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訪十九大代表廖紅:讓老百姓從“吃得飽”到“吃得好”

東南網10月20日訊“習近平總書記在報告中提到, 我國農業現代化穩步推進, 糧食生產能力達到一萬二千億斤, 穩定解決了十幾億人的溫飽問題。 作為一名農業科技工作者, 我感到非常自豪。 這表明了中國對世界糧食安全作出了突出貢獻。 ”党的十九大代表、福建農林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教授、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廖紅說。

廖紅表示, 習近平總書記的報告深刻闡述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和國家事業發生的歷史性變革, 深刻闡述新的歷史條件下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

提出一系列重要思想、重要觀點、重大判斷、重大舉措, 為今後工作指明了方向。 這讓她倍感振奮, 備受鼓舞。

“習總書記在報告中提出, 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日益廣泛, 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 而且對於每天需要的糧食也有更高的要求。 在解決了糧食安全的基礎上, 下一步就要關注品質, 怎麼樣讓糧食品質變得更好, 讓老百姓從‘吃得飽’到‘吃得好’。 ”廖紅說。

廖紅認為, 習總書記在報告中提出, 要確保國家糧食安全, 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 己手中。 總書記在報告中為農業發展規劃了藍圖。 藍圖變為現實, 關鍵在於行動。 做到這一點, 首先要做到糧食高產,

進一步強化農業基礎科學研究。 高產的同時要在源頭控制農業的面源污染, 做到“高產、優質、環保”。

二要完善農業基層推廣體系, 解決農業服務“最後一公里”的問題。 基層農技推廣系統對農業的生態發展模式, 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要實現農業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的發展, 就要加強農業科學技術的推廣, 讓農業科學技術可以傳達到農民, 用科學技術服務農業發展, 緩解農業發展中因過量施肥、過量使用農藥而引發的生態安全和食品安全問題。

三要加強農業人才的培養, 堅定實施科教興國、科教興農的戰略, 不僅培養博士研究生等高端人才, 也要注重培養直接面向基層的本科、大中專學生等中低端人才, 實現人才上中下游綜合發展,

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 才能既保證糧食安全又能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