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日本頂尖技術人才流向中國,在半導體領域中國3年內超過日本

日本的經濟新聞報導, 在過去的40年裡, 從日本流出到中國, 韓國, 臺灣, 泰國和其他亞洲國家的頂尖科技專家1000余人, 人們對日本能否保持尖端技術的競爭優勢表示懷疑, 日本當局一直擔心, 特別是在麻煩的東芝半導體銷售案例之後。

通過大資料分析, 從1976春季到2015春季, 有490個日本汽車從業者轉向了韓國企業, 196人轉向中國大陸, 另外350人流向中國臺灣或泰國。 因為這種分析只包括在擁有專利申請程度的技術人才, 事實上, 越來越多的日本技術人員正在選擇國際跳槽。

在過去的40年中, 從日立、松下等8家日本技術巨頭紛紛外流到韓國的專家, 至少占40%, 到中國大陸的專家占近30%, 許多人都很年輕, 據統計到中國大陸的, 40歲或者以下的達到90%以上, 到韓國的達到70%以上。

在2000年以後日本人才開始明顯的流向中國和韓國。 1名被外國汽車公司挖角的日本專家說:“2000後, 成千上萬的日本工程師工作選擇在中國大陸工作。 ”的確, 上述報導提及的人數比實際中小很多。

他國企業往往不吝祭出極佳條件招攬日本人才。 例如在2005年, 日本電子工廠的研發工程師被一家人力資源公司發掘, 並表示三星電子願意在目前的職位上支付超過30%的薪水,

並提供公寓住宿(即使是單身也可以), 這位工程師工程師為三星工作了7年。 有了三星工程師的資質, 就意味著在不怕在韓國找不到工作。

這種現象的後果之一, 可能是當日本相關行業出現問題時, 在中國大陸和韓國的製造商正快速增長。

有位三星工程師表示:“中國大陸企業能夠在3年內完美的掌握技術。 即使韓國的技術突飛猛進, 它減緩了向日本需求人才, 但中國將繼續聘請日本工程師。 ”

另外1名是40歲左右, 在日本東芝晶片廠工作的工程師, 此前, 他還被中國的一家企業看上, 並向他開出年薪約300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176萬元), 並承諾一旦新廠成功投產, 將獎勵500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300萬元)獎金。

東芝半導體事業出售案日前才暫時告一段落, 將賣給以美國私募基金貝恩資本為首的美日韓聯盟。 對於亟欲實現量產的中國本土半導體業來說, 東芝無疑是一個工程人才寶庫。

日本企業的技術優勢不僅在半導體領域, 而且在航空碳纖維開發和精密機械等領域有先進的技術。

日本官員繼續關注人才外流。 十月限制國家安全的科學技術外流的新法律生效。 根據新的法律, 日本政府認為, 收購交易已經洩露了重要的技術風險, 它將有權命令外國投資者向日本公司出售其持有的股份。

此外, 物聯網趨勢展開, 迫切需要電子設備人才, 日本的人才外流不僅限於亞洲, 還包括美國公司、如穀歌或博世(博世)等西方公司。 東京人力資源三上俊輔說:“在日本, 工程師的位置相對較低。 我們必須為這些人才提供更好的條件, 例如更高的薪酬等。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