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國最值錢的古錢幣——五十大名珍第一篇

中華上下五千年,誕生了無數王朝,更是有無數的古錢幣,或是被歷史掩埋,或是存世玉人們的手上,古錢幣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一個時代,代表一個朝代的興盛滅亡。根據對現在古錢幣市場的研究,

現總結出五十大名珍以供大家參閱,如有不同意見,可以指正。

建炎元寶:南宋高宗建炎元年(西元1127年)鑄。“建炎元寶”鑄造量極少,錢文篆書,隸書成對,同時期高宗尚鑄造有“建炎通寶”,“建炎重寶”,皆罕見,為古錢大珍。

至甯元寶:P金代衛紹王至甯元年(西元1213)鑄造。存世僅有一枚折五型銅錢孤品,書體與北宋崇甯小平楷書相似。珍罕無定價。

大宋通寶(當拾):南宋大錢 大宋通寶當拾 直徑一般:52MM.厚:3MM

臨安府行用銅質錢牌:臨安府行用銅質錢牌(俗稱“垮牌”),是一種獨特的品種臨安府行用銅質錢牌,系南宋末年宋理宗淳衤右年間(1241—1252年)所鑄。臨安府,今浙江省杭州市,在北宋時,稱為余杭郡,高宗南渡後建都於此,改稱臨安府。

臨安府行用銅質錢牌就是由當時的臨安府鑄行的。其面額分為“准貳佰文省”、“准三佰文省”和“准伍佰文省”三等。“准”為“平”的意思,“省”為“省佰”,即以七十七文充當一百文銅錢。該銅質錢牌呈狹窄長方形,上端有一圓孔,四周及圓孔有廓;長度和寬度因面額大小而異,“准貳佰文省”長6.2釐米、寬1.9釐米,“准伍佰文省”小型的長7.3釐米、寬2.3釐米,大型的長7.9釐米、寬2.7釐米;面文均為“臨安府行用”五個字,背面標明幣值,
分別為“准貳佰文省”、“准三佰文省”和“准伍佰文省”;面、背文均楷書,且製作精美。

大朝通寶:蒙古汗國在改稱元以前稱大朝時(西元1227年)鑄。錢文楷書,直讀,光背無文。有銀質、銅質兩種,均為小平錢, 存世極少,銅質更罕見。屬中國古泉五十名珍。

乾亨通寶:五代十國時期南漢劉龔政權乾亨元年(西元917)鑄造。一般製作不精,文字內多流銅,極少見。另有“乾亨重寶”銅錢。

天顯通寶:天顯通寶隸書小平光背 無定價 遼太宗天顯年間鑄,據內蒙出土:徑2.38釐米,重2.7克。文字自然,頗具遼錢風韻,隸書體旋讀,傳世甚罕。太宗天顯年間(947-950年)鑄,僅發現1枚孤品,該錢已流入日本。

中統元寶:元世祖忽必烈中統年間(西元1260-1264年)鑄行。錢文楷、篆二體,直或旋讀。背可見星紋,平錢。

永安一十、五百、一千:,五代十國時期盤踞幽州的劉仁恭,劉守光父子所鑄造,永安一十有銅鐵兩種銅錢存世量極少,價格極高,,永安五百有銅鐵兩種,銅錢存世僅孤品,古錢之大珍。鐵錢存世也已屈指可數,價格頗高。此外“永安五百”面文形制獨特,按照右左上下順序讀,永安一千有銅鐵兩種,銅錢存世量極少,價格極高,為古錢珍品。鐵錢存世量也已不多,能得善價。

應曆通寶:遼國穆宗皇帝應歷年間鑄造(西元951~969),錢文粗糙,制式為小平,現存世僅有數枚。中國古錢“五十名珍”之一。遼代應曆通寶,直徑23.5mm,位列古泉五十名珍之一,珍罕,美品。

據內蒙出土:徑2.38釐米,重2.7克。文字自然,頗具遼錢風韻,隸書體旋讀,傳世甚罕。太宗天顯年間(947-950年)鑄,僅發現1枚孤品,該錢已流入日本。

中統元寶:元世祖忽必烈中統年間(西元1260-1264年)鑄行。錢文楷、篆二體,直或旋讀。背可見星紋,平錢。

永安一十、五百、一千:,五代十國時期盤踞幽州的劉仁恭,劉守光父子所鑄造,永安一十有銅鐵兩種銅錢存世量極少,價格極高,,永安五百有銅鐵兩種,銅錢存世僅孤品,古錢之大珍。鐵錢存世也已屈指可數,價格頗高。此外“永安五百”面文形制獨特,按照右左上下順序讀,永安一千有銅鐵兩種,銅錢存世量極少,價格極高,為古錢珍品。鐵錢存世量也已不多,能得善價。

應曆通寶:遼國穆宗皇帝應歷年間鑄造(西元951~969),錢文粗糙,制式為小平,現存世僅有數枚。中國古錢“五十名珍”之一。遼代應曆通寶,直徑23.5mm,位列古泉五十名珍之一,珍罕,美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