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如果這樣問你——家長善於提問,才能讓孩子更有自信

80後還在相親, 一些90後已經做了爸媽。

時間催人老, 無論是80還是90後的人群, 都有著自己的社交方式, 有自己的生活圈, 手機微信將人們和這個社會關聯起來,

其中, 少不了各種名頭的群, 尤其是家長為了孩子們的成長會加入到各種交流群中。

“天天的爸爸, 在嗎?”大班的小趙老師給我同事發了如下的微信內容。

我同事的女兒天天5歲, 在幼稚園大班由於其他小朋友穿了和天天一樣的衣服,

另一個穿女孩對天天說“我穿這個才好看, 你的太醜了!”

就是這樣一句出自孩子口中的話, 讓天天很生氣, 和小朋友推搡起來。

天天回家之後, 她媽媽把天天叫過一旁, 問她最近為什麼不開心。

“媽媽, 我長得醜嗎?”這樣一個問題, 讓家長一時不知道怎麼回答。

如果你是家長, 你會怎麼回答呢?

請不要說“你在媽媽眼裡是最美的!”

六七歲的小孩子, 心智還在不斷發展中, 他們對這個世界的認知絕大部分來源於父母對他們的教育和引導, 當他們對某件事產生疑問的時候, 尤其是提出“我是不是很笨”這一類帶有自我懷疑和否定的問題, 做家長的千萬不要說“你在我眼裡最好看”、“你在媽媽心裡最棒呢”這樣的話, 孩子心裡會覺得只有爸爸媽媽才認可我,

其實, 我是真的笨。

提高提問的技巧, 是幫助孩子建立自信的關鍵。

心理學中有一個名詞叫“冒名頂替綜合症””(Impostor Syndrome), 它指的是有些人會刻意忽視自己的優勢, 把自己置身於被動弱勢的狀態。 因此他們往往會因為自信心不足, 而喪失重要的人生機遇。

一個孩子經常會處於和別人比較的環境中, 難免會被冒名頂替綜合症困擾, 當一個孩子問我是不是長得不好看, 作為家長不妨這麼反問孩子:

你為什麼覺得你不好看, 你不覺得你的眼睛很好看嗎?媽媽覺得你比其他小朋友都聰明, 你彈琴的時候就像一個音樂家, 做手工的時候又像一個發明家, 你的眼睛明亮有神, 就像天上的星星。

相信孩子聽到這樣的話, 一定很開心, 他就不會糾結於外表, 而是明白了自己專注彈琴的時候, 在所有人眼裡都是音樂家, 只要他認真做某件事, 就會被人重視, 成為焦點, 自信心就會逐步建立起來。

不要下定論, 讓孩子由心選擇

每一個孩子都是一件藝術品, 他們有著自己年齡段該有的童趣和童真,

作為家長是應該正確引導, 但不要凡事都替他們做主, 很多時候, 大人根據自己的判斷去教育孩子該如何如何, 可成人們往往忽視了孩子的世界, 他們表現出善和美的一面, 被我們曲解嗎, 被我們錯過。 最後導致孩子無法獨立解決事情, 失敗的家庭教育大抵如此, 事事都為孩子做主, 事事都去包辦。 坐享其成、毫無自主性的孩子們將來走向社會該怎麼辦?

所以,從現在開始,善於發現孩子的長處,有技巧的提問,激發他們內在的潛能,講清楚一件事情的利弊,讓孩子自主由心選擇。

某一天,你會發現孩子的眼睛裡閃著自信的光,像星星一樣。

所以,從現在開始,善於發現孩子的長處,有技巧的提問,激發他們內在的潛能,講清楚一件事情的利弊,讓孩子自主由心選擇。

某一天,你會發現孩子的眼睛裡閃著自信的光,像星星一樣。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