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漲知識啦!海軍潛艇“海底撈”神器,你認識嗎?

敲黑板!!

自潛艇問世以來, 在和平時期沉沒于大洋海底深處的潛水艇已超過170 艘。 由於種種原因造成世界各國潛艇沉沒的突發事件也曾經發生。 由於潛艇所處的環境是深不可測的海洋, 一旦受損, 倖存者想要逃生真是難之又難。 但只要水深壓力不超過潛艇耐壓艙承受的範圍, 潛艇中的遇險人員仍然有生還的可能。 海底救生不像陸地救援那樣簡單, 要想從幾百米深, 變化莫測的海底營救出困在潛艇中的倖存者, 還真需要一些特殊的救援器材。

今天, 就帶大家認識認識這些神器!

深潛救生艇

1

深潛救生艇是一種特殊製造的小型潛水艇, 艇長十幾米, 由兩至三名人員操作駕駛。 作為援救潛艇的“神兵利器”, 深潛救生艇能夠作業的深度越大, 實施援救行動的能力就越強。 在實施營救時, 深潛救生艇利用聲呐探測和水下電視進行觀察引導, 潛入海底尋找沉沒的潛艇。

當尋找到失事潛艇之後, 駕駛人員需要操縱救生艇, 完成與失事潛艇的準確對接。

作業型遙控潛水器

2

作業型遙控潛水器又稱水下機器人(ROV), 配備有多功能機械手等作業工具。 從水面母船進行吊放和回收的非載人潛水器, 由母船上放出的臍帶纜為其提供動力和進行控制。

可用於對失事潛艇進行損傷評估, 如果配備適當的工具, 還可以用來清理潛艇對接平臺以及向失事潛艇投遞生命支持物資等作業。

救生鐘

3

救生鐘採用鋼質耐壓殼體, 鐘內分上室和下室。 上室為救生室,

下室為通道, 圍壁有調壓水艙, 底部有對接裙口。 救生室保持正常大氣壓, 內有供排氣、注排水系統和通信、照明裝置等。 救生鐘沒有動力裝置, 靠潛水船起重設置控制。 救援時, 從水面母船吊放入水, 利用引纜完成與沉沒潛艇救生平臺對接, 並將艇員轉移出艇的裝備, 也可不對接進行施救, 一次可援救6至8人。

側掃聲呐

4

側掃聲呐能不受水體可見度的影響而快速覆蓋大面積水域“看”到水下情況。 每邊旁掃通過向水底發射聲呐, 反射後被拖魚接收形成聲呐影像來發現水下物體。 接收到的信號通過拖纜傳到甲板上的顯示單元。 可用于探尋搜索水下目標、進行水下安檢等作業。

側掃聲呐技術起源於20 世紀50 年代末, 現在已成為廣泛應用的海底成像技術。 自20 世紀60 年代英國海洋研究所推出第一個實用型側掃聲呐系統以來, 各種類型的側掃聲呐系統紛紛問世。 側掃聲呐有三個突出的特點:一是解析度高, 二是能得到連續的二維海底圖像, 三是價格較低。

救生拋投器

5

救生拋投器主要由壓縮機、繩索及未充氣的救生圈組成,進入救生拋投器的射程後,立即將一枚拴有繩索的“炮彈”發射至水中的被困人身前,一兩秒鐘後,“炮彈”內的壓縮空氣開給“炮彈”的救生圈充氣,待救生圈充氣結束後,被困人可以及時抓住救生圈,並將其套在身上。隨後,救援人員便可以利用繩索,將被困人拉上救生艇,迅速轉移到安全的地方。可用於惡劣氣象對海面有意識人員的救援作業。

文:譚浩 圖:王昶鑫 馮燕斌 韓富曉

救生拋投器

5

救生拋投器主要由壓縮機、繩索及未充氣的救生圈組成,進入救生拋投器的射程後,立即將一枚拴有繩索的“炮彈”發射至水中的被困人身前,一兩秒鐘後,“炮彈”內的壓縮空氣開給“炮彈”的救生圈充氣,待救生圈充氣結束後,被困人可以及時抓住救生圈,並將其套在身上。隨後,救援人員便可以利用繩索,將被困人拉上救生艇,迅速轉移到安全的地方。可用於惡劣氣象對海面有意識人員的救援作業。

文:譚浩 圖:王昶鑫 馮燕斌 韓富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