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城區政務服務中心做好“加減乘除” 法,創建“六最”政務服務高地

政務服務中心是區政府行使公權力和服務群眾的視窗,也是廉潔政府建設的前沿陣地。 今年以來, 在區委、區政府的堅強領導下, 區政務服務中心緊緊圍繞建設“六最”政務服務高地, 對表“放管服”改革要求, 對標國內先進, 對接全區所有行政部門, 經過四個多月的緊張建設, 新的政務中心以嶄新的姿態、陽光的形象出現在全區人民面前。 新的政務服務中心位於德化門西街南護城河畔, 建築面積近7000平方米, 共5層, 其中一二層是政務中心辦證區, 三至五層整體入駐了區安監局、區社管指揮中心、區民政局、區食藥監局、區人社局等6個單位。

這種里程碑式的發展, 必將在城區的改革發展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為用好這個便民服務新平臺, 用活現代化設施設備, 用足資訊化管理服務手段, 新的政務服務中心建成後, 城區政務服務中心緊緊圍繞“1236”(即“一窗服務、兩線融合、三級平臺、‘六最’目標”)工作目標, 確立了“加減乘除”四步法, 著力打造辦事最廉政、服務最高效的“陽光地帶”。

1

真用“加法”, 補齊短板促提升

營造溫馨舒適的服務環境

新政務服務中心建設之初就確立了“三增”定位:

一是服務面積增大。 新的政務服務中心大廳建築面積3000多平米, 較前增加1倍多, 共設70個服務視窗、38個後臺辦公室, 分4個專業服務區、1個綜合受理區, 目前有22個單位、249個事項入駐,

諮詢區、填單區、等候區、休閒區、志願者服務區等應有盡有、一應俱全。

二是服務功能增加。 與大廳建設同步, 升級了行政審批系統, 自助查詢、自助辦理、雙屏互動等自助服務新穎便捷, 叫號機、填單機、考勤機等智慧設備齊全, 免費無線網路、充電樁、飲水機等便民設施完善, 文印室、銀行網點、代辦幫辦等配套服務齊全, 為辦事群眾營造了舒適、便捷、高效的環境。

三是服務能力增強。 對人社、民政、工商的業務實行專業受理審批模式, 一窗受理、內部流轉、限時辦結;其餘事項全部實行綜合受理審批模式, 由綜合視窗統一受理、分類審批、統一出件, 抽調20名大學生幹部充實到綜合視窗, 通過“首席代表講受理”、開展職業化培訓等,

提升業務能力, 亮化視窗形象。

方便快捷的交流平臺

獨立休息等候區

2

嚴用“減法”, 深化“放管服效”改革

提升行政審批效能

一是最大限度減少“體外迴圈”。 以“中心之外無審批”為目標,深化“三集中、三到位”改革,優化政務服務平臺,實現部門許可職能向一個科室集中,審批科室向政務大廳集中,審批事項向網上集中,做到事項進駐到位、審批授權到位、電子監察到位。

二是最大限度壓縮審批時限。 按照“減證便民”和審批流程標準化要求, 全面梳理審批事項,優化固化審批流程, 最大限度減少審批環節、縮減審批材料、縮短辦理時限,

方便居民群眾, 提高行政效能。

熱情高效的服務

三是最大限度減少群眾跑腿。 加快推進區、街道、社區三級政務服務中心建設, “讓資訊多跑路, 讓群眾少跑腿”;大力推進商事制度改革,探索推行“多證合一”,為市場主體減輕負擔;同時,創新代辦服務,引進和規範仲介服務,進一步提高審批效率。

溫馨和諧的辦事環境

3

活用“乘法”,創新政務公開方式

開啟陽光“政務之窗”

一是大力拓寬公開管道。以政府門戶網站、行政審批系統、資訊公開屏、便民資訊卡、手機APP、微信公眾號等多種形式,對審批資訊、審批過程、審批結果進行全方位公開,提高政務服務透明度。

二是大力推進網上審批。加快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積極推行政務服務“一張網”建設,實現政務資訊互聯互通、充分共用。探索實行電子證照庫、電子簽名等技術,完善線上辦事功能,早日實現“一號申請、一窗受理、一網通辦”。

三是大力推動規範化建設。按照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深化政務公開 加強政務服務的意見》和《山西省政務服務管理辦法》要求,進一步梳理事項、規範流程、明確標準、完善制度,促進規範化運行。

開展消防安全業務培訓

社會治理大資料平臺

4

敢用“除法”,健全監督管理機制

築牢廉潔從政“籬笆”

一是以創新監督管理手段“除”去作風之疾。設立調解室,現場解決化解矛盾、調解糾紛;暢通熱線電話、意見箱、網上投訴等監督管道,廣泛接受群眾監督;實行全過程電子監察和視窗服務行為不定期視頻抽查,實現審批監管“全程留痕”,倒逼視窗人員改進工作作風。

二是以構建多元化監督體系“革”去慵懶之風。努力建設內外結合的多元化監督體系,主動接受執紀部門監督、人大監督、民主監督、社會監督和輿論監督,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三是以完善制度建設“打”掉權力尋租空間。進一步修訂完善業務辦理、行為規範、監督管理、後勤保障等制度,為中心標準化管理、規範化運行提供有力制度保障,消除權力尋租空間。

寬敞舒適的政務大廳

溫馨和諧的辦事環境

3

活用“乘法”,創新政務公開方式

開啟陽光“政務之窗”

一是大力拓寬公開管道。以政府門戶網站、行政審批系統、資訊公開屏、便民資訊卡、手機APP、微信公眾號等多種形式,對審批資訊、審批過程、審批結果進行全方位公開,提高政務服務透明度。

二是大力推進網上審批。加快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積極推行政務服務“一張網”建設,實現政務資訊互聯互通、充分共用。探索實行電子證照庫、電子簽名等技術,完善線上辦事功能,早日實現“一號申請、一窗受理、一網通辦”。

三是大力推動規範化建設。按照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深化政務公開 加強政務服務的意見》和《山西省政務服務管理辦法》要求,進一步梳理事項、規範流程、明確標準、完善制度,促進規範化運行。

開展消防安全業務培訓

社會治理大資料平臺

4

敢用“除法”,健全監督管理機制

築牢廉潔從政“籬笆”

一是以創新監督管理手段“除”去作風之疾。設立調解室,現場解決化解矛盾、調解糾紛;暢通熱線電話、意見箱、網上投訴等監督管道,廣泛接受群眾監督;實行全過程電子監察和視窗服務行為不定期視頻抽查,實現審批監管“全程留痕”,倒逼視窗人員改進工作作風。

二是以構建多元化監督體系“革”去慵懶之風。努力建設內外結合的多元化監督體系,主動接受執紀部門監督、人大監督、民主監督、社會監督和輿論監督,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三是以完善制度建設“打”掉權力尋租空間。進一步修訂完善業務辦理、行為規範、監督管理、後勤保障等制度,為中心標準化管理、規範化運行提供有力制度保障,消除權力尋租空間。

寬敞舒適的政務大廳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