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未來還會大規模進口豬肉?養豬人,看看這個你就知道答案了!

學習養殖技術、瞭解市場最新行情, 線上諮詢養殖難題和老師零距離交流, 請點擊右上角關注↗豬訊網。

豬肉出口減少, 豬肉進口增加

目前,

我國國內生產的豬肉主要自產自銷, 豬肉出口占比僅為0.1%。 我國豬肉90%出口至香港(84%)、澳門(6%)。 2017年上半年豬肉出口2.68萬噸, 同比增長15%, 占全國豬肉產量的0.1%。 2007年金融危機後, 國外需求疲軟, 豬肉出口量從20-30萬噸/年降至10萬噸以下, 占全國產量的比重也從約0.6%降至約0.1%。

豬肉進口是彌補供需缺口、抑制豬價過高的調整工具。 我國每年的豬肉進口量基本等於豬肉的供需缺口, 主要來自德國(21%)、西班牙(16%)、美國(13%)等。 2011-2015年我國每年進口豬肉50-70萬噸/年。 2016年為彌補擴大的豬肉供需缺口, 平抑豬價過快上漲(上半年同比增長30%以上), 當年豬肉進口162萬噸, 同比增長108%(成倍增長), 占全國豬肉產量的3%。 2017年豬肉進口回落, 目前1-8月分共進口豬肉83萬噸, 同比下降27%。

因此, 豬肉進口只是國內供給關係的跟隨變數,

滯後於豬價變化。 當豬價高漲時, 加大進口;豬價下跌時, 減少進口。 就目前來看, 2017年豬肉進口量大概率小於2016年。

進口豬肉便宜, 大規模進口影響國內豬價

進口豬肉價格僅為國內豬肉的一半。 發達國家的生豬養殖業憑藉這規模化養殖、技術先進(MSY、PSY、瘦肉率等方面)、飼料成本低(美國玉米價格幾乎只有國內一半)等優勢,

豬肉價格遠低於我國。 2017年8月, 我國豬肉價格為21元/公斤, 進口豬價為11.5元/公斤, 進口豬肉價格僅為我國的一半左右。

仔細分析可以發現, 未來我國大規模進口豬肉的可能性不大。 一是我國生豬養殖仍以散戶為主, 年出欄500頭以下的散戶接近5000萬戶(其中年出欄50頭以下的小散戶就有4600萬戶, 占比93%)。 由於國外豬肉的巨大成本優勢, 如果大規模進口豬肉, 將對我國生豬養殖業和就業都造成巨大衝擊。 二是國內外食品安全標準不同, 我國生豬養殖嚴禁使用瘦肉精, 但美國等國家允許部分使用 , 食品安全標準短期內難以改變。

原創所有, 歡迎轉發:任何形式的轉載,

必須保證文章圖文完整性, 不得刪除作者、作者單位及來源資訊!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