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農村十年才結一次的野果,你吃過嗎?

據說有一種果子,它的外形非常像豆莢,但是它的味道卻跟豆莢完全不太一樣,一般我們都喜歡叫它酸角。酸角(學名:Tamarindus indica),又稱酸豆、羅望子、酸梅(海南)、“木罕”(傣語)、酸果、麻夯、 甜目坎、通血圖,

亞參果。蘇木科酸角屬。熱帶、亞熱帶常綠大喬木,酸角是屬於豆科的一屬。它是一個單種屬,僅1種,兩個類型:甜型和酸型,貓哆哩的主要原料。

 酸角還有幾個好聽的別名:酸豆、羅望子、酸果等等。這是一種在熱帶以及亞熱帶區域常見的常綠大喬木,現在我們常見的兩種酸角有甜型和酸型兩種。

從外觀上看,酸角樹的樹幹十分粗糙,酸角的果實掛在枝頭,顏色呈現褐色。在地球上的熱量充足的地方,酸角的產量都比較大。

酸角可以生吃,嫩的酸角可以連皮帶肉整個生吃,但是如果是老的,裡面的籽會咬到非常苦,

要拿來蘸辣椒鹽,或者醃制著吃味道才會更加好。酸角樹一般栽下3~5年之後才可以開花結果,8~10年之後就進入密果時期;而有人說它是十年開花,十年結果的,非常珍貴。

酸角樹除了果實可以食用,它的木質有硬質的黑紅色的心材和軟質黃色的白色的邊材還被稱為是“東方神樹”

但是你知道它有什麼功效也作用嗎?現在我來給你們介紹下“酸角”

(1)藥理作用

因含大量酒石酸之故,煮熟此作用即消失。種子的外皮含大量鞣質,非洲人用以治療痢疾,煎劑用以治膿瘍。

(2)抗菌作用

植物的某些部分有抗菌作用,

樹皮則無。其葉在體外對革蘭氏陽性球菌、大腸桿菌有抑菌作用,有效成分可能是牡荊素。

據目前報價,最低的是10元一斤,也有些地區是15元-20元一斤的也有。

 酸角剝皮後可直接食用,但是不要連著根須一起吃,吃到核需吐掉。酸角的食酸角果脯。

酸角剝殼後用白糖醃制,等待三到五天后就可以食用,酸酸甜甜。熬酸角湯。酸角剝殼後放入適量冷水,加入白糖/紅糖熬煮至滾開,3-5分鐘後停火,放涼再放入冰箱冷藏,可以解暑。還可以去買一些酸角糕來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