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情感>正文

魯迅講的一個段子,為什麼我們難過時不再傾訴?

魯迅先生講過不少有趣的段子, 下面便是一例。

某地有位高僧, 潔身苦行, 德高望重, 遠近幾百里的人都仰慕和敬佩他。

臨死時,

因為他一生未近女色, 抱憾沒有見過女人陰戶, 輾轉反側, 不能死去。

徒弟們見他折騰得苦, 決定出錢雇個妓女, 讓他見識見識。 等到妓女脫下褲子, 高僧看了, 恍然大悟道:"喔, 原來是和尼姑的一樣的呵!"說完就斷了氣。

這個故事很奇特, 除了搞笑, 還能說明一些問題。

做一名高僧是不易的, 不僅要在人前要擺出無求無欲的神色, 而且臨死的時候還得掙扎扭捏一番, 到底還是訴出了心底對女人的渴望。

但可把腦洞開得大一點, 如果高僧能放下德高望重的體段, 對弟子們坦陳己見, 那就不用拿尼姑來管窺一豹了, 弟子們盡可以多請幾位姑娘, 讓他好好見識見識, 悟出更多道理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只是高僧身在其位, 持戒的事情自是不能亂, 一旦傾訴反擾了他的六根, 不得已而憋到臨死。 而我們此等凡人, 難過時卻也正經得可怕, 很不容易傾訴給他人了。

然此中究竟是何等道理?想來是歲月在我們身心添了諸多釋然, 不少事是說了徒勞無益, 不說同樣是自己扛, 相比給人徒增不快, 究竟還是一人難過划算的來。

另外, 並不是人人都可以作為你的傾聽者。

魏晉時期, 王浚沖任尚書令時, 重遊故地, 觸景生情, 自言自語道:

“我從前和嵇叔夜, 阮嗣宗一起在這個酒店暢飲過。 竹林中的交遊, 我也跟在後面。 自從嵇生早逝、阮公亡故以來, 我就被時勢糾纏住了。 今天看著這間酒店雖然很近, 追懷往事, 卻像隔著山河一樣遙遠。 ”

沒有可把盞共語的知己, 自是物是人也非, 傾訴便沒了由頭, 沒了興致。

況且, 我們大抵越成熟便亦懂得, 難過時有一人可傾訴是幸運, 但不處處傾訴自己的悲傷, 便是你的教養, 桃裡不言, 下自成蹊。

魯迅先生在《而已集》裡寫到一段話:

樓下一個男人病得要死, 那間壁的一家唱著留聲機;對面是弄孩子。 樓上有兩人狂笑;還有打牌聲。 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著她死去的母親。 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 我只覺得他們吵鬧。

我們難過時的沉默,亦是如此罷了。

我們難過時的沉默,亦是如此罷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