文進士王璲, 字公佩, 號淄霞, 康熙二十一年壬戌科進士, 授任知縣。

但他不仕而隱居村野, 設館教授學子。 其學子中有進士3人, 舉人6名, 貢生、秀才多人, 成為一方私塾名師。

武進士王殿魁為清同治元年武科殿選中進士。 其人雖以武聞名, 但善交文士, 道高德厚。 他平生俠肝義膽, 常為百姓打抱不平, 曾巧鬥過臨朐縣令, 為民討回被衙役強行拉走的馬匹;幫廣饒農戶查清了衙役勾結地痞惡霸誣陷的人命案, 還農戶清白。 他還奉旨治理商務, 嚴懲了西南運煤路上的攔道匪徒, 聞名一時。

最能彰顯霸王莊“霸氣”的還是南霸王莊的“低攻拳”。 其最早的傳藝人是武進士王殿魁的老師、武貢生朱建梅和朱建禮。 王殿魁得中武進士後, 回鄉隱居, 將拳術傳授給前來拜師的崔效祥。 後來崔效祥在南霸村內開設拳房,

傳授低攻拳。 後來習練低攻拳的有王曙光、王如棠、朱端緒等人。 王曙光1940年參加八路軍, 曾任營教導員, 曾憑武術奪取日軍機槍一挺。 王如棠1938年參加八路軍, 在戰鬥中多次憑武術立功, 曾任某師後勤處處長。 朱端緒1939年參加八路軍, 戰鬥中依仗武術屢建奇功, 曾任渤海軍區海防大隊隊長。 現在抵攻拳已列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歷史悠久霸王莊, 如今更添新氣象。 古往今來多壯士, 人才輩出威名揚。

政協臨淄區委員會

《臨淄鄉村記憶》編委會授權發佈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