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農村補償標準:農田被徵收能拿多少補償,村民們瞭解嗎?

記得2010年前後農村幾乎沒有一條像樣的道路,到處泥濘不堪,農民的出行不但成問題,種植的莊稼基本靠人力來挑到固定的場地。於是本村的村民自發的組織人工進行修路,

這種路可是不是水泥路,而是土路。最簡單不過的土路,只要趕上了任何一家村民的莊稼地都得毀掉。農村補償標準:農田被徵收能拿多少補償,村民們瞭解嗎?

農田被徵收補償標準

各地情況不同,補償標準不同。一些地方是一次性發放統一標準的補償費

農村修路占地補償標準總體依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條,但是在今年國土資源部發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修正案)》(徵求意見稿)中,將第四十七條修改為:

“徵收土地的,按照被徵收土地的原用途,兼顧國家、集體、個人合理分享土地增值收益,給予公平合理補償,保障被征地農民原有生活水準不降低、長遠生計有保障。

並且增加了修路占地補償項目,

具體補償標準各省不一,下放到手裡也自然不同。修路占地符合土地徵收一項,自然會得到相應的徵收耕地的補償費用。包括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費。

第一,要明確土地補償款的組成成分,它是由土地補償費、地上附著物補償費、青苗費以及安置補助費構成。

第二,土地補償費,是土地被徵收前三年平均產值的6到10倍。

第三,青苗補償標準分兩類,一類是針對剛剛播種的農作物,按季產值的三分之一補償工本費;一類是對於成長期的農作物,最高按一季度產值補償。

徵收耕地的安置補助費,是按照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數計算。每一個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的安置補助費標準,為該耕地被徵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四至六倍。但是,最高不得超過被徵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十五倍。而這個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數,是按照被徵收的耕地數量除以征地前被徵收單位平均每人佔有耕地的數量計算,並不是等同於家庭人口。

那麼對於征地補償款該如何分配?

鎮級農用地補償40854元/畝,建設用地16342元/畝;未利用地(荒地)8171元/畝;鄉級農用地補償38893元/畝,建設用地15557元/畝;未利用地(荒地)7779元/畝。

並且對青苗、零星果樹、林木、房屋及其他附著物均給出了補償標準

具體:村集體內未確權到戶的集體土地被徵收後,包括土地補償費,仍以不低於80%的比例平均分配給,本集體享有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成員,還是由村民開會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