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浙江衢州農民賽車手傅達明轉行養石斑魚

傅達明在檢查石斑魚苗生長情況

10月16日下午,龍遊縣小南海鎮人王鵬照常來到傅達明處請教石斑魚養殖問題。

“傅老大無論在賽車還是養魚方面,他都是這個!”王鵬豎起大拇指。

“昨天,台州的養殖戶買走20萬尾石斑魚,今天上午,安徽和山東的養殖戶剛來看過貨。”傅達明今年共繁育石斑魚苗230萬尾,預計收入過百萬元。

從一名中巴車司機到農民賽車手,如今成功養殖石斑魚。傅達明如何干成了常人眼裡不可思議的事情?

傅達明今年50歲,

是龍遊縣廟下鄉毛連裡村人。1994年,27歲的傅達明考取駕照後,東拼西湊了6萬元,買回一輛12座的“龍馬”牌客車,起早貪黑跑客運。2003年,龍遊舉行第一屆國際汽車拉力賽,傅達明心底對汽車極限速度的渴望冒了出來。2005年,他參加了中汽聯舉辦的全國賽車手培訓。取得汽車拉力賽比賽執照後,在全國各地舉行的汽車拉力賽上,都能看到他的身影,每年參加3場至4場比賽,將近一半的時間花在練車、賽車上。
2008年,他組建了第一支龍遊車隊——峰速車隊。車隊從組建到2009年間,相繼獲得多個全國性汽車拉力賽N2組別冠軍。在2009年的全國汽車拉力錦標賽南京江寧站比賽中,傅達明獲得N2組第三名。

“峰速車隊”各項花費都是成員自掏腰包,連續參加拉力賽,幾乎耗盡了傅達明的積蓄。2008年,停掉客運生意後,他開始摸索長遠的謀生之路。毛連裡村坐落於六春湖山腳下,自然環境優越,

數十條山間小澗輸送著優質水源,適合石斑魚生長。“由於受采砂、過度捕撈等因素影響,近年石斑魚越來越少。”傅達明認為,現在人越來越青睞原生態,政府又重視農業創業。他很看好石斑魚養殖。

石斑魚對水質要求極高,必須是清澈的活水,當時並沒有養殖成功的例子,身邊人並不看好他。2013年,傅達明偶然在網上看到一篇成功養殖石斑魚的報導。他當即建起12畝養殖池,

找到這位麗水老闆,花7萬元買了10萬尾魚苗。結果,一個月不到,8萬尾石斑魚翻了白。原來,這些石斑魚早在買進之前就患病。花錢買教訓,傅達明暗下決心,他要瞭解石斑魚,自主繁育魚苗!

各處奔波求教後,2014年,傅達明通過QQ養殖交流群,認識了麗水的宋志峰,兩人志趣相投,成為好友,對方將自己探索的養殖技術低價轉讓給傅達明。同年9月,實踐摸索後,傅達明終於成功繁育出16萬尾魚苗。

2015年,傅達明在參加龍游汽車拉力賽時,車子發生故障,翻進水塘,受傷嚴重。痊癒後,傅達明決定不再參加比賽。“不能再讓家人擔心了。”從此,將全部心思放在繁育石斑魚上。

他聯繫到浙江淡水水產研究所,請教專家,不斷改進技術。繁育成功的基礎上,進行親魚(種魚)營養強化實驗,通過飼料對比實驗,選出營養全面、適口性最優飼料。同年成功培育出100萬尾魚苗,並成為全國漁技推廣示範縣科技示範基地、浙江省淡水水產研究所實驗基地。2016年,育成魚苗160萬尾。2017年,育成230萬尾。傅達明人工養殖的石斑魚,在營養分析對比測試中顯示,某些營養成分甚至超過野生石斑魚。

“魚苗主要銷往本省及江西、安徽、福建等省的養殖場。”傅達明相告,今年,他從外地引進了一種名為鏟頜魚的新品種,“這種魚較石斑魚生產週期更短,個頭更大,口感更好,不過對環境要求更苛刻,價格更高。”傅達明說,目前,鏟頜魚已人工繁育成功,明年有望進行規模化養殖。從今年年初開始,傅達明免費向村民提供魚苗和養殖技術,鼓勵村民在門前建造景觀魚池,發展庭院經濟。“計畫在村裡推廣60戶,眼下已經有十幾家在建了。”傅達明相告。

2016年,育成魚苗160萬尾。2017年,育成230萬尾。傅達明人工養殖的石斑魚,在營養分析對比測試中顯示,某些營養成分甚至超過野生石斑魚。

“魚苗主要銷往本省及江西、安徽、福建等省的養殖場。”傅達明相告,今年,他從外地引進了一種名為鏟頜魚的新品種,“這種魚較石斑魚生產週期更短,個頭更大,口感更好,不過對環境要求更苛刻,價格更高。”傅達明說,目前,鏟頜魚已人工繁育成功,明年有望進行規模化養殖。從今年年初開始,傅達明免費向村民提供魚苗和養殖技術,鼓勵村民在門前建造景觀魚池,發展庭院經濟。“計畫在村裡推廣60戶,眼下已經有十幾家在建了。”傅達明相告。