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很多北京人都不知道的,絕妙的正乙祠古戲樓

海內外有不少ins拍照熱門地點, 各類造型亮眼的小屋或是現代藝術家手繪的牆壁等等, 但在北京, 除了潮人聖地三裡屯, 也有不少留存完好的古建築適合拍照。 正乙祠戲樓正是這樣一處可以讓人瞬間穿越三百年的好去處。

古戲樓換新顏 傳統戲曲的新魅力

正乙祠戲樓位於前門附近, 在一個不起眼的胡同裡, 初次過去看你需要一番尋找。 比鄰而居的是全聚德烤鴨店, 若以繁華論, 正乙祠是比不得全聚德, 但進到裡面卻是別有洞天。 三百餘年的歷史, 幾經易主, 見過了京劇最鼎盛的時期, 也遭遇過炮火的洗禮, 如今在一家演出管理公司的經營下, 逐漸恢復了往日的精緻和美, 演出主要以戲曲為主, 兼有其他古風類演出。

正乙祠有一副非常著名的對聯:“演悲歡離合當代豈無前代事, 觀抑揚褒貶座中常有劇中人。 ”24個字, 將正乙祠三百餘年的前世今生道盡。

今年不少戲曲演出就在正乙祠開台, 京劇《霸王別姬》、《梅蘭芳華》, 越劇《梁祝》、《紅樓夢》都登上了這爿小小天地。 在戲樓聽戲的好處很多, 尤其是恢復了家班演出的效果, 近距離的觀看, 比大舞臺更多幾分韻味。

除了戲曲演出, 正乙祠也會舉辦一些活動,

更方便年輕人面對面接觸。 譬如今年的幾場戲道的交流活動, 以全男班《牡丹亭·遊園驚夢》素顏版作為導賞物件, 著重分析杜麗娘、春香、柳夢梅三個人不同的氣質呈現, 從而延伸到生活和職場中每個人的氣質與氣場的養成。 對於年輕人來說, 是更為親近的接觸方式, 去瞭解戲曲之美。

第一座室內戲樓 朝北而建是為何

古人聽戲, 多數是在露天劇場, 大約到唐代寺院中的戲場是後代“廟台”的前身, 宋元時期的劇場又有“勾欄”之稱, 真正意義上的第一座室內劇場, 正是正乙祠戲樓。

正乙祠戲樓最初是浙商建造的, 用來接待浙江寧波一代的金融人士, 逢年過節來此看社火和木蓮戲等傳統民間戲曲。 也有說法此前是拜神之處, 古時“乙”通“一”, 正乙, 通的是正一。 但歷史已不可考。

戲樓有兩層, 二樓是雅間和包廂, 台前三面環樓, 朝北而建, 兩旁有樓梯, 看樓中心為馬蹄型, 為豐富表演, 有時也會搭建出T醒台, 近距離接觸觀眾。

古時戲樓多朝北而建, 有幾種說法, 一是說戲是唱給神仙聽的, 所以要朝北, 第二種解釋是說演戲之時都是農閒期, 加入戲樓朝南, 觀眾就要朝北, 喝風的就是觀眾, 為尊重觀眾才讓戲樓朝北, 讓觀眾不喝風。

還有一種說法是, 我國傳統的方位是南面為尊, 戲子在那個年代屬於下九流, 對於觀眾不尊重, 才朝北。但根據現代建築學的理論來說,由於太陽多在南方,光照不夠穩定,假如白日開台的話,就會受到光線變化的影響,有礙觀看,朝北則有穩定的光線,現在不少畫室都是用的朝北的房子。但具體當年為何朝北而建,仍未有具體說法。

見證京劇的誕生和輝煌 梅蘭芳譚鑫培曾在此登臺

正乙祠戲樓自1712年落成,1790年徽班進京,在昆曲的基礎上融合了其他戲曲的特長,誕生了京劇。京劇創始人程長庚、盧聖奎,就曾在此登臺,正乙祠的名號也逐漸響亮起來。

正乙祠在1936年見證了自己最輝煌的時期,富豪林子安青睞梅蘭芳、王瑤卿、李多奎等名角,駱玉笙、劉寶全、侯寶林等名家,在正乙祠演堂會,轟動京城。之後隨著抗日戰爭的爆發,正乙祠也日漸式微。

直到1995年,呼籲振興京劇後,在多方人士的奔走下,正乙祠又得到了修復,如今仍是京城少有的可以體驗精緻戲曲的演出場所。但正乙祠的魅力,只有自己親自去感受過,才能真正體會。

文/武束衣

北京民俗 / 近知北京風物,遠播四海民俗

北京民俗版權作品轉載與合作及交流民俗,請加微信:beijingminsu

點擊關注:2016年度文化頭條號:北京民俗

才朝北。但根據現代建築學的理論來說,由於太陽多在南方,光照不夠穩定,假如白日開台的話,就會受到光線變化的影響,有礙觀看,朝北則有穩定的光線,現在不少畫室都是用的朝北的房子。但具體當年為何朝北而建,仍未有具體說法。

見證京劇的誕生和輝煌 梅蘭芳譚鑫培曾在此登臺

正乙祠戲樓自1712年落成,1790年徽班進京,在昆曲的基礎上融合了其他戲曲的特長,誕生了京劇。京劇創始人程長庚、盧聖奎,就曾在此登臺,正乙祠的名號也逐漸響亮起來。

正乙祠在1936年見證了自己最輝煌的時期,富豪林子安青睞梅蘭芳、王瑤卿、李多奎等名角,駱玉笙、劉寶全、侯寶林等名家,在正乙祠演堂會,轟動京城。之後隨著抗日戰爭的爆發,正乙祠也日漸式微。

直到1995年,呼籲振興京劇後,在多方人士的奔走下,正乙祠又得到了修復,如今仍是京城少有的可以體驗精緻戲曲的演出場所。但正乙祠的魅力,只有自己親自去感受過,才能真正體會。

文/武束衣

北京民俗 / 近知北京風物,遠播四海民俗

北京民俗版權作品轉載與合作及交流民俗,請加微信:beijingminsu

點擊關注:2016年度文化頭條號:北京民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