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固定翼預警機技術含量太高,中國航母可以用無人預警機代替嗎?

近日有朋友問筆者:固定翼預警機技術含量太高,中國航母可以用無人預警機代替嗎?

對於這個問題,我簡單的敘述了三點。

(1)我覺得題目中說的大型預警技術含量太高有些想的過於片面了,

大型預警對於世界上大多數國家來說技術的確是過於複雜,也過於先進,所以世界上僅有幾個國家可以研發製造。但是對於我國來說,設計製造大型預警機毫無難度可言,我國的空警2000預警機就代表了當今世界預警機的最高水準,其安裝的三面有源相控陣雷達,就雷達體制而言是領先美國E3預警機AN/APY-2型縫隙陣雷達整整一代。所以中國航母目前沒有預警機使用,
問題不在預警機技術含量太高上,而是由於我國的航母是滑越的沒有彈射器,導致不能起飛個大體重的預警機。

(中國的空警2000預警機)

(2)使用無人機做預警機其實更存在滑越航母無法起飛的問題,因為預警機要安裝重量不輕的相控陣雷達,

所以無人機機體要進行加固,而且要保證足夠的滯空時間還要帶夠足夠的燃油,最好還要具備空中加油能力,並且保證相控陣的工作用電還要有功率足夠大的發動機,因此來說,無人預警機的個頭和重量不會比有人預警機輕多少的,而且就航母起飛而言,大型無人機的起飛比有人的可要難多了,2013年美國才試驗了X47B無人機的航母彈射起飛,大型無人機滑越起飛至今沒有任何國家嘗試過。
而且X47B的空重僅有6噸多,而無人預警的空重不會低於10噸的。所以,無人預警機就目前的技術來說,是很難完成航母上的滑越起飛和攔阻降落的

(美國的E2艦載預警機)

(美國X47B無人機彈射起飛)

(3)不可否認無人機是一種很好的偵查用飛行平臺,但是偵查只是通過資料鏈將拍攝的圖像和截獲的資訊傳回到指揮中心,資料量並不大,而且也不一抖都要求即時分析出結果。而航母艦隊的預警機可就不那麼簡單了,他要對數百平方公里內的空中海上進行全方位的詳細搜索,還要對抗各種電磁干擾和自然雜波,

信息量很大,而且必須是同步分析出結果,無線資料鏈的傳輸很容易阻塞和延緩,貽誤戰機必不可免。而且作為預警機就要有指揮能力,是一個空中的指揮中心,人工智慧雖然很先進了但是依舊不能代替人做出正確的決斷的。

(預警機內部的操作人員,不可能會被人工智慧取代)

美國的艦載預警機E2D上就有3名作戰操作人員(其實是四個,正副駕駛輪流駕駛的時候,另一個就是第4名作戰操作員),預警機上的雷達需要人為控制,不斷調整,畢竟環境是不斷變化的,即時做出空情分析結果,負責雷達的人員稱為雷達官(RO);預警機上的資料通訊和衛星連結,和空中管制也需要有人負責,這個操作員被稱為空管官(ACO);空中作業的總指揮也是需要有能力有經驗的專人負責的,這個總指揮被稱為戰管官(CICO),就這三個人的工作是不可能被人工智慧代替的。所以無人預警機也是很難實現的。

(美國E3預警機內部)

(預警機內部的操作人員,不可能會被人工智慧取代)

美國的艦載預警機E2D上就有3名作戰操作人員(其實是四個,正副駕駛輪流駕駛的時候,另一個就是第4名作戰操作員),預警機上的雷達需要人為控制,不斷調整,畢竟環境是不斷變化的,即時做出空情分析結果,負責雷達的人員稱為雷達官(RO);預警機上的資料通訊和衛星連結,和空中管制也需要有人負責,這個操作員被稱為空管官(ACO);空中作業的總指揮也是需要有能力有經驗的專人負責的,這個總指揮被稱為戰管官(CICO),就這三個人的工作是不可能被人工智慧代替的。所以無人預警機也是很難實現的。

(美國E3預警機內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